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高中第四册课本中选登了沈从的《边城》节选部分,同学们得以从中了解沈先生笔下的湘西,品味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的寂寞》是汪曾祺所写,作为沈从的学生,他更加熟悉沈先生的作品和人格,我们可以从阅读中加深对课的理解,拓展对人生对人性的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2.
《边城》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力作,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而选在高中课本中的是节选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里,作者以翠翠的山理活动的变化过程为线索,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再现了处在青春萌动期的少女的情怀。所以能够深入地理解和领悟作品,必须从这些心理描写作为切入点来解读翠翠心理波动和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教材中的《边城》是从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中截取出的一部分,主要体现的是情窦初开的少女翠翠对爱情从朦胧到逐渐清晰的过程。我们除了可以将此书看作湘西人文风俗的美丽画卷外,我们也可以从翠翠的角度,将整部《边城》看作是一部少女的心灵成长史。这样,文章的阅读更易于入手。既然是心灵成长史,必然会带来心灵上的诸多困惑与矛盾。我们从节选部分可以隐约看到集结于翠翠身上的青春时期的困惑与矛盾:  相似文献   

4.
湘西土匪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湘西给湘西和周边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湘西的土匪的性质,按其出身、规模、及作案方式,可分为散匪、股匪、军匪、政匪。湘西有的匪首也具两面性,即:除了他的兽性而外,有的也有其人性的一面。湘西土匪的烧杀淫掳、无恶不作,给湘西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朱永新博客     
在中国的“太庙”拜访南怀瑾先生(节选);余秋雨先生,请不要误导中国人(节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当前湘西宗族组织重现的原因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组织是由湘西土家族传统的社区组织,它已渗透到湘西土家族农村社区的各方面,经实地社会调查发现,从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湘西土家族社区的宗族活动又重新抬头,这是湘西土家族人民实现现代化所要面对的现实。以瞿氏宗族为例,探讨湘西土家族社区宗族制度复兴原因,目的在于找到一条适合湘西土家族人民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作家田瑛的小说营构了一个虚拟的湘西,亦即第三种湘西。它远离了沈从文抒情的湘西,孙健忠写实的湘西,逼近了一个文化精神意义的湘西。田瑛的小说,在南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坚守着一种执着的文化审美,一种原始生命冲动的文学倾诉。他的小说创作实践,使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湘西现代文学传统,划出了精神上一以贯之,却又各自鲜活的三个方块,亦即第一、第二和第三种湘西。田瑛是一位生活于现代都市,精神却自我放逐到自己的湘西的作家。他文学发问的方式,就是他小说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祝福》与《边城》(节选)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二板块的两篇小说。《祝福》写于1924年,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凄苦的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边城》写于1934年,借翠翠与天保、傩送兄弟俩纯净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两篇作品都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常读常新,但正如同这一板块的题目“永远新的旧故事”一样,因为阅历的局限,环境的变化,小说时间的久远,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湘西旅游走廊的开发构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湖南旅游为面临新的挑战,开发湘西旅游走廊对扩大湖南旅游业的影响、带动湘西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湘西旅游区一流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和政策的优势使湘西旅游走廊的开发成为可行。构建由“核心带-腹地带-辐射带”组成的多层次湘西旅游走廊、设计多层次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及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开发是建设湘西旅游走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湘西花灯音乐是流传于湘西的一种舞蹈性较强的民间音乐。它结构完整,旋律优美,地方色彩浓郁,深受群众欢迎。湘西花灯音乐包括龙灯、狮灯、牛灯、马灯、车灯、船灯、蚌灯、虾灯、茶灯、地故事等民间歌舞演唱中的一切小调,它是由本地山歌、摊腔、小调以及外来的既成曲调演变发展起来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现对湘西花灯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作些初步探讨。一、湘西花灯音乐的形成湘西花灯音乐同湘西许多民间音乐一样,发端于古代民间祭扫音乐。在湘西,有这样一种说法:“闪雷禾起虫,无雷天必旱。必须舞龙以求雨,跳灯以娱神……”。…  相似文献   

11.
《边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分析人物形象,体味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2.鉴赏细腻生动的心理刻画和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学习侧重点体味人性美和人情美,鉴赏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解说: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写于20世纪30年代,小说以湘西偏远的小城为背景,讴歌自然化的人性美,语言风格清新淡远。学生对课文内容可能有隔膜,再加上节选部分篇幅较长,这些都给自读增添了难度。因此自读要求不宜过高。小说最主要的特色在于表现普通生活中普通人的爱,展示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所以应据此确定感知和…  相似文献   

12.
湘西苗族刺绣是民族工艺的珍品,。它的产生源远流长,在独特的生存状态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范式,湘西苗绣取材广泛,寓意丰富,工艺精湛,针法讲究,风格浪漫,情趣淡雅,古朴,体现了湘西苗族同胸纯情,乐观的传统美德,对于湘西苗绣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节选文指的是从整本书当中节选出部分片段作为教材内容,虽然这部分节选内容存在其独特的价值与功能,但是其与整本书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在进行节选文教学时必要要考虑到其与整本书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在整本书阅读与节选文教学这方面的研究越来多,成为了诸多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旨在帮助学生突破节选文的限制,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学习节选文,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4.
小说《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翠翠“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然而,在人教版必修5的《边城》(节选)中,“从不动气”的翠翠却背‘三骂”。这“三骂”,是否有...  相似文献   

15.
钱叶春 《现代语文》2008,(7):102-102
《大学语文》中庄子《秋水》的节选部分采用寓言的方式诗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这篇散文具有多重内涵,而且这些内涵具有层层推进的关系。首先,这篇节选表达了人的认识具有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湘西苗族学校教育的特点湘西苗族的学校教育始于明代,清代改土归而后,学馆也增加不少,但皆以传播汉文化为主。新中国成立后,湘西才发展起真正的民族教育。解放初期的湘西苗族教育,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对国家统一教材进行适当的变通和补充;宣...  相似文献   

17.
湘西旅游资源数量多、品位高、种类各异,对湘西旅游发展进行正确的战略匹配分析是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业重要前提。本在详细地分析了湘西旅游资源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基础上,提出湘西旅游大胆发展战略,并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其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湘西是湖南唯一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也是湖南唯一纳入我国西部开发的地区,旅游资源多姿多彩,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通过对湘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条件的分析,阐明了湘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的特点、原则,并提出了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沈从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他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然而,在沈从的全部创作中占有突出位置和最引人注目的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他的作品描写湘西独特的自然风物、人情世态,展示了湘西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形式,及其在时代的大力挤压下的扭曲与变形,讴歌了湘西底层人民身上朴素的人性美和道德光辉。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文很多都是名著节选。这类文本的教学应呈现原文,紧扣其与其他文本之间不同的特性。教师要依托原文,促进节选文本的深度体悟;借助原本,补充节选文本的未尽之言;对比辨析,唤醒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致。原文呈现能为节选文本注入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