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段,是写文章的人根据表达上的需要,对文章所进行的形式上的适当划分。合理的分段,可以更好地表现题旨,令文章的结构层次更为明晰。但是,我们不少同学要么不讲究分段,要么不会分段,以致他们的作文有的是一段到底,有的是一成不变的三段式,还有的则是分段过于琐碎,把文章弄得七零八落。如此种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写作议论文时,分段是不少同学把握不住而又容易忽视的问题。由于动笔前对全文结构的安排思考得较少,故动笔后因思路不定、驾驭不住而胡乱为之。分段无规律,凭行数的多寡分段。怕长了,则另起一段;嫌短了,就把几层意思独立的文段也合成一段。结果是,要么全文仅有一两段,成为一块板;要么有很多段,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写作的目的是要表达思想,因此,文章的分段均应服从文意的表达,不必分,则应惜段如金;  相似文献   

3.
<正>【技法指南】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确立文章的写作意向。中考阅卷过程中,立意是决定文章分数高低的关键,是继审题之后影响作文分数的又一条重要的生命线。千古文章意为高。中考作文只有意高才能文胜,但是很多考生的文章立意出现误区,要么立意求异,模糊是非界限;要么消极厌世,发泄灰暗心理;要么崇洋媚外,膜拜西方文化;要么  相似文献   

4.
按时间的变化给课文分段有的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这样的文章,就可以按时间变化分段。分段时应首先阅读全文,在整体上把握文章是按怎样的时间顺序写的,然后再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根据这些语句的  相似文献   

5.
阅读别人的佳作文章,注重体验感悟文中的个性,自己写作文要突出展现自身的灵性,是提高语文读写能力必然的追求。一篇能够打动读者心弦的精品,必有其自身魅力的独到之处,要么是命题,要么是选材,要么是构思,要么是词句表达的技巧,要么是细节的设计。作为我们享用的精神食粮的作品,其营养成分的特色是吸引读者急切阅读的根本。能够值得阅读的文章,摆在读者面前要吸收汲取时,注重的是文章的个性所在。选定文中能打动读者心的精妙处,锁定其精彩的立意、语段、构思独到之处的内涵所在,才去阅读汲取。其精彩的内涵就是文章的个性。读中感悟文章的意…  相似文献   

6.
分段 ,就是按文章的逻辑顺序 ,理清文章的思路 ,这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分段的目的是了解作者按怎样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 :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指导分段首先要掌握分段的依据 ,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段的标记 ,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内在联系 ,选出最合适的方法。一、最基本的分段方法是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再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或者是内容上联系的最紧密 ,就把这几个自然段作为一段。如果一个自然段写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那么 ,这个自然段也可以成为一段。有些文章在内容或结构上有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下面几个句子均出自于当前比较流行的杂志,它们要么是文章的内容,要么是文章的标题,都用到了“不只”一词。大家请看:  相似文献   

8.
<正>"一则金素材,半篇好文章",这是说经典素材对于作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典素材主要包括语言素材、情节素材、故事素材、人物素材等,有些考生在使用经典素材时,要么一字不漏地照搬照抄;要么寻章摘句,不得要领;要么游离主旨,牵强附会;要么随意改编,生搬硬套;要么若即若离,偏离精髓。这些都影响了文章的表现力。经典素材运用得好,会给文章增光添彩。但如何运用,却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下面  相似文献   

9.
领袖人物的作品给学生的印象总体上是枯燥的;老师也认为这样的文章不好教,一者学生不认真听,二者文章的内容更多的是从理论上进行说教,三者不用教学生也能看得懂.因此,很多教师对于此类文章要么干脆不教,要么简单地照本宣科地念念或安排一些练习题就算过去了,对文章的精华并没有探讨与品味.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一个过程。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某些初中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课上要么脑中一片空白,无从下笔,要么依照"天下文章一般抄"原则,拼凑一篇,甚至把佳作删减一番,应付了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空洞无物或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1.
正但凡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文章,无一不有着独特之处,要么是千古名篇,要么是文质兼美的美文,要么是极具奥秘的科技文章,所选题材和内容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但是,从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文章之美,甚至有不少学生精神颓唐,注意力不集中。究其原因,除了与当前应试教育所导致的快节奏  相似文献   

12.
阅读别人的佳作文章,注重体验感悟文中的个性,自己写作文要突出展现自身的灵性,是提高语文读写能力必然的追求。一篇能够打动读者心弦的精品,必有其自身魅力的独到之处, 要么是命题,要么是选材,要么是构思,要么是词句表达的技巧,要  相似文献   

13.
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中重要的论证方法之一。正确使用例证法会让文章彰显出材料丰富、内容充实的鲜明特点,从而给阅读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但从作文情况来看,效果并不佳。所写的议论文要么材料显得堆砌,要么论证苍白无力;给人的感觉要么是观点+事例,要么是事例+结  相似文献   

14.
彭艳 《初中生》2011,(20):42-43
上小学的时候,我读文章还可以,可是一听到要写作文,我的头脑就会一片空白,手紧紧握着笔,手心直冒冷汗,磨蹭了半天,笔杆子都被我捏软了,我还是像耗子啃南瓜,不知道从何下手。硬是到了要交作文的时候,我要么仿照别人的作文写一篇,要么就抄书上现成的,要么就乱写一通。老师给我的评语不是  相似文献   

15.
如何运用素材作文十分重要。有些同学使用素材时,要么一字不漏地照搬照抄;要么寻章搞句,不得要领;要么游离主旨,牵强附会;要么随意改编,生编硬造;要么若即若离,没有把握精髓。这些都影响了文章的表现力。素材运用得好,会给文章增光添彩。但如何运用,却需要方法和技巧。下面结合高考作文,介绍几种常见的素材运用技法。  相似文献   

16.
田振 《现代语文》2008,(6):94-95
写作是一种“得之于心,形之于手”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一种思维性、情感性的特点,同时也掺杂复杂的心理因素。由于写作心理出现障碍而导致写作过程刚刚开始就马上终止的情况在学生当中时有发生。对于高中生,主要表现在:作文课上,在两节课的时间里,有些学生只写出一个题目,或者只写了一个自然段,根本写不出一篇800字左右的符合要求的文章。他们要么是复习语文基础知识,要么是随意地翻看课外书,要么是在那里苦思冥想,更有甚者,坐在座位上发呆。我觉得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使他们的写作过程无法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表现。如果作文不贴近生活实际。不反映社会人生,不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么,作文也就成了简单的文字游戏。没有生活实际内容的文章,要么假话、大话、空话连篇,胡编乱造;要么无病呻吟,矫情造情;要么掉书袋,沉迷于故纸堆中,既没有独到的见解,也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表现。如果作文不贴近生活实际,不反映社会人生,不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么,作文也就成了简单的文字游戏。没有生活实际内容的文章,要么假话、大话、空话连篇,胡编乱造;要么无病呻吟,矫情造情;要么掉书袋,沉迷于故纸堆中,既没有独到的见解,也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关于母爱的课文大概是语文教材中比较多的一类,要么是写人类的母爱,要么是写动物的母爱,要么是单纯写母爱的,要么是掺杂着写的,这样的课文几乎每一册里都有。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则是较为突出的一篇新选课文。这是一篇浓带有烈自传色彩的文章,是从散文《慈母和我的书》节选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夏感>是人教版初中教材修订后调入的新课文.梁衡的散文以描写精当见长,更以思想深刻而著称.这类文章的教学,容易产生两个弊端:要么是只注重景物情感等外部内容,在语言的形式特点上多下工夫;要么是抛开山川风物等具体内容,直奔主题去追求其"理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