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荔 《大观周刊》2012,(7):228-228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加强学生对视唱练耳的全面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学生厌学视唱练耳的关键。同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情感的输出渠道,也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用音乐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思路和有效的手段。声乐演唱是音乐发展的一个分支,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演唱盛行的当下,如何借助声乐演唱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一项新的任务和使命。本文即针对声乐演唱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和阐述,加深人们对声乐认知的同时,也为声乐演唱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献计献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夏佳 《大观周刊》2011,(30):159-159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组成部分,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而言.只有做好视唱练耳教学,才能够为学生打牢音乐学习的基础,当前无论是高职院校的音乐考试还是音乐实践中.视唱练耳都已经是不可取代的重要内容,本文就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现状,从而提出更多创新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如何克服声乐演唱中紧张的歌唱心理,是涉及声乐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内容。声乐演唱过程中心理的调节能力,对于声乐演唱的好坏起着关键的作用。声乐演唱中歌曲的思想情感是用音乐和语言来表达,对于初学声乐演唱的学生而言,紧张的歌唱心理是在所难免的,怎样能够克服紧张的歌唱心理,获得更好的演唱效果,是学生们和老师们共同努力追求和探索的课题。文章着重通过声乐学、心理学的双重角度阐述紧张歌唱心理的产生、克服、解决,最后达到游刃有余的最佳歌唱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李欢欢 《大观周刊》2011,(52):214-214
音乐学习是促进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音乐学习理论来源于音乐学才同时又指导音乐学习。因而对音乐学习理论研究的重要途径是对音乐学习的心理因素及规律进行探索。音乐教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科学地指导学生的演唱和演奏;学生懂得了音乐学习心理问题,才可以使自己更为积极地运用心理规律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胡鑫 《记者摇篮》2009,(6):89-89
音乐在当今的广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国外专家研究指出,是因为广播中的新闻与音乐支撑起了广播媒体的发展。据数字显示,音乐在广播中的比重占广播时间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七。音乐,在广播中从声音的来源上讲有三种形式: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器乐与声乐合奏(唱)。那么,音乐是如何在广播中应用的?  相似文献   

7.
周扬 《大观周刊》2011,(45):133-133
声乐技巧学习是声乐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从存在于技巧学习中若干认识上的误区进行学理性的分析和探讨,排除本能发声意识对歌唱技术的影响,建立正确的歌唱概念,才能进一步提高声乐演唱技巧。  相似文献   

8.
纪婷 《大观周刊》2012,(50):335-335
声乐是人的精神需求,是一种经人类发展不断创造、演变的结果,其无论是创作过程还是演唱过程中都包涵着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声乐学习唯有有效的把控这些心理活动,巧妙的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去解决声乐学习中的难题,提升声乐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杨静 《大观周刊》2012,(2):210-210
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好音乐的基础,是音乐院校的一门很重要的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基础性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音乐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成效不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对技术理论课的不断渗透,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视唱练耳教学应该有一些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叙娟 《大观周刊》2011,(25):123-123,87
《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在高职音乐专业课程体系中地位重要,联系密切,在教学中将二者进行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民族声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段。出土于河南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深刻的说明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对于音乐的研究已经深入到音乐的整体音质效果当中。建国以后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美声唱法是结合了传统音乐的演唱的精华同时吸收了西方音乐演唱理论,在新的社会欣赏眼光下的声乐唱法的新形式。本篇文章将从现代媒体与民族声乐传播的角度着手,系统的介绍了现代媒体在传播民族声乐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志玲 《大观周刊》2013,(8):271-271
视唱练耳是一门基础技能课,是对学习者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全面训练,通过学习,掌握音乐语言诸要素,提高对音乐的表现与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元代的音乐家燕南芝庵的《唱论》是中国第一部声乐论著,《唱论》总结了前人歌唱的实践经验,探索了演唱技巧,也提供了宋元音乐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姚岚 《大观周刊》2011,(15):280-280
歌唱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演唱者在处理与提升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气息的运用来完成实现的。因此,在演唱中如何正确处理艺术表现力与气息运用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了每一位声乐演唱者与学习者必须正视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黄芳 《新闻世界》2011,(8):271-272
音乐的美有很多,其中悲剧美是音乐美中极具光彩的一部分。它内容的深刻和带给人们内心的震撼是音乐美中其他范畴无法替代的。悲剧美在丰富的音乐情感表现形式中属于重要的一种形式,它在声乐的运用方法上也是独具特色的。悲剧美在声乐中的表现形式直接关系到音乐悲剧主题的传达与阐述,因此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董维维 《大观周刊》2011,(19):151-151
文章着重从视唱练耳的“听、说、读、写”等方面剖析形象记忆对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性,通过音乐实验方法验证心理学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以期为今后视唱练耳音乐教学探索一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新路。  相似文献   

17.
肖俊妹 《大观周刊》2012,(11):287-287
声乐演唱者的演出或是比赛过程中,服装是否合身、曲目的选择是否合理、与伴奏合作的是否默契、演唱中是否能理智的控制情感体验都是声乐演唱中不可忽视的非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围 《大观周刊》2012,(11):76-76
奥尔夫教学体系是当今世界流传最广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教学法是通过元素性音乐,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本文试图通过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学习和理解把它运用到流行音乐演唱的教育实践中,从而证明了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流行演唱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梁亚西 《大观周刊》2012,(34):45-45,21
艺术歌曲是一种声乐体裁形式,是欧洲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物,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艺术歌曲为论述载体,通过对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问题的探讨,试图为提高高师声乐艺术歌曲教学提出笔者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湖南卫视精心打造的原创声乐竞演节目《声入人心》,通过不同形态的声乐演唱形式来诠释古典音乐和艺术,颠覆大众对传统美声的刻板印象,引领观众感知声乐艺术独特的魅力。本文立足当下高雅音乐传播面临的困境和目前音乐综艺日趋同质化的时代背景,对《声入人心》节目在选题与受众匹配问题、高雅音乐通俗化传播、节目本身模式创新、文化传递价值导向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其现象级成功的观察分析,为音乐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以及推广严肃音乐文化的音乐类节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