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话题,大家已说得纷纷扬扬了。不过,WTO的概念与内涵究竟应该如何理解,WTO对中国出版究竟会带来多么大的冲击力,应该说大家心中还都没有一个完全明晰的认识。入世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个关于市场开放与贸易规则的问题,它对我国的出版会有影响力吗?会有怎样的影响力呢?我的看法是,加入WTO之后,境外出版机构的竞争当然应该正视,但中国出版业是否面临危机与加入WTO应该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换言之,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当前中国出版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潜伏的危机,但却不必惊惶失措,也不必夸大入世后外国资本对中国带来的冲击。对中国出版而言,WTO更多带来的反而可  相似文献   

2.
出版人语     
入世后,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国外资本对出版的渗透。因为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他们不占优势,无法把握市场。但是,一旦国外的零售发行机构进入中国,他们一定会与我们的出版社取得直接联系,然后通过市场进行逐步渗透,以畅销书趋势来影响出版方向。其实对这一点我们也不必担忧。第一,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的出版社走向市场。第二,只要出版社坚持党的出版方针,符合国家政策,同时出适合读者看的书,这样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出书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发行渠道越畅通,对出版社越有好处,市场也会更加繁荣。当然困难也有。出版社适应市场必然经历一个转型期,要适应外国资本进入后的竞争方式,选题、人员结构、和内部改革方面都要配套。  相似文献   

3.
我国较长时间处于半封闭状态,对进口书刊实行计划控制,现在虽然是一个出版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刊进出口却一直相当滞后,排不上世界出版外贸大国前10名的名单。入世以后,取消了一些壁垒,闸门一旦打开,外国出版商是否会一窝蜂涌进,产生巨大冲击?许多人表示担心。不过,从世界出版外贸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看,这种可能性似乎不大,所以我们应以平常的心态沉着应对,不必过虑,更不用大喊“狼来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入世”大局已定,业界已经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入世给出版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可是,对于“入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入世”后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讨论得还不是很多,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世界文化总的发展呈现出大交流、大融合的趋势,世界范围内出版物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的深入交融发展是现代出版产业日趋繁荣的重要动力,从文化的产生与交流以及传受关系来看,那些对历史变革、对全人类的生产及生活方式有着重要揭示乃至做出重大贡献、影响到人的内在精神塑造的著作,对世界文  相似文献   

5.
面对入世和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出版社已进入出版理性和理性出版时代。所谓出版理性,也就是要求出版社在执行层次上面对入世冲击,规范出版行为,朝形成有序竞争、繁荣  相似文献   

6.
我看WTO     
入世后,我国社科类图书的出版会不会受到冲击?有种意见认为,实施文化保护政策是国际上包括发达国家的一种惯例。何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西方国家的“西化”、“分化”策略早已警觉。对国内出版业,特别是人文社科类图书的出版实施政府保护,自是必然的选择。我的看法是问题绝非如此简单。说入世后,国家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说,外国资本会很快收购、新办,乃至控制我国出版业,当然不太可能。但入世后,中外经济、文化(包括多种思潮)的交流和碰撞无疑其广度、深度将超过以往。国外资本对图书发行的参与,数年后我国传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面对"入世",多少人惊呼"狼来了",又有多少人担心"小帆船难对航空母舰";"入世"十年,中国的出版传媒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沧海桑田,换了人间,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一刻未停,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接触上日益频繁,在提升文化理念、展示大国形象上不断进步。期间,多少业界同仁付出艰辛,收获硕果;为此,本刊从无数获得国家奖项的优秀编辑中,特邀十位代表,忆旧抒新。出版传媒业的十年变化,从他们的所见所感中或能窥出一斑。  相似文献   

8.
入世十年,我国数字出版"走出去"演绎出从科技到人文、产品到资本、欧美到全球的发展轨迹,也暴露出版权纠纷频发、内容与文化水土不服、盈利模式不明晰、体制与观念滞后等突出问题,未来阶段实施数字出版"走出去"的优先策略是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赞助出版产业输出,出版企业要创新数字出版产品形式,集中资本、品牌、人才规模合力出击。  相似文献   

