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别从世界各国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企业申请人的PCT申请量、高等院校申请人的PCT申请量以及主要技术领域的PCT申请量等方面分析2014年世界PCT国际专利的申请情况,总结出我国PCT专利申请特点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2011年国际PCT专利申请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峻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142-145
对2011年国际PCT专利的申请态势进行数据分析,从世界各国申请总量、公司企业申请量、高等院校申请量、各个技术领域申请量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我国PCT专利申请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中国提交的PCT申请日益增多,据统计,2011年中国PCT国际申请量达到1.64万件,较2010年同比增长33.4%,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企业的需求,这些PCT国际申请将陆续进入不同的国家。然而,各个国家在很多方面对专利保护有着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两者对于权利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PCT申请量为155900件,同比下降4.5%。世界PCT申请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2003至2007年,瑞典申请人PCT申请量逐年上升,平均增幅为10%。瑞典国民专利保护意识强烈,申请领域多为高新技术行业,申请量巨大。"提倡创新"和"保护创新"的国民意识使瑞典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焦点之一,这也为我国当前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10年9月15日发布《2010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对全球2008年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商标、外观设计和PCT申请量、有效量、技术分类以及来源国进行了全面统计和分析,并公布了主要国家/地区专利机构2009年相关申请受理情况的初步数据。报告显示,受经济危  相似文献   

7.
<正>国内知识产权申请量有所下降近日,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在其官方网站公布2009年专利、商标以及外观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申请量统计数据。2009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知识产权申请量有  相似文献   

8.
通过江苏高校近十年的PCT申请情况分析,为江苏高校国际专利申请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参考.基于合享Incopat专利分析工具,对江苏11所高校2009年至2018年PCT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内容包括国际专利申请的总体发展趋势、国际申请占比情况、主要申请人分析及主要竞争技术领域分析.江苏高校PCT申请量在整个专利...  相似文献   

9.
高校国际专利PCT申请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网提供的数据,统计了1994-2009年期间我国高校国际专利PCT申请状况,分析了2001-2009年期间高校PCT申请在国际专利分类表各部中的分布特征,并对2004-2009年期间高校PCT主要申请人和申请的技术热点进行了重点分析.数据表明当前我国高校PCT国际申请主要集中在通信、医药、化工和生物等领域,为我国高校创新主体的技术研发和海外专利布局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专利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分技术领域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低碳技术专利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1990年至2009年,全球共公开了11万余篇低碳技术专利申请。2004年以来,全球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激增。太阳能、先进交通工具、建筑和工业节能相关技术领域是申请量最多的三个领域。各技术领域中,日本、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均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我国在建筑、工业节能技术领域申请量较多,但先进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申请量偏少。此外,我国的申请大量来自大专院校,企业申请数量少而且分散,各领域处于领先位置的企业申请量均不足百件,与国外企业申请动辄数百甚至上千件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1.
聚焦     
数字3910件近年来我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始终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06年PCT申请量达到3910件,约为2000年申请量的5倍,近6年年均增长率高达30.7%,增长速度高居全球各主要国家首位。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 0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12917件,其中国内申请达到12016件,增速明显,突出表现为3个特征:一是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和受理量有望双双升至世界第4;二是企业成为我国对外申请专利的主体;三是国内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沿海性特征。虽然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隐忧与不足,主要体现在我国PCT申请量仍然相对较少,进入国家阶段率偏低;PCT申请优势企业数量仍显不足,且所涉及的产业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PCT程序成为世界创新者谋求国际专利的首要途径,各国PCT申请量及其动态已成为全球技术竞争格局及其变化的重要反映.近年来中国PCT申请量全球排名不断跃升,使其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表现成世界争论的热点.本文在对有关研究文献、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首先对前10大PCT申请国对世界PCT申请量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比较,其次根据各国PCT申请量所占世界份额的变化,对其在全球不同技术组和领域上的重要性及其动态进行了考察;再次,对上述10国在全球市场上的技术比较优势格局及其演变予以了分析;第四,对各国间技术竞争关系及其变化进行了探讨;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PCT专利申请的计量与中国专利的国际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专利计量方法,对全球PCT专利申请进行计量分析,将对了解中国专利的国际保护现状和提高国际保护水平产生重要影响.PCT专利申请计量分析的结果显示,全球PCT专利申请的总量呈现明显的上升发展趋势;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是2007年PCT专利申请国际比例最高的四个国家;中国的PCT专利申请的年度平均增长率最高;PCT申请量全球排名前列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日本和美国;PCT申请量全球排名前列的大学全部集中在美国和日本.中国专利的国际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各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都在飞速提升,专利的海外申请受到国内企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我国的PCT专利申请量从2009年起已连续3年增速居世界首位,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会通过对外专利申请途径大踏步进入世界各国。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鼓励扶持下,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对对外专利申请策略倍加关注。进行国外专利申请的企业通常会有两种声音,一是"费用太高了",二是"申请周期太久了"。可见,无论从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成本上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全面支持,不仅在国内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也开始积极利用《专利合作条约》(PCT)、《巴黎公约》等途径在国外寻求专利保护,以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为积极利用PCT申请的中国申请人介绍PCT以及进入各个国家的相关制度,以帮助其获得强有力的专利保护,便成了专利代理人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2016年11月23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世界知识产权指数2016》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2015年全球专利、工业设计等申请数量做了统计和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7.8%,工业设计申请量同比增长2.3%,其中中国是增长的主要动力。与以往相比,这次《报告》专门介绍了全球女性发明人申请专利的情况。针对《报告》反映出的我国申请人向国外专利局申请专利、工业设计的比例明显较低等问题,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苑》2014,(12):23-23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14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在中国专利申请增长的推动下,2013年全球专利年申请量继续延续强劲增长势头。 根据报告,2013年全球共提交了约257万件专利申请,其中中国和美国受理的申请占全球申请量的一半以上。2013年中国有825136件申请,占全球总量的32.1%,然后是美国的571612件,占全球总量22.3%。日本以328436件名列第三。而欧洲专利局在全世界的份额降至5.8%。  相似文献   

19.
2011年PCT世界专利申请量为181900件,同比增长10.7%。东亚地区(日本,韩国,中国)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趋势。公司申请中,中国的中兴和华为公司位居第一和第三。此外,中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PCT申请量有所突破,首次进入前50强。相关数据反映出我国对外申请的特点:PCT申请量技术仍然与美、日存在较大差距,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需进一步努力提升,申请的技术领域发展不均衡,我国PCY专利申请政策鼓励初见成效,但是仍需进一步探索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机动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申请量趋势、主要申请人、专利申请状态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内高校专利申请情况,并从专利转化趋势、主要申请人、转化技术领域、PCT申请比例四个方面研究了国内高校专利转化现状,通过上述研究分析确定我国高校在专利转化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并给出了结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