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天启、崇祯年间,由于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后金政权内犯频仍,农事荒废,饷源枯竭,饥兵哗溃,民不聊生。这里选载的本室所藏天启、崇祯年间兵部题行稿,虽属零星片段,内容甚不集中,但亦可从某些侧面反映明末社会的概貌。这些史料,对于了解明末社会状况,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辽阳历史悠久,从战国时期到后金定都辽阳,一直是祖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作为一个都邑,最初叫襄平,是战国时期燕国所置辽东郡的首府。五世纪初,地入高句丽,改襄平为辽东城,唐代收复辽东,置安东都护府,治所曾一度在今辽阳。唐废“襄平”,把汉代位于浑河下游的辽阳县旧名,移作辽东城的名字,延用至今。辽置东京辽阳府,金置东京辽阳路,皆为五京之一,元属辽阳路,明为辽东都司,治所都在辽阳。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261年),建东京于辽阳,天命十年迁沈阳,从此东北的政治中心北移。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设辽阳府,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升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  相似文献   

3.
同光年间的甘捐办理是左宗棠筹办西北军务粮饷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陕甘用兵时期,它是仅次于各省协饷的筹饷举措。通过对甘捐办理情形进行系统梳理,探明甘捐办理时间、组织机构设立和筹饷情况,并结合对西征军饷来源的分析,进而探讨同光年间甘捐办理在西北军饷筹办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据史籍记载和历史、考古学界的研究、考证,燕秦汉时期的辽东长城在辽北地区中部呈东西向穿过。境内近年发现了一批与长城相关的战国至汉代文化遗迹、遗物,其中尤以铁岭新台子邱台大型战国晚期至汉代遗址最为重要,被有的专家考定为汉代望平县址,虽有争议,但它的发现,对推进辽东长城辽北段的发现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理座标。要解决辽北境内燕秦汉长城的具体位置,我们必须以历史文献记载结合考古资料和田野调查工作,从辽北历史上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和辽河水道的古今变化,以及战国秦汉以来郡县设置情况,长城在辽东的构筑特点,与抚顺浑北汉代列燧的关系和有无复线等诸方面因素来研究和确认。铁岭境内的燕秦汉长城、还应在邱台遗址以北的铁岭一带探寻。  相似文献   

5.
《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一期发表曾之的《套版印刷起源考》一文.指出,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辽代说,二是元代说,三是明末说.其实,套印的产生自应有其学术基础和技术基础.从这两方面考证,套印始于元代,成于明末.著作方式的多样化、评点的盛行是套印产生的学术基础.直到北宋,儒家经典仍是本经和注疏各自单行,到了南宋,为阅读方便,遂将本经与注疏合在一起,另外南宋还出现一种新的著作方式——评点.合刻经注和评点均需要在印刷时把正文与批点区分开来,而从唐代发明雕版印刷以来,用同一墨色印刷不同内容有诸多不便,于是套版印刷就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6.
福州将军兼管闽海关税务文清为遵旨酌拨皖饷事奏折同治元年六月初十日福州将军兼管闽海关税务奴才文清跪奏,为遵旨筹拨皖饷,谨将先行拨解缘由,恭折由驿复奏,仰祈圣鉴事。窃照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承准议政王军机大臣字寄,同治元年四月二十日奉上谕:前因袁甲三军营晌糈支细,先后谕令谭廷襄等将应协该大臣军晌按月报解。兹据袁甲三奏,山东本年协饷未经奏明定数,而前次挪用临清关应解袁甲三军他银五千两,两年之久尚未补解,河南月协二万两起解无期,江苏月协二万两丝毫未解,闽海关税协饷部议先拨十万两,为该省藩司挪用五万两。袁甲…  相似文献   

7.
漕粮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国家财政税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清代,漕运一直倍受重视,"漕粮为无庚正供,俸米旗饷,计口待食,为一代之大政."  相似文献   

8.
辽东苑马寺设立于永乐四年(1406),本为马政机构.后来,随着辽东形势的发展,该职开始参与地方军政事务,兼兵备衔,成为辽南重要军政长官.本文拟结合明实录、辽东档案、方志、文集等资料.对其变迁及职掌做一番考论,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乃南洋华人私会党最猖獗的时代,作为"海峡殖民地"之一的槟榔屿是最早发现华人私会党的地方,在槟榔屿众多私会党之中,又以义兴公司规模最大、势力最强。该时期英国殖民政府在殖民地大力推行饷码承包制,众多华人私会均对此趋之若鹜,义兴公司也不遑多让,十分积极地参与饷码经营,维持义兴公司这台庞大机器运转的重要收入来源靠的正是饷码贸易。  相似文献   

