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采用2005年福建省三城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取得的20-59岁成年人资料,按是否锻炼者、是否体育人口、坚持锻炼时间等标准将其分为多种类别,对影响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人口特征、阶层、行为特征、体质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初步探索。发现成年国民是否锻炼主要与受教育程度和城乡种类等10个变量有关;成年有锻炼习惯的国民是否属于体育人口与步行时间和工作时间等行为方式等8个变量有关;随着坚持锻炼时间的延长,所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少,在比较坚持锻炼3-5年与5年以上的锻炼者两种类别概率时,只剩下年龄和体质总评分数因素有较显著的作用。文章运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杨国顺 《体育科技》2012,(4):115-120
从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角度分析了高校教师身心健康现状。分层抽取18所高校110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高校教师标准体育人口比率为20.20%,远低于2007年中国群体体育人口比例;高校男教师体育意识好于女教师,锻炼形式主要是选择与朋友一起锻炼;高校教师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越好,健康得分就越高;体育锻炼次数、体育人口、锻炼态度、锻炼时间和锻炼组织形式是对健康得分预测权重较大、解释能力较强的变量。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福建省三地市老年锻炼者的锻炼行为数据,,对该群体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发现不同类型锻炼者各锻炼指标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不同锻炼指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调查、访谈及统计学等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女大学生的体质现状及体育行为机制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令人堪忧,她们的体育需要和动机具有多样性、多向性、多层次性特征,行为目标的偏倚,消费意识的淡漠,行为结构的不良,行为内容的受限等特征,导致大多数女大学生不符合体育人口的标准.建议:科学引导体育认知,培养良性体育需要,激发健康锻炼动机,规划科学体育行为,充实行为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取样法时间纵贯研究设计,采用量表在693名青少年中初测行为意向、锻炼技能及锻炼活动等变量,4周后复测行动计划及锻炼活动等变量,检验锻炼技能在青少年锻炼行为意向、行动计划及锻炼行为间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锻炼技能、锻炼行为及行动计划等变量间性别差异显著;行动计划是行为意向与锻炼行为间的中介变量,行动计划的中介效应受锻炼技能变量的调节,掌握锻炼技能者随后锻炼活动多而锻炼技能少者,锻炼活动少;被试性别及初测锻炼行为是复测锻炼行为的显著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6.
分层整群选取长沙市706名青少年研究对象,检验健康行为程式模型(HAPA)应用在青少年群体锻炼行为中的行为阶段非连续性及社会认知变量的阶段差异性.结果表明,危险认知、结果预期、自我能、行动计划及锻炼行为等变量在不同行为阶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阶段非连续性检验方面,对前意向者,危险认知、积极预期及自我效能是该阶段显著预测变量,总共解释锻炼行为变异量的40%;对意向阶段,自我效能及行动计划是该阶段的显著预测变量,解释锻炼行为变异量的27%;对行动阶段,危险认知、自我效能、行动计划是该阶段的显著预测变量,解释锻炼行为变异量的25%.阶段非连续性及社会认知变量的阶段显著差异性为健康行为促进中阶段匹配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受到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外因潜在变量和体育教学、学校保障、制度安排、运动认知、家长影响、家庭支持、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和社会舆论10个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2)学校体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效能、体质健康信念均对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得知,学校体育的预测能力最强;(3)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产生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量大于直接效应量;(4)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宏观角度,应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层,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学校体育为创新层进行系统干预;从微观角度,应重视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  相似文献   

8.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中年人群体育健身行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山东省的淄博、滨城、青岛、烟台、德州、聊城、莱芜等7城市的中年人体育健身锻炼行为现状,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中年人健身锻炼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干预后中年人对体育健身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保持锻炼的信念和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百分率均较前有较大提高,中年人参与锻炼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9.
