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学生把握词义的方法尤为重要。理解词义,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关言语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1]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将近有一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包括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运用。本文根据基本的教育教学原理,对教师的言语表达作出准确真实、儿童化、文学化、逻辑性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思维与言语的密切关系,对教师言语理解提出针对性要求;同时,站在教师的角度,从培养和促进学生言语获得和运用能力的发展出发,对教师的言语行为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以期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言语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言语是对语言本身的运用,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信息差,文章旨在通过翻译来透视言语交际中信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交际双方言语蕴涵信息的理解,言语环境,文化环境因素的制约是产生信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常出现表达不清的现象,而在领会别人的话语或文章的时候又会存在理解不透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与语境有关。本文据此提出了语境是检验与评价言语活动的唯一依据这个观点,主要展开内容有:语境能帮助我们使用尽量少的语言材料传达出尽可能多的言语信息;语境能帮助我们铺设条件,排除歧义,准确理解言语;语境能帮助我们在言语交际中使多义语词的语义具体化;言语意义往往不等于语词意义的简单加合,语境能帮助我们选择信息;语境能对语词意义施加影响,甚至改变语词的一些意义;根据语境,筛选出表达真正所需的语词。  相似文献   

5.
韩刚 《现代语文》2007,(8):26-27
语言是人际间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媒介,言语是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具体运用.言语单位可大可小,词语、句子、语段、篇章都属不同层次的言语单位.言语的充分理解意味着应解读出它所传递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英语口语、翻译和语法教学中,教师均可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教师运用言语行为理论进行教学,把如何理解和恰当表达说话者话语中的真实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可使学生准确理解不同语境下说话人的言内及言外之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7.
言语交际中的有声副语言现象是指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通过附着于言语信息之上来辅助交际信息(即话语意义)的传达的一套非言语符号系统,一般由辅助语言和类语言构成。副语言虽无固定语义,但它通过其独特的语义功能和语音效果具有传达词汇意义以外的附加意义的功能,所承载的社会综合信息非常丰富。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它能够传递情感。补充语义、表达文化以及缓和交际冲突等,直接影响到交际双方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和相互评价。  相似文献   

8.
李健 《小学语文》2009,(10):21-22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把握课文教学内容时,往往侧重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略言语形式。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是语言的运用者,要想办法把话说好,不光要注意‘说什么’,而且要注意‘怎么说’。”我们在写作时不光注重文章内容,也会重视表达形式,课文学习亦应如此。在阅读教学中,感悟内容与习得言语应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
听力理解中言语信息差的调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信息差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言语交际中不可避免。本文选取了听力理解这一特殊的言语传输领域,通过分析和探讨听力理解中言语信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听力教学中信息差调控的若干策略,包括:加强语音教学,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增加真实听力材料的输入,增强学习者对外语语音信息的敏感性;运用自上而下听力理解模式,弥补自下而上模式的不足,有效调控信息差;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以促进外语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刘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3,(47):232-233
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再凭借对言语内容的理解,品味、推敲言语形式的妙处,从而提高运用言语形式表达言语内容的能力。在课堂中要回归言语本身,着眼于言语实践,搭建丰富的言语实践平台,求得人文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而这才是真正的言语智慧!本文是旨在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言语实践在内容、方法及评价等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的交际分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然而,在大多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非言语交际行为所传递的信息。而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非言语行为及其作用,以便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文章首先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分类与功能;继而探讨了外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是进行语言实践的最好范本。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语用意识,依据文本内容,挖掘言语增值点,落实言语积累;破解言语形式,挖掘读写结合点,学习言语表达;强化文体意识,关注语用核心点,提升言语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言语幽默,它对幽默话语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幽默是说话人表达信息时在恪守最佳关联原则和"关联理论"为会话幽默的推导下所提供的理解模式,妙语语境效果小,关联性小,是言语幽默效果产生及理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言语幽默,它对幽默话语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幽默是说话人表达信息时在恪守最佳关联原则和"关联理论"为会话幽默的推导下所提供的理解模式,妙语语境效果小,关联性小,是言语幽默效果产生及理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快速地传达交谈者的思想感情,口译人员不仅要研究口译中的言语因素,还要研究非言语因素。本文从体态语和仪表等方面论述了非言语因素在口译中的作用。从体态语、空间语和时间语等方面对比分析了非言语因素的文化差异。同时就口译人员对非言语因素的理解和运用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总是试图传递一定的信息,而信息的理解过程是通过言语行为程式推断出来的。只有当说者的表达意向和交际意向被听者理解和认同后,这个言语交际过程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交际行为过程。  相似文献   

17.
王尚文教授说:"离开言语形式这一中心,语文教学内容越‘丰富多彩’,语文教学就越难轻装前进,质量就越成问题。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阅读教学中,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出发,引导学生围绕文本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18.
韩书庚 《考试周刊》2010,(43):37-38
言语交际是交际双方进行的以言语为主要载体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全部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它交流思想、传达情感、沟通信息、增进关系。对话是言语交际的主要形式.本文归纳了六种常见的对话技巧:点到为止、巧妙拒绝、自我解嘲、巧用暗示、以问代答、答非所问,掌握这些技巧对于提高言语交际效果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纲’,其他的都是‘目’,纲举目张,如果以目为纲,纲自不举,目亦难张。只有紧紧抓住言语形式这个教学内容的纲,才能真正对上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号’。”王尚荣先生一语道破了语文的核心:语文最本质性的东西是文字表达形式,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为言语形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锐敏的感觉。”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能力。因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是左右读、写、听、说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语文教材高品位的言语形式,正是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广化、深化、美化、敏化的主要对象。众多教育学家对语感的重视,体现了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必须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主要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咬文嚼字,从而使学生的语感伸向言语形式的各个角落,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  相似文献   

20.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相倚而立。对于前者,人们时常关注。而对于后者,却鲜究其理。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表情、姿态、手势、仪表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加强、扩大言语行为的效果,而且可独立地传达信息,在课堂人际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指出:信息的冲击力1 =7 % 言辞+ 38% 声音+55% 面部表情。[1] 质言之,信息传播主要依靠非言语行为。这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具体分析非言语行为的类别、特点、作用和运用技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