10.
辽东招民垦田是清初重要的历史事件,自20世纪以采,辽东招民垦田史的研究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又有学术理论的突破,为以后辽东招民垦田史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清朝初年,闯关东浪潮风起云涌.清初辽东闯关浪潮出现的直接诱发因素是辽东招民垦田政策的制定.顺治十年(1653年)颁发的<辽东招民开垦条例>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辽宁海城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东依莽莽群山,中有坦荡平原,两临潆洄辽水.群山雄姿百态,河水诸流汇集,好似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海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吕正操将军1905年1月就出生在这里.他早年在缫丝厂当学徒,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3年人东北讲武堂学习.1925年毕业后,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张学良的少校副官.1936年任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总队长,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我的祖籍是山东省德州市东南的陈家庄(与禹城交界).清代末年,山东连年遭灾,民不聊生.我的祖父在曾祖陈升的带领下,肩挑手携儿女闯关东.最后落脚在距奉天(今沈阳市)60公里的新民府(现为新民市),靠种菜务农谋生.据说,辽、吉、黑三省的居民,其祖辈很多是从山东逃荒到东北的,因为解放前的山东是“洪、涝、旱、碱、沙“五害十分严重的地区.而如今山东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农业总产值均居全国第二位,成为名符其实的经济强省.怀着这种强烈的故乡情与自豪感,我曾十余次赴山东讲课、调研与旅游,尽情享受着齐鲁同行们对我的厚爱.……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有一幅清代彩绘地图《山东至朝鲜运粮图》,既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清朝赈济朝鲜饥荒的地图史料,也是清代北洋海域海上交通的鲜活例证。该运粮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直隶、山东、辽东等地以及与朝鲜之间的海上航线,是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苏学君 《青年记者》2012,(17):90-92
山东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北邻京津辽,南靠江浙沪,是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主要纽带,同时又处于中日韩东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近几年,山东省国民经济保持两位数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加之自身产业结构特点,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受本土资源不足及环境保护的压力,山东省政府积极寻求高效、环保的替代能源——天然气,围绕着山东天然气市场的争夺,国内石油“三巨头”加快总体布局,外资、港资及国内民营企业局部渗透,山东燃气市场竞争越演越烈.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22日14时30分,大连渤海轮船公司所属“辽旅渡7”轮从山东龙口市开往辽宁旅顺途中,在渤海海峡北砣矶岛西北8海里处遇险。中央电视台等许多新闻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将出事地点说成是“渤海湾”,这是一个常识性的失误。“辽旅渡7”轮是在山东龙口市至辽宁旅顺途中,于渤海海峡北砣矶岛西北8海里处遇险的,这一海域不可以称为“渤海湾”。  相似文献   

17.
崇祯十三年辽东战守明档选(续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6、兵部为清兵屯扎锦昌堡事题行稿 崇祯十三年八月初一日 兵部题,为接获回乡事。 崇祯十三年七月二十六日申时,准辽东巡抚丘民仰塘报内称,本年七月二十三日,据署宁前道事关外饷司郎中焦润生塘报,本月二十二日酉时,准杏山路副将郑一麟塘报,本月二十日戌肘,据半边山墩军徐守刚等,接获回乡二名押解到职。据此。审供占三系辽阳人,阎  相似文献   

18.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即派人招抚辽阳行省等处军民,于一三七五年(洪武八年)在今辽阳市老城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下设定辽等二十五卫。一四○三年(永乐元年),又派人到黑龙江流域,进行招抚。于一四○九年(永乐七年),在黑龙江下游右岸特林(即今蒂尔)地方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努尔干都司”),相当于省一级的政权机关,其下设三百八十四卫。忽鲁爱卫就是其中的一个。是次于都指挥使司的地方军政机构,设有指挥使、指挥同知、卫镇抚等官。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着1949年建国以后到1969年以前辽宁省级和东北局、东北大区直属单位的党政档案,1945年到1949年辽东分局、冀察热辽分局、辽东、辽南、辽北、辽吉、安东、辽宁省委和东北行政委员会直属党、政、群单位的革命历史档案,以及唐、明、清、民国、伪满等各个时期旧政权的历史档案。是一个综合性的档案馆。现共藏档案资料一百四十一万八千卷(册)。馆内设有党政档案部、历史档案部、编研部、技术室、办公室等机构。缩微照像、静电复印、裱糊修复等技术设备较为齐全,各项工作已在初步开展。  相似文献   

20.
《明代辽东残档选编》比较具体、详细地记录了明代辽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名族关系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明史特别是辽东地区历史和清初历史的重要材料。虽然很多是残件,或首尾不全,或中间残缺,但都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