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为了更清晰了解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因素。采用《STROBE文献质量指南》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统计结果纳入49项文献样本,包含55个中文变量和78个英文变量。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各变量的关系,研究将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动机、态度与认知、人际关系及外围环境4个维度,其中,个人动机、态度与认知被证明是青少年保持锻炼主动性和体育学习坚持性的主要原因;人际关系为青少年的锻炼动机、态度和认知发展和体育能力发展提供了支持;外围环境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客观存在的负面因素也可能削弱青少年体育兴趣和意愿。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仅探讨单一维度可能会导致选择性注意,因此需要多角度综合考量干预策略,从而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0.
683名中学生完成了行动计划问卷、计划行为理论问卷和自编锻炼行为问卷的测试。分析发现:行动计划在锻炼意图和锻炼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行为控制感直接影响行动计划,且影响意图对行动计划和锻炼行为的预测力;整合的TPB模型可显著提高锻炼行为的解释力。该研究表明,行动计划是衔接TPB构念与锻炼行为的重要后动机变量,建议未来应以整合模型进行实验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望洋  赵军  谢卫忠  路开来 《体育科学》2004,24(2):61-62,69
运用Spielberger等设计(Spilberger,1996)的状态一特质焦虑测试问卷(STAI),时平时参加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311名大学生进行状态焦虑分数测评。从311名学生中选60名状态焦虑分数较高的学生,其中50%(30名学生)的学生作为试验组参加有组织的体育锻炼,而另外30名作为对照组不参加体育锻炼。在为期70天的试验过程中,运用状态一特质焦虑测试问卷对两组实验者进行3次心理状态测评。结果显示: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状态焦虑水平比男生更高;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可以降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学生的焦虑水平。研究认为,体育锻炼活动在降低青春期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新乡市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新乡市高校女教师健康自评状况不容乐观;体育人口数量偏低,大大低于34.3%的全国科教文人员体育人口值;体育锻炼的态度虽比较正确、积极,但同时"高知低行"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各不相同,呈现多样化,具有鲜明的性别色彩,但尚未形成终身体育的概念,参与体育活动的健身娱乐动机依然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三城市老年人的运动目的、运动项目、锻炼次数、平均每次锻炼时间、坚持锻炼时间、运动感觉等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发现福建省超过50%以上的老年人有基本锻炼习惯,将近一半的老年人符合体育人口标准;建议充分运用媒体宣传健身科普常识及进行锻炼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对农村的老年人,加大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4.
影响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坚持性的自身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身因素是制约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坚持性的主要因素,本文从人口统计学、自身生理状况、自身心理状况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试图找出影响我国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坚持性的主要因素,为我国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坚持性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耻感关系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身体锻炼对羞耻感的影响,对215名初中2年级学生进行了身体锻炼和羞耻感的问卷调查,并根据身体锻炼量表中的得分将学生分成3组,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耻感的4个维度以及羞耻体验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大锻炼量对学生的个性羞耻、行为羞耻、羞耻体验有显著影响,而对身体羞耻和家庭羞耻的影响不具显著性;中锻炼量、小锻炼量组学生羞耻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大锻炼量组学生羞耻感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人口预测和增长曲线拟合方法,利用2018年国家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对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口规模和结构等状况进行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口总规模将持续增长,预测到"十四五"末期将增长至8471万人,到2035年达到1.9亿人,2050年达到2.6亿人。未来一段时期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将进一步老化,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的人口数量将快速增长,对锻炼场地、专业组织和指导人员的需求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登山锻炼作为当下较为流行的户外有氧健身运动,其健康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选取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南路小学三年级113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6名同学,对照组57名同学。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学年,每周两次的登山训练,对照组则进行常规体育课锻炼。一学年后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各身体指标的变化及差异,探析登山锻炼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登山锻炼对于改善和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肺功能有明显作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速度素质也能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鑫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170-173
通过以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目前陕西省高校教师体育锻炼主观体验与客观行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目的在于:客观把握陕西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状况;探索影响其体育锻炼的内、外因素;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尽可能充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主要结论:陕西省高校教师对体育锻炼认识客观正确;未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人口数量缺乏;体育锻炼伙伴选择单一;工作忙、家务忙是阻碍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