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无政府主义对巴金小说创作是有影响的,但巴金只是一个“克鲁泡特金主义者”,他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想的主导面是革命民主主义。因此,其小说涉及到“无政府主义”问题时,又有其特殊的思想内容:在赞颂无政府主义的同时,批评无政府主义的盲动;用集体主义否定无政府主义;用暴力行动否定无政府主义者提倡的相互让步论;划清无政府主义与恐怖主义界限……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接收、吸纳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具有历史与逻辑的必然性。在20世纪初叶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思潮中,“天义”派知识分子以国粹幸断正无政府主义的论证思维,充分注意到了作为深层国情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并最终归结为“中国式”无政府主义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3.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本世纪初三篇带有明显无政府主义倾向的小说创作,意欲说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有着比“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早的源头;并由此通过分析无政府主义影响于20世纪文化、文学的几大观念,力图探明中国文化、文学现代性出现的语境及特质,对现代性的起源作一世纪末的回顾。  相似文献   

4.
吴芳吉是现代文学史上较为著名的“新诗”诗人,作为良师而益友的“学衡派”学者吴宓,对其在生活上进行无私的帮助和文学上细心的指导。吴芳吉应吴宓之请创办《湘君》杂志,与《学衡》“精神同”,当然“旨趣”各异,包括刊物的内容、风格、目的各有所重,且吴芳吉是《学衡》重要的撰稿人之一。以二杂志为媒介,两人进行广泛的文学交游:“矫正伪新派文学之失”;以丰硕的文学创作对“新诗”进行探讨;文学批评的“相互琢磨,斯得其正”。  相似文献   

5.
李石曾是无政府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生活四个主要方面建构了其理想中的无政府主义,他这种思想经历了正统的无政府主义时期、无政府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义思想时期,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6.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流派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曾经兴盛一时的考察分析 ,指出无政府主义一度盛行的社会历史原因 ;通过对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天义派”和“新世纪派”的比较分析 ,指出无政府主义早期传播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殷瑜 《文教资料》2007,(12):84-86
前东德作家克里斯托夫·海因(Christoph Hein)借用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的素材,创作了同名剧作《阿Q正传》。主人公阿Q以一位无政府主义者的形象登上舞台,他和朋友王把“无政府主义”这个词当作提神剂,成日里幻想着革命,却从不采取行动。海因通过这部剧作批评了前东德的知识分子,讽刺了他们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初叶,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潮经中国旅欧和留日的学生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前后,曾经发展得较快。但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第一次大革命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无政府主义思潮却迅速衰退下来,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无可奈何地叹息:“吾主义已奄奄一息,有一蹶不振之势,”“言念前途,不寒而慄。”①“四·一二”政变以后,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便彻底破产了。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破产的原因何在?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理论的揭露和批判;无政府主义的实践活动违背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和历史进程,以及其团体的分化瓦解等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谁招故国魂 新诗知多少——读《吴芳吉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前同在某学校供职的一位老教授,经常不无深情地对我谈起,他在四川大学师从白屋诗人吴芳吉那如烟的悠悠往事,言谈间还不时吟诵吴芳吉的著名诗篇《婉容词》、《笼山曲》,并嘱我好好读一读“白屋诗”。在一次学术讨会上有幸结识了吴芳吉先生的公子吴汉骧先生,今又蒙他寄赠一册百万言的巨著《吴芳吉集》,展读之余我对蜀中素有声望的诗人、教育家、学者吴芳吉又加深了一层了解,以吴芳吉所取得的文学成就,难怪人们将芳吉出自江阳与沫若出自嘉州相提并论,谓“东西对称,各有意态”。  相似文献   

