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是木匠,一段时间,我曾跟着父亲做学徒。一天,父亲要我在一堆木头中,选一段上好的木料做桌面。我认真地挑选着,最后,挑出了一段又大又直的木头。父亲走过来,用斧头在我选出的那段木头上敲了敲,然后说":这哪是什么上好的木料,这分明是一段空心木头。""空心木头?你怎么知道这是空心木头?"我  相似文献   

2.
我是江苏宜兴市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无意中翻看了我妈妈正在看的《幸福深处》这本书,其中讲巴图的这一段,特别让我感动。小巴图做的"不懂事"的事,我也做过,而且现在还经常做。我想,把这一段推荐给大家看,相信许多小朋友会和我一样,会"好好地想一想"。  相似文献   

3.
雕刻人生     
一次,我去拜访一位雕刻家。在他家园子里,堆着一堆未经雕刻的树根。雕刻家从中随意抽出一段树根,问我:你说,这像什么?我看不出这树根像什么,便说:一段树根呗。雕刻家拿出一把雕刻刀,在树根上雕刻起来。不一会儿,开始似乎什么都不像的一段树根,竟成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骏马。  相似文献   

4.
我曾两次教学《灰椋鸟》这一课,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在两次教学中,我对这一段的处理作出了不同的尝试,其效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5.
学校号召老师们为学生推荐优秀视频,我推荐了《花婆婆》和《种树的男人》。 很早以前,我就在电脑里收藏了这两段让我百看不厌的视频。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甚至像祥林嫂逢人必讲阿毛一样,逮住一扇耳朵就狂热地推荐这两段视频。我以为,  相似文献   

6.
我的《荷塘月色》那篇文章里提到蝉声。抗战前几年有一位陈少白先生———陈先生的名字 ,我记忆的也许不准确———写信给我 ,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那时我问了好几个人 ,都说陈先生的话不错。我于是写信请教同事的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过了些天 ,他抄了一段书交给我 ,只说了一句话 ,“好容易找到这一段儿 !”这一段儿出于什么书 ,作者是谁 ,我都忘了。但是文中记录的 ,确是月夜的蝉声 ;作者说平常夜晚蝉子是不叫的 ,那一个月夜 ,他却听见它们在叫。当时我总觉得刘先生既然“好容易找到这一段儿” ,而一般人在常识上又都觉得蝉子夜晚不叫 ,那…  相似文献   

7.
与书邂逅     
以前我不太喜欢读书,小时候,每天都是妈妈给我念书,讲故事。等我上一年级时,妈妈为了让我自己养成看书的习惯,就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办法:晚上睡觉前妈妈和我一起看书,她先读一段,然后让我自己读上一段,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逐渐养成了自己看书的习惯。有一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非常小子马鸣加》,作者是郑春华,一位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这本书用幽默的笔调,刻画出了一个调皮、爱玩的小男孩形象,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有时间就要拿出来再读读。就是这本书让我由衷地喜爱上阅读校园小说,这是我踏上阅读之路  相似文献   

8.
我能行     
每当我无聊时,总喜欢打开抽屉,拿出相册。看着这一本本相册里面一张张熟悉的照片,总会使我想起一段段美好的往事:瞧,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9.
空心木头     
父亲是木匠,一段时间,我曾跟着父亲做学徒。 一天.父亲要我在一堆木头中,选一段上好的木料做桌面。我从那堆木头中认真地挑选着,最后,挑出了一段又大又直的木头,自认为这是最好的木料。  相似文献   

10.
马德 《课外阅读》2009,(18):12-13
我落榜了。与其说这是一个黑色的六月,倒不如说.这是我人生中如同死亡的一段时光。我闷在家里,不接电话,不踏出房门一步,不和父母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让佛为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且不说白娘子与许仙这段曲折的人世孽恋,且不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奇幻的爱恋,且不说朱莉叶与罗密欧的悲歌爱情。  相似文献   

12.
请比较下面三段话的语言,哪一段最生动。(1)前几天,我的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2)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越长越多了。(3)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噌”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息,前赴后继,只几天工夫就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比较中不难发现这三段文字,语言一段比一段“酷”。“酷”的语言,特别是考试作文,自然会令阅卷老师一见钟情。语言的“酷”…  相似文献   

13.
我曾经痛过,后来成功了。不过这中间,确实有我许多痛苦挣扎的过程,也有我终于破茧而出后喜极而泣的幸福。愿与你分享我的这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名作《藤野先生》的最后一段,原稿是这样开头的:回想起来,我在日本所受的苦恼……后来,作者用竖线将这一段全划去了,改为他的照片已……,还未写完,又把它圈掉了,最终改成: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两次圈划,说明鲁迅是经过反复推敲才改定的。这是对这一段的重要修改,值得我们好好斟酌。  相似文献   

15.
王大伟 《云南教育》2005,(31):23-23
我曾两次教学《灰椋鸟》。这篇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在两次教学中,我对这一段的教学方法作了不同的尝试,其效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读者朋友:新年好!又将是一年开始。每一个年头岁尾,我都要检审自己。回望这一年走过的路,我总是在想:这一年中,我收获了什么?我经历了哪些?我遭遇了什么样的一些人?又演绎了怎样的一段人生?每一次的回眸,都让我感慨人生的  相似文献   

17.
课堂实录(上课铃响了 ,师生问好 ,生坐下)生 :老师 ,《卢沟桥的狮子》一课 ,我们预习过了 ,大家觉得第二自然段写得特别好 ,尤其是描写狮子形状部分特别生动 ,我们都很喜欢。同学推我当代表 ,跟您商量一下 ,今天先学好这一段好不好?生 :两个月前我爸爸到北京游览 ,买了一盘北京景物的录像带让我见识见识。上面就有卢沟桥狮子的特写镜头 ,今天我也带来了。师 :(看到大家期待的目光 ,思考片刻)既然大家都希望先学这一段 ,我们就先学这一段吧!(生热烈鼓掌、欢呼)师 :这一段你们想怎样学呢?生 :我们先自己读 ,把课文读通、读懂、读熟、…  相似文献   

18.
晚饭后,学生拿着发表我文章的杂志兴致勃勃地问我学习语文的捷径。我颇为犹豫,因为对学习语文我也有过一段辛酸而迷惘的历程。沉思片刻,我便结合这一段经历与他们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当我读到这篇充满追忆情怀的文章时,不禁想起卞之琳《断章》里的那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他回首自己的学生时代如同站在记忆的小桥上回首人生一段难忘的风景写下一段段朴实而流畅的文字,而我通过这些文字,仿佛看到了那个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他恍然间有种时空穿梭感。我觉得我不仅仅是一段段往事的旁观者,更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真切感。"文字"一直是他学生时代的关键词,小学时  相似文献   

20.
一天,我正漫步在秀山路上的一条小道上,突然,一只蝗虫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奇怪的是,这只蝗虫显然被人摆弄过,它的身体被分为三段,第一段几乎是第二段大小的2倍,而第三段又大约在第二段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