9.
“入世”背景下的出版业编辑转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中国“入世”步伐的日益加快,各行各业都在关注“入世”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出版业也不例外。那么,“入世”对出版业特别是编辑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中国“入世”必将深刻地改变中国出版业态,进而带来编辑工作和编辑职业特征划时代的变革,这就是所谓的“编辑转型”,它是整个“出版转型”的组成部分。一、编辑转型的时代背景粗略地来看,“入世”对出版业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入世”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出版界与国际出版界的广泛交流,加速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进程,从而要求中国出版业的运作规范向出版业的“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10.
出版产业政策体现政府对出版业的主体构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版产业政策有很大变化.该研究通过对出版产业政策“入世”前后的演变进行分析,从出版产业政策的演变轨迹和演变逻辑两方面着手梳理.“入世”前,出版产业政策针对国内出版经历了架构格局和改制调整两个阶段;“入世”后,出版产业为与国际社会接轨,政策向完善出版法制法规、建设发行集团、与境外出版发行机构合作等方面倾斜,经过了规制出版、优化质量、融合技术三个阶段.伴随演变轨迹的逐步深入,产业逻辑、市场逻辑、规制逻辑贯穿出版产业政策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优势与信心     
在历经多年的曲折和心理“预热”之后,中国终于跨过了WTO的门槛,成为国际经济俱乐部的新成员,入世对于中国期刊而言,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严峻的市场挑战。入世后,国际出版物将陆续进入国内市场,而国外的出版资本也将千方百计地介入国内出版业,国内期刊将在我国市场上与国外期刊进行一场无形的较量。中国期刊,特别是社科类期刊是依据民族语言、民族习俗、民族文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生存和发展的。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是中国期刊的共同准则,入世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期刊的根本属性。我认为入世给中国期刊带来…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14,(10):6
正近期,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发起的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主要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中央文化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一大批中央文化企业,尤其是出版企业将从中受益。这一重要举措,从理论层面来说,推动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提高了中央文化企业的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从现实层面来说,政府的直接资金支持,使一些大型文化企业如虎添翼,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更加有效运转,对一些中小文化企业而言,则具备了投身数字出版的启动资金,不必再对涉足数字出版望洋兴叹。  相似文献   

13.
早在入世之前,出版界就对入世众说纷纭。有对入世后的前景预测,谈得最多的是“机遇、挑战”,有对入世后的对策探讨,谈得最多的是“做大、做强”。谈论的结果,大多数人形成了一个共识:WTO既不是洪水猛兽,不必对入世胆战心惊;WT0也不是风花雪月,入世后也不会处处赏心悦目。它是一个讲规则的竞技场。面对强手,要想在这个竞技场上抓住机遇,赢得主动,进而赢得胜利,全凭自己的实力,而做大、做强正是增强实力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简要探讨"入世"十年来青春类图书蓬勃发展对我国出版行业起到的助推力。我国消费性阅读发轫于20世纪末,在"入世"以后从图书市场中体现出来。消费性阅读的萌芽最早从青少年群体中产生。青春类图书的畅销带动推广消费性阅读人群,计划性出版体制在市场面前不断改变出版观念。在"入世"背景下,消费性阅读状况的逼迫中,中国出版行业在变革中调整和创新。青春类图书在这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人与名家     
出版好的、有效益的作品,比出版谁的作品更重要,而不必太在意新人还是名家.  相似文献   

16.
颜昌学 《出版科学》2002,(4):49-49,48
介绍了“入世”给我国期刊出版业带来的影响,从思想与文化,资本与实力、读者与市场及资源与人才四个方面指出我国期刊出版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坚守思想文化阵地,组建大型期刊集团,建立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建立一支有坚定信念的期刊队伍。  相似文献   

17.
奥运能在中国举行,是吾国吾民一大快事。同时它也给中国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多机遇。对出版而言,这意味着新一轮的出版热点将出现。但作为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也许应当避免仅仅把奥运看成是一个出版的“热点”而已,而应发扬出版本身的社会与文化的优势,考虑考虑能为奥运做些什么。 一想着出版能为奥运做些什么,便不免有些担心关于奥运的出版物会像近年来关于“入世”等热点一样,一夜之间各种相关图书一下子摆满了各书店的柜台。书籍、期刊、报纸对事件的反映本来存在一个深度、风格、时间的差别。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些…  相似文献   

18.
科技出版面对“入世”的挑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出版业作为服务业的一个领域,必将阶段性地逐步对外开放,激烈的市场竞争指日可待。科技出版由于其意识形态色彩较淡,势必成为出版业放开的首选部门之一,理所当然地将被推到国际竞争的最前沿,面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一、经济实力的挑战“入世”以后,国外出版资本凭借其在资产、规模上的强大优势,必然逐步渗入国内科技出版领域。例如,以出版科技图书闻名的德国西蒙与舒斯特公司、施普林格公司就一直在谋求与我国科技出版界进行合作,并以参与出版的方式打入我国科技出版行业。“入世”以后,我国对国外出版资本在国内的投资…  相似文献   

19.
王数财 《编辑之友》2011,(3):121-12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外经贸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并逐渐拓宽,而中国入世以后,版权贸易和出版文化日益受到重视,西方先进的运营理念和出版科技对中国的出版业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外,随着语言文化交流的加深,国外语言教学类图书的出版尤其受到国内出版实务的青睐,国外许多知名的出版商争相跟国内的出版社合作,出版精品语言类图书,尤以英国和美国为甚。英语教学在国内一直占据主流市场的位置,国外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出版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抵御“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健康繁荣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版体制创新。实践证明,体制创新是出版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出版业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出版体制创新的内涵出版体制创新是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意识形态规律和出版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调整出版结构为主线和核心,以转变运行机制为动力和突破口,以变革管理体制为重要保障,对不适应出版生产力发展的出版体制进行根本性、全局性、可持续性的调整,是一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