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闽南佛教建筑装饰艺术明显地带有地域文化的特点,即世俗气息重,喜乐色彩强,而淡化了宗教本来应该体现的神圣意味和佛教所崇尚的清静感.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地域文化发展的局限性;二是儒、道、释三家的合流,让闽南佛教寺庙的祭拜物和装饰物件丰富和热闹起来;三是闽南乡民重视现世、讲究实际、淳朴直率的性格所致;四是自然环境激发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晋江龙山寺是上百座台湾龙山寺的祖庙,其建筑屋顶形制严格,造型巧夺天工,题材丰富,装饰色彩艳丽,具有宗教、政治与民风民俗等多元文化内涵,体现了建筑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民俗所形成的装饰艺术。龙山寺屋顶装饰因屋脊位置与功能的需要所体现的装饰特征,其题材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使其成为闽南佛教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佛教趋于世俗化的表现,折射出闽南寺庙屋顶宏伟大气、韵味别致的审美文化特征,对当代社会民间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清水岩作为安溪的民俗佛教建筑之一,对地域建筑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本文以清水岩主体建筑祖师殿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闽南佛教建筑装饰艺术的地域特色及当地佛教建筑装饰艺术风格形成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深化对地域建筑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4.
涌泉寺在寺院选址、建筑布局、建筑外观造型与室内空间、建筑环境营造等方面均具有独到之处,蕴含了丰富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与历史价值,其较大的空间体量与灵动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直观的深刻感受,体现了福建山地佛教建筑中高度自觉的审美能力和精湛的空间处理技巧,是传统佛寺建造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简述闽南庙宇建筑石雕装饰艺术的形成与闽南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以及惠安石雕工艺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以晋江安海龙山寺为例,探析闽南石雕雕刻技法及工艺,以及龙山寺中的建筑石雕构件艺术分类及装饰特点,为当代庙宇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闽南传统建筑古朴、俏丽,在空间营造、建筑装饰上透露出浓厚的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闽南传统建筑装饰精美繁复,其即将流逝的画、雕、剪粘、堆砌等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为我们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闽南传统建筑美术课程将美术融入到闽南地域文化生活探究之中,用美术的方式传播闽南传统建筑艺术,在探究过程中感受闽南传统建筑中的人文精神,达到利用美术教育传承闽南文化,发展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论闽南民间寺庙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民间寺庙的艺术元素分别在建筑、雕刻、绘画、楹联、音乐诸方面充分表现,运用自如,巧妙配搭,其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一、世俗化。神性被淡化,神人之间界限较模糊,反映闽南人文性格中务实、理性的一面。二、伦理化。即宗教艺术与伦理教化相渗透,主要指向为封建正统文化理念——儒家的传统道德,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神本体,成为独立的伦理艺术存在。三是区域化,具本地区的独特风格。艺术创作的材料本地化,内容表现本地化,艺术创作手法本地化。四为综合化,指把各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以调动信众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烘托渲染宗教氛围。因此,在闽南民间寺庙乃至分香台湾的民间寺庙。信众感受到的远远不只是宗教的奥秘与魅力。  相似文献   

8.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泉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闽南建筑文化莫过于红砖古厝。然而如今在城市现代化的浪潮下,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正渐渐走向消亡。根据这一现状,本文探讨了加强土建人才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素养的培养与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论述了从政府投入、行业协会的作用及土建人才的继续教育诸方面来提升土建人才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素养,更好地传承与发扬闽南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9.
详细了解潮汕地区宗教建筑旅游资源后,发现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建筑在潮汕地区都有存在,但以佛教建筑为主,存量、规模都相当可观。同时,佛教建筑不但性状多样,还因其所处地址的巨大差异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宗教文化氛围,少数寺院由于多教糅合的显著特征也显得与众不同。而基督教教堂的最大特点是涉及多种西式建筑风格,使得这一地区在传统建筑景观社会文化背景下,同时展示出较丰富的西式建筑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0.
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印度教神庙建筑史上,象岛印度教岩凿神庙是里程碑式的一组石窟建筑。多石的自然环境是开凿象岛印度教岩凿神庙的客观条件,其营造者和开凿年代未有定论,建筑史家和艺术史家的意见始终徘徊在康坎孔雀王朝和卡拉丘里王朝之间。所有雕刻都是以大神湿婆的家族成员为主题,象岛印度教岩凿神庙第一窟因此被称为“湿婆之家”。象岛印度教岩凿神庙第一窟的主要建筑特点是十字形平面,整体构造分为主窟、庭院、翼窟三个部分,三个窟口,深受佛教石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闽浙木拱廊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其精致的装饰图案体现了中国装饰艺术的魅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研究价值。围绕闽浙木拱廊桥建筑装饰,运用图像学方法对其材质、工艺、构件、色彩、题材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其装饰图像反映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系统研究木拱廊桥的装饰特征,对深入探究闽浙地区人文、民俗、地域特色文化具有一定价值,也为研究传统古建筑装饰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塔尔寺和拉扑楞寺有着同一的宗教文化思想,以及相近的地理位置,但两者的视觉艺术却呈现极大的差异。文章主要对两者进行艺术上的横向比较,从两寺的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建筑装饰图形、建筑艺术色彩等方面分析同一文化思想之下的不同艺术特点和成就,并找出塔尔寺和拉扑楞寺艺术风格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敦煌和瓜州两地西夏时期石窟艺术的壁画题材、造型风格、供养人构成、艺术功能等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敦煌与瓜州在西夏时期因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军事形势等方面的明显差异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动荡不安的敦煌,由于历史的惯性继续了归义军时期的制作佛教艺术的热情,但仅限于改建或补绘前朝石窟;而相对稳定而强势的瓜州则营建了一批特色鲜明、原创性极强的新窟,集中反映了西夏在文化艺术上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5.
依照大连市政府对大黑山的主题规划,以高品位、多景点、分期分批、渐进开发的原则进行新一轮开发。经过培育,大黑山观音阁景区将成为以佛教艺术馆为中心,以山洞为纽带,连接"两寺一阁",辐射整个辽南地区的宗教文化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16.
近来在山西陵川发现的“书鼓砖雕”文化现象实际是一种国内特殊的曲艺文化民俗事象。这是一种将本地兴盛的说唱文学艺术与砖雕艺术互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民俗事象。从“书鼓砖雕”概念、陵川民居院落结构布局、陵川民居庙宇特点、建筑砖雕工艺及艺术特色、陵川书鼓砖雕墀头题材内容等诸方面对这一民俗事象进行剖析,可为进一步揭示这一民俗事象更深层的建筑关学价值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福清古塔是中国塔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有传统建筑的样式,又具福建建筑的特色,是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具有历史、宗教、哲学、美学、民俗学等诸多文化内涵,若有效地进行保护和利用,将使其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