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的职称与称职的编辑高伟杰【吉林】标题上的这行类似于文字游戏的句子,其实浓缩了所有有幸或不幸走到“为他人作嫁衣裳”之“高级裁缝”队列中的人的一生之向往之心态之命运──不管他承认与否。而我,不论有幸或不幸,这一生怕已永远地与这个“文字游戏”搅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过去有人告诉我,编辑就那么回事。“一把剪刀一杆尺,一瓶浆糊一只笔”,圈圈画画,修修改改,抄抄誊誊,粘粘贴贴,为人作嫁的“无名英雄”,好为人师的区区角色。可现在,当我自己在“编辑”这个位置上呆了300多个日子后,我才强烈感受到:编辑并不就是那么回事。他是一个“活导体”,凭借着一种立体意识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联接着群众和传播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编辑的这种立体意识是由编辑的特殊位  相似文献   

3.
谈编辑培训与市场经济梁子杰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又为我们绘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蓝图。我国的出版事业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基本前提下,也势必要走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相似文献   

4.
1996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中国编辑学会第三届年会上,关于建立“策划编辑制”(亦称“组稿编辑制”)是热门话题之、一。笔者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听取大家的意见,会后又翻阅了些有关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归纳成“八种议论”,以供同道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文奎 《编辑学报》1996,8(1):34-36
《禽业科技》是一个专业科技杂志,其宗旨离不开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禽业,服务于广大读者。如何在贯彻办刊宗旨的同时,把社会效益与杂志经济效益统一起来,使杂志走向“养禽社会”这个大市场,在编辑思想方面要明确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看了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先闭上眼睛,想象有一棵大树从来没有经过人修剪会是个什么样子。这棵大树枝杈纵横,主干与支干几乎不分,没有层次,没有高度,给人乱糟糟的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树这个样子呢?很简单,原因是没有人修剪过它。“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稿件也是如此,许多最初摆到你写字台上的稿件是一棵没有经过修剪的树。这棵“树”按照作者的意图疯长,根本就不符合你的标准和版面的要求。怎么办?拿起剪刀,把多余的“枝杈”剪掉!  相似文献   

7.
期刊编辑工作,不仅决定着一种期刊的形象-“外包装”、风格和神韵,而且决定着期刊向读者输送什么样的精神食粮从这个特性上看,期刊编辑肩负着把关的严肃使命,就是说,编辑对稿件握有生杀大权,既能为稿件开“绿灯”,也能开“红灯”,责任重大,笔者从办刊的实践中体会到,期刊编辑的把关使命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董英 《新闻传播》2009,(11):118-118
一、期刊编辑必须把好“关口” 面对众多来稿,期刊编辑必须做出准确判断,而这个判断的过程就是把关的过程,因而,有人形象地称编辑为“把关人”。那么,作为“把关人”的期刊编辑在选稿过程中必须把好哪几道关呢?  相似文献   

9.
如鱼得水     
如鱼得水说的就是我做编辑做记的故事。我的这个故事又可以写作“犹鱼得水”。  相似文献   

10.
李秀山 《今传媒》2005,(2):56-56
这个题目仿了人家贾平凹的说法,贾平凹把编辑称“读稿人”,把编辑的话称“读稿人语”。我觉得既巧妙,亦切贴。  相似文献   

11.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现正在被细化为两部分:策划编辑和文案编辑,甚至还“异化”出一个“营销发行编辑”.本文只谈策划编辑和文案编辑两部分,而从这个角度看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是“双肩挑”.本文不涉及文案编辑与策划编辑如何界定工作内涵、如何做到无缝对接. 将编辑工作细化为策划、文案两部分,是基于以下两点认识:一是作者交来的稿子是“齐、清、定[J]”.二是每个人的兴趣、特长、能力、工作阅历、人脉等不同,为了充分调动编辑的工作热情及潜能,根据人尽其才的想法,让沟通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市场意识强的编辑到策划编辑(以下简称“策划”)的岗位上;让坐得住、质量意识强、文字功底好的编辑到文案编辑(以下简称“文案”)的岗位上,并建立一定的转岗机制、鼓励相互流转.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标题这只“眼睛”来传神。“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3.
蔡雯 《当代传播》2000,(4):37-40
近年来有关“新闻策划”的讨论 ,引发争议的焦点实际就是策划的客体。编辑在策划什么 ?是新闻传播活动还是新闻事实 ?“新闻策划”这个命题本身显然说不清楚这一概念 ,因此 ,我们主张不用这个容易产生意见分歧的词。但现实中 ,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或者说一直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是 ,大众传媒经常出于某种目的 ,策划并组织某些活动 ,或者诱发和控制某些事件 ,然后再加以大张旗鼓的报道 ,这种行为似乎已经超出了策划报道活动的范畴 ,的确在“策划新闻”了。有人将这种策划出来的新闻事件称作“假事件”(Psuedo -events) ,批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中的中心环节”这个论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编辑中心论与出版改革》一文,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深入阐明了坚持编辑中心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读读军队报刊,多数看重的是“军味”;记和通讯员为军队报刊写稿,编辑也要求有“军味”。那么.“军味”究竟是什么?记和通讯员究竟应该对“军味”如何认识、操作和把握呢?本试图就这个问题小述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6.
要闻版是党报的灵魂和统帅,是党报的“门面”,这个“门面”“修饰”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企业报编辑的工作,主要有两大项:改稿和画版。最能体现编辑功底的、最耗费编辑精力和时间的,是改稿。耶么,怎样把稿子改得好些,再好些,就应当是编辑努力的目标了。实现这个目标,编辑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编辑都希望编好稿,编有职业水准的稿子,这是常理。但原封不动或稍作修改就能上版面的成稿,在企业报来稿中实在是凤毛鳞角。编辑绝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大量的不成型的“初级品”,甚至是“毛坯”。看到这些不成型的稿件不免让人头疼心烦,“爱”不起来。从感情上来说,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从  相似文献   

18.
按照一般的理解,所谓“编辑把关”主要是指出版社对书稿进行政治审定的一种责任编辑制度,这个制度是同我国出版社的社会主义性质相联系的,也是由出版社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决定的,因而是无可非议的。而按照通常的认识,所谓“文责自负”是指著作人对其作品负政治上、道义上和社会效果的一切责任,从法律的角度讲,它是  相似文献   

19.
有别于编辑工作的现代编辑活动徐耀明【武汉】时下出版界有一句行话:出版业中,编辑工作是中心,发行是龙头。对于发行是否应为社会主义出版业的龙头,我们姑且不论,这里主要讨论一下“编辑工作”这个中心。按照传统的约定说法,这儿的“编辑工作”,就是指的编辑部的日...  相似文献   

20.
邓金木  郑甦 《东南传播》2011,(11):153-155
在节目题材高度同质化的局面下,需要“主持人”逐渐向“主播”标准迈进,强化主持人编辑意识、提升编辑能力,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的一环。“主播”需要兼具“主持”、“编辑”跨界素养,以强烈的主场意识带动创作激情,对节目进行全局多维的动态把控,表达观点,自如诠释。其亲自介入编辑环节,以综合的视角、流畅的思维链条、个性的镜头前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