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域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国家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分省发展格局的形成为省域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高等教育省级统筹的实施与加强为省域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构筑了有利的制度保障。我国省域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规模、经费投入、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省域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在省域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中,差异化、多样化、开放化应是比较适合的对策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教育成为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和载体。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举。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具有资源供给充足、优质发展、有效满足老年人需求、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等特征。调查发现老年人具有强烈的接受老年教育的愿望,但由于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发展不均衡及个性差异,老年人的需求还无法得到满足。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担负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责任,共享教育资源,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建立老年教育共同体,适度开办老年教育专班,为老年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职前教师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培养路径的选择应积极回应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需求。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出发,职前教师培养的着力点在于:学科德育的理解与落实、教育创新的意识与探索以及持续发展的自觉与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4.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培养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对于支撑我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与问题,阐述了智能制造新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应具有学科交叉复合融通的知识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及工程社会意识等制造业智能转型的人才新需求,并对高校培养智能制造人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举措。综述学术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成果,揭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通过供需循环体系和创新循环体系形成内在互动关系,但也存在制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效互动的瓶颈因素,从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外包化等方面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工匠精神已从行业话语转化为政策话语,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本文根据工匠精神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理论逻辑,构建工匠精神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Panel-Tobit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工匠精神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匠精神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专注坚守和传承创新的工匠精神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内在效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则呈现较为弱化的影响。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亟须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高质量工匠型人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有效提高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夯实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潜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构建单向融合度、融合互动度、综合融合度指标,对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程度进行了多维度的量化呈现。研究表明:两业融合略显成效,但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贡献仍较有限;“两业”融合存在惯性依赖,强弱取决于技术与产业关联;“两业”影响力分化态势明显,传统优势产业依然有为。应构建完善的现代服务业内需体系,打通“两业”双循环;通过强化产业关联,增强“两业”创新关联;培育传统产业新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两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本文使用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1999年至2018年的相关数据,测度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1999年至2006年期间表现为匀速增长,2007年至2018年期间,增长速度整体呈现出逐步加快趋势。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呈逐步攀升态势,1999年至2007年期间表现为平稳增长,2008年至2010年出现轻微回落,2011年至2018年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彻底解决中国制造业“早熟型增速放缓”的窘境。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内部发展起来,又贯穿于制造业发展的始终。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VAR模型)探讨了唐山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行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唐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持久稳定的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子行业对制造业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唐山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冲击作用由积极变消极。建议选择性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且政府应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财政投入,注重相关人才培养,加快构建市场平台。  相似文献   

13.
多样性是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校分类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基本途径。虽然国内外在高教体系建设、高校分类框架等方面已有众多的研究和实践,但高校分类问题依然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高校分类发展则是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从人才培养入手,结合创新—产业—产品链条,兼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将高校分为“理论型”“工程型”“应用型”“职业型”基本类别。教育评价应结合共性标准、核心差异和创新需要,引导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创特色、重内涵、上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对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大的意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具有高度保障性、选择性、开放性、创新性和贡献性的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育人、个性化教育,在育人体系、办学体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5.
王勇 《教育文汇》2023,(9):5-7+11
基础教育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基础性工程,健全教研体系和加强教研能力建设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体系应具有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上下协同的督导评价体系等内涵。随着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相继实施,在课程体系建设等多方面都需要教研提供服务和指导。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夯实教育强国的“基点”离不开教研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持续推进,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省域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分省发展格局的形成为省域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省级统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和加强,为省域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筑了制度保障。由于受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省域职业教育在发展规模、经费投入、质量水平等方面呈现显著差异,给省域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带来较大挑战。文章建议从省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多样性、以人为本性和相对独立性出发,通过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开放性的路径建设省域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衡量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文章从出口规模、贸易地理方向、贸易竞争力指数、研发强度等角度,分析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现状,影响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加大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培养高技术人才、拓展国际市场等应对措施以提升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评判标准和推动力量。美好生活需要之所以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评判标准和推动力量,源于马克思对于人的二重性存在境遇的关注,也源于需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主体的需要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要以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及中国式现代化顺利进行。一方面,以美好生活为评判标准的高质量发展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兼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个体与总体,且不以量为唯一评判标准;另一方面,以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应注意更加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培育更加多样化、更加健康适度、更有高尚追求、更具创新性的需要。从实践层面看,以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需要以共同富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需要积极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19.
初步构建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作为融合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学前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乎每一个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特殊教育质量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涵盖了完备的政策法律支撑、有意义的保教实践、实用的支持体系、有尊严的包容环境四个方面。确定积极且明确的政策导向、构建完备而灵活的支持体系、建设德才兼备的学前融合团队、形成乐观积极的社会接纳氛围是建设高质量学前融合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作为发展外向型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数字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正成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加速器”、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及区域新一轮竞争的“新焦点”。通过对佛山的考察,发现数字贸易可以通过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传导机制赋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直接作用机制体现在数字技术的高度灵活性、渗透性和兼容性,以“数字贸易+制造业”的方式深度融合;间接传导机制则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商业模式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加大对数字贸易的支持力度,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及其与制造业各环节的深度有效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第二,把握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创新和拓展商业模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第三,积极培育和提升数字贸易人力资本水平,为贸易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