10.
巴金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这是一个纠缠了近六十年的学术疑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巴金研究空前深入。在这个问题上,涌现了一大批有一定价值的探讨和争鸣文章。然而汗牛充栋的成果数量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气候,并没有带来对巴金与无政府主义研究的真正突破。这些文章,要么满足于“拨乱反正”的效果本身,要么醉心于寻找已有文章的论证破绽,要么自负于“片面的深刻”……在这些各持一端、互不相让之中,我们看到了思维方式的种种简单化:如“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如对巴金变化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只做静态考察;如把巴金的政治思想与其创作内容混淆。前人的失足处往往是后人的起程点。我们对这一课题的探索,就从前人莫衷一是的三个方面切入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派别“天义派”和“新世纪派”已经关注并传达出有关女子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与婚姻自由的话语,但这些话语表述较为零碎,尚未形成体系。民国初年,随着系统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体系——师复主义逐步形成,刘师复对无政府主义的婚姻观进行了整合,并提出废婚姻主义、废家族主义两大主张,这既吸收了前人的思想资源,又将无政府主义婚姻观及相关理论进一步加以深化与系统化。然而,刘师复系统化的无政府主义婚姻观在自身实践上却惨遭“滑铁卢”,陷入了现实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理论自身的缺陷和现实阻力。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的投降主义瞿秋白出身在一个破落了的世代“衣租食税”、世代读书和世代做官的地主官僚家庭里。从小习读佛经和儒家一类“子书”,幻想中国成为一个“和平博爱”的无政府主义世界。他混进革命队伍里来,只是出于他对于马克思主义讲的共产主义终极理想,“比较有兴趣”,根本不是出于要为中国革命干一番事业。所以,瞿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在党的创立时期,我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曾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斗争,特别激烈的是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在纪念党的六十周年的时候,回顾一下在建党问题上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对今天肃清林彪、“四人帮”煽动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流毒,坚持党的领导,是有意义的。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流氓无产阶级的反动思潮。斯大林曾经指出,小资产阶级“是滋长各种无政府主义派、半无政府主义派和‘极左派’的最好的土壤。”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大量存在的国  相似文献   

14.
张炳飞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78-80,82
劳伦斯在一战期间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他的拉纳尼姆之梦上,也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本文以劳伦斯小说的代表作《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为例,通过阐释其所蕴含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揭示无政府主义对劳伦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者把各国无政府主义思想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类似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点;他们对马克思学说既存赞扬,也有批评;其中“天义派”和“新世纪派”又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无政府主义     
作为一种激进的社会革命运动,无政府主义(音译"安那其主义")代表了人类的某些乌托邦理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众多分支和流派,它的创立者是葛德文,其后发展出包括施蒂纳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蒲鲁东的无政府互助主义、巴枯宁的无政府集产主义、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以及20世纪初的无政府工团主义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分析了中国无政府主义劳动观与传统劳动观、古典无政府主义劳动观、泛劳动主义的渊源关系;认为中国无政府主义对工农劳动的注重,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先行。是他们在中国率行邮“劳动,神圣也”的口号,对中国劳动启蒙之功。指出他们双分推崇体力劳动轻视脑力劳动带来的遗害。  相似文献   

18.
在巴金的世界观和创作观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始终贯串着一个接纳-反思-扬弃的过程。在他的“扬弃”过程中,完善“以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无政府主义为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是一条红线”的世界观。在这一世界观逐渐形成过程中,外国学、中国传统化都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学需要而“扬弃”,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奠定他在中国现代学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巴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位有重大影响的革命民主主义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他的优秀作品,在民主革命时期,放出异样光彩,直至今日,仍拥有广大读者群。这一惹人注目的现象,促使人们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重新作出评价。文革期间,由于“左”倾路线影响,曾对巴金的思想作了错误批判,给他戴上了无政府主义者的帽子。事实证明,巴金不是无政府主义者,而是革命民主主义者。本文试对巴金革命  相似文献   

20.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耶阿本德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看法截然对立的科学法论论点一“怎么都行”.他提由了“反规则”,意指两种情形一种是提出同公认的且又得到高度确认的理论不一致的假说,另一种是提出同完全确凿的事实不一致的假说.他通过反驳被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的“一致性条件”原理和“事实自立性”原则来确证自己的论点.由无政府主义方法论进而阐发了一种无政府主义的科学观.他提出了“不可比性”原理,扩展了无政府主义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