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无他山之石,方可独树一帜——题记上古有八仙,各持所态,世间百术不通而独精于己术矣。欲渡海,虽术术之相异,道道之不相仿,亦能潇洒自若,怡然自得。故曰:渡海非一径,神通有八仙。各有所持,各有所优,所以各亦有所悚,各亦有所忧。茸木患其艳不过繁花,不甘作其陪衬;骏马患其速不及猛虎,恐负于其足下,为其口中之食;人患其权势不足富裕商贾,羡于其优足富贵,忧  相似文献   

2.
在范仲淹的情感世界中,最突出的是一个"忧"字。他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一连六个"忧",借楼抒怀,道出了自己那鲜明的忧  相似文献   

3.
《江苏教育》今年第3期《气蒸波撼常如此,后乐先忧今有人》一文的作者认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扬了滕子京虽属迁客骚人之类的人物,却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我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椎,理由如下: 一、《岳阳楼记》的作者先是赞扬滕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政绩;继而委婉地批评滕不应象一般迁客骚人那样“以物喜”,“以己悲”;最后规劝滕应该具有“进亦忧,退亦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襟和抱  相似文献   

4.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相似文献   

5.
七、分号应改为句号的:2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6.
人类生活充满了许多矛盾,因而引起许多问题。庄子说:“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庄子·至乐》)由于有许多问题,所以引起许多忧虑。孔子以为“仁者不忧”,但未达到仁者的一般人还是有忧的;而仁者亦有所忧。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庄子更以为仁者多忧:“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彼仁人何其多忧也!”(《庄子·骈揭》)苗子对人类生活中的问题词比较易优的说明,他说:“人主而和部,饮而不得则不能无米,来而无巨星分弄则不能不争。令则乱,乱则穷。”(《日…  相似文献   

7.
【中考原题】阅读古文,完成后面各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相似文献   

8.
一总论柏拉图有言曰:「天下无二人完全相似者,以其天赋之不同,则各有所适.是故宇宙之事业,须选相近者作之,以发展其特长.」人生最要之的问题,莫择业若,非特衣食住之所击,亦幸福忧闷之根源也.是故青年学者,对此问题,当悉心研究之,事乃由己,非他人所能谋,不可不慎也.然人多忽之;试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之友》2010,(7):38-39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相似文献   

10.
美的品味1.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家帮助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伟大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说":生命  相似文献   

11.
整整一千年前即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在武宁军(今江苏徐州)节度掌书记的官舍里,诞生了一位可为万世当政者的楷模和广大人民所景仰的人物,他便是北宋真宗、仁宗两朝名臣范仲淹。庆历六年(1064年),他在参知政事的任上,为岳州的岳阳楼作记时,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对于熔铸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传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当前狠抓廉政建设的过程中,纪念范仲淹,学习他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思他的廉政勤政的风范确实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古人论治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颢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刘安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王安石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陈献章  相似文献   

13.
《岳阳楼记》最能体现范仲淹宏大抱负的一段文字是“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优。然则何时而乐耶7其必日,‘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这段文字的关键所在是“古仁人之心”。“古仁人”是指谁呢?历来注家没有提及,《范文正公集》(《正谊堂全书》作《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作《范文正公集》)中也没有明确记载。当今注家往往就“古仁人”的字面含义,加以解释。例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将此在的生存描述为非本真的与本真的两种样式:前者称为沉沦,沉溺于世;后者则是从沉沦中超脱出来,回归本身,回归最本己的能在。沉沦的现身情态是"怕",后者的现身情态即是"畏"。畏乃是此在实现其两种存在样式转换的"别具一格"的展开状态。海氏详细论述了畏与怕的种种存在关联,畏于"无"中启示出"有"(此在之本真能在)的复杂情形。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以文学的或诗的书写映证了海德格尔关于怕与畏的思考,小说始于狂人就近生存的莫名的怕,就怕而展开生存之思,思及世人的"吃人"心思,思及一部民族仁义道德遮蔽下的"吃人"历史,思及这部历史残忍的吃人方式。这样就使狂人深陷于"无"的存在境域中了,亦使狂人于无中看到了"有",看到了本己能在的"真的人",从而发出他朝向现代的"呐喊"来。这正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畏的展开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文言趣读     
楚之南有猎者鹿畏貔(chu),貙畏虎,虎畏罴(pi)。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鹿鸣,趋而至。猎人恐,因为虎鸣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敷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zuo)搏撕裂而食之。  相似文献   

16.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1.,,风吹草低见牛羊。2.黄河远上白云间,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往来无白丁。5.予独爱莲之6.小弟闻姊来,7.问今是何世,8.,地利不如人和。9.悍吏之来吾乡,~一哗然而骇者,焉。10.夫战,勇气也。,再而衰,n.,不求闻达于诸侯。12.受任于败军之际,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3.言之,貌若甚戚者()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三)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 哇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相似文献   

17.
张养浩是十三世纪元蒙统治时代的诗人,在由“燕赵才人”主盟文坛的文学家群体中,他是一位卓尔不群独树一帜的人物。当时,在民族与阶级双重压迫之下的华夏大地上,汉族知识分子既能做到“居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优”达观忧患的思想境界,又能保持方正凛然的个人气节;既能以干练稳健的要员身份,为朝政直言敢谏,涉艰履险,不顾身家  相似文献   

18.
一、奏上时务书(节录)……臣闻国之文章,应于风化;风化厚薄,见乎文章.是故虞、夏之书,足明帝王之道;览南朝之文,足以知衰靡之化.故圣人之理天下也,文弊则救之以质,质弊则救之以文.质弊而不救,则晦而不彰;文弊而不救,则华而将落.前代不能救,以至于大乱,乃有来者,起而救之.故文章之薄,则为君子之忧;风化其坏,则为来者之资.惟圣帝明王,文质相救,在乎己不在乎人.《易》日:“穷则变,变则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语文》第五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课本对其末段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二句的注释,现摘引如下:"〔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相似文献   

20.
杞人忧天     
正杞国1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2,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3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亡)处无(亡)块。若躇步跐蹈4,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5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选自战国·列御寇《列子·天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