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说:"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杂技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的形成、发展都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息息相关。当代杂技创作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主题晚会的兴起,与戏曲、舞蹈的嫁接,都使杂技的文化含量在不断提升。杂技人牢牢把握"技"是杂技的本体、"艺"是杂技的神韵的创作理念,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点,传统文化精神才是中国杂技的生命。当回顾近年来的精品之作时,不难发现,那些作品中闪烁的不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吗?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杂技这个载体体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才真正能够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宣布,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杂技。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所在。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应开拓"以文化人"的育人路径,切实做到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人、以社会实践文化锤炼人、以域外先进文化启迪人,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理论、方法在数千年的流传中,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从传统武术中,可以领略到儒家的"和谐"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道家的辩证法思想和自强不息的民族之魂。高校武术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导入,使武术成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最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沃土。"诚信"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诚信"美德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雷锋精神的"诚信"内涵体现在:雷锋时时处处要求自己"对党对人民要忠诚老实";时时处处激励和鞭策自己"做人民最忠实的勤务员";时时处处做到"用阶级友爱的精神关心每个同志"。  相似文献   

5.
洪琣 《学语文》2012,(3):11-12
王富仁在《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说,20世纪有四个人中华民族是不会忘记的,分别是:孙中山、毛泽东、胡适和鲁迅。他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的缔造者""我们中华民族现代精神的象征"。如此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从生命视野看,学校精神文化围绕人性,以和谐的形式指引着人的自由。校园人的主体自由,集中为"真";校园人的社会自由,真正的"善";校园人的个性自由,核心在于"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必须突破传统框架,从新的视角探究新的建设路径——加强文化陶冶,丰富生命体验,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7.
"精神家园"概念具有丰富的理论旨趣与文化内涵,对于"精神"和"家园"两个层面的内在解读,既可以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融合成一个总体性的生命结构,又能够通过对中西方人文精神不同发展路向的探讨凸显精神家园理论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雄 《现代语文》2014,(2):94-95
一、语文教育生命价值的实质 (一)从静态语文文本阐述语文教育的生命价值 语文以独特的人文弹性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包容了多元化的思想意识,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发展历程。语文中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无不自然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气和精神意蕴。语文与生命的循环、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语文教育体现了生命的体验和创造,展现了生命的超越和对生命超越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来稿摘编     
来稿摘编《弘扬艰苦奋斗敬业勤学精神》(陕西渭南师专樊淑玲文)认为: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艰苦奋斗的核心是奋斗,奋斗的目的是图强。图强从物质上讲,就是要从穷走向富裕,由弱国变成强国;从文化上讲,就是摆脱愚昧落后...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在关注人现实物质生命的基础上,尤为注重人的生命的精神性、超越性和无限性,从而造就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也为我们在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以人的生命为本,给予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个性、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而"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是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心理潜能的有效开发。 最大化开发生命潜能、全面奠基素质人生,四川省华阳中学从落实"人本关爱"教育思想出发,全力构建人本教育的"育心"文化,发掘、培育和释放了生命成长的本质力量,趟出了一条力行素质教育的"育心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新路。 探索终极关怀生命成长的人本教育"育心"文化,既找到了开启生命潜能的钥匙,更筑起了照亮生命星空的精神之塔。  相似文献   

13.
欧阳绍军 《考试周刊》2010,(48):222-222
人文精神,是一种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关系,人和人的生命价值观的思想态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陶冶放在首位。人文素养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儿童教育需要"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游戏文化、游戏教育应该也有必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们的"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包括"游戏文化大乐园""游戏思想进课堂""游戏文化主题大单元""游戏文化教育资源""游戏文化校本课程"五大块,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以健全儿童的生命人格,建造儿童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快乐学习、健全生命"为发展目标,力求探索出一种适合儿童、提升儿童的现代特色学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渭南文化事业发展成绩显著,但问题不少。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理清发展思路,探寻发展对策,认真制定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的社会发展规划,争取渭南市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能够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清明节蕴涵着深刻的道教文化内容。历史上,清明节不仅内在地凝聚着与道教相一致的生命价值观及其文化精神,而且生动地表达出了道教生命伦理、情感和审美思想观念。与此同时,道教文化本身亦不断充实和支撑着清明节的内在精神和表达方式。二者相互交融、相互支持,共同延续着中华民族追求生命和谐的人文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7.
刘超 《教学随笔》2011,(3):42-48,40
一、积累和运用(30分) 1.读下面这段短文,回答(1)-(4)题。 汉语: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家园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根,它蕴涵着民族独特性格的精魂。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负载和传cheng( )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zhu( )造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心理结构,学习汉语是一种积极的生命过程,是提升人精神的过程。汉语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力、精神生命力和社会生命力的统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所蕴含的价值在于,关切人的自然生命力,激扬精神生命力,升华社会生命力,孕育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启示我们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尤其要珍爱、尊重和升华生命。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因而,语文教学应融入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也会为语文教学添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势在必行。因而,我尝试着从融入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是一支耀眼的奇葩。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最主要的就是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弘扬国学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它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创新创优工作紧紧围绕"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民族精神"这个主题,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师生受益匪浅,深刻体味到国学经典的智慧和内涵。目前,全校师生诵国学、唱国学、讲国学、演国学的热情高涨,氛围浓厚。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