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基础训练5第五题,是儿童入学以来第一次看多幅图练习说话.这三幅图大同小异,儿童不容易准确地把握每幅图的内容.我在指导时,注意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进行观察、比较,找出每幅图的特征,分清三幅图的主次.在学生弄清这一组图共有几幅,每一幅图上画了什么动物以后,我问"它们在干什么",学生就有些难于回答了.于是,我让学生先比较第一和第三幅图:第一幅图南瓜平放在地上,小白兔搬不动;第三幅图小白兔在轻快地滚动着南瓜前进.多聪明的小白兔啊!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呢?于是,我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第二幅画上来.大家边看边想边说,十分热烈.  相似文献   

2.
一、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让学生乐于交际。 1.看图质疑,引发兴趣。 出示课件:《语文》教材第139页的两幅图画,以及中间一幅空白图同时出现在屏幕上。 (1)同学们,你们看!这儿有几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先说第一幅图。(小白兔在地里收南瓜,它在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要求 :1 学习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 ,培养观察力。2 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3 讲故事时态度大方 ,声音响亮。二、教具准备 :录音带、儿童自行车、塑料大南瓜、图片。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四、教学过程 :(一 )歌谣导入 ,激发兴趣。1 歌谣导入。老师出示小白兔的投影图片 ,并播放一首《小白兔》歌谣。 (歌谣是 :小白兔 ,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2 看图听歌。师生交际 :“这是一只的小白兔。”3 揭题说话。“这只可爱的小白兔真能干 ,它还会运大南瓜呢 !”4 出示课题 :小兔运南…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教师可以多渠道入手,采用多种形式教学,为学生提供素材。一、画一画,写画,这种形式为绝大多数学生所喜爱,并且它能帮助学生将一个模糊的印象清晰地浮现出来,再现它的特征。如四册中“请你观察小动物的样子及特点再写出来”,就可采用这类方法。绘画时,教师指导学生要按一定顺序画,要求边画边叙述。学生在画小白兔时是这样说的:先画小白兔胖乎乎的身子,它全身的毛是雪白的,再画一对竖着长长的大耳朵,还有两只圆圆的大眼睛,  相似文献   

5.
《小白兔和小灰兔》(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是一篇看图学文。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做法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时可采用对比式的教学方法。对比图意,了解大意。课文中的四幅图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所表述的地点相同,都是在老山羊家里,然而小白兔和  相似文献   

6.
片段一:巧设疑点师板画小兔,问:你们认识它吗?(生齐:小白兔) 师:以前我们学过写小白兔的儿歌,你能背一背吗?生: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师:记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拍手背一背。(师生齐拍手背儿歌) 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兔子呢?今天我们来讲它的故事。[投影展示多幅图] 师:请把多幅图按顺序连起来看,你看懂了什么?讲一讲。(看图准备2~3分钟)师:知道这几幅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生:小白兔运南瓜的事。生:小白兔想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生:小白兔滚南瓜的事…  相似文献   

7.
《登鹳雀楼》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焕留给世人的不朽之作 ,短短 2 0个字 ,既写出了登楼所见美景 ,又借景抒发了作者的感受。在教学中 ,我们采用了“画画、看看”的方法 ,以加强教学直观性。一、画首先让学生一边听配乐朗诵 ,一边根据自己的理解 ,想像这首诗所描绘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然后让学生画一画 ,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有学生画了这样一幅图 (见下图 ) ,在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时 ,许多同学表示了不同观点 ,认为画得不恰当 :诗中有“白日依山尽”句 ,但他只抓住了“依”意而没有表现诗中“尽”味。这时我们利用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示情景 :火…  相似文献   

8.
智力宫六题     
小熊、小白兔和狐狸各在一方画汽车,你能指出他们各画的是哪一幅吗?  相似文献   

9.
《荷花》虽是一篇不足400字的精致短文,却把荷花写得异常生动、有趣,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想象,来感受这种美呢? 一、引发视觉想象,感知画面美图画是形象化了的语言,触发想象的媒介,是学文的凭借。教学时先出示一幅荷花教学图:“满池荷  相似文献   

10.
黑板上挂出了两幅图:图一是小白兔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堆蛋;图三是小白兔把鸡蛋送还给母鸡.在图一与图三之间留下了一块空白.教师通过提问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理出故事的起因和结果.然后,在两图之间的空白处贴上小男孩作思索状的插图(即图二上部分).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  相似文献   

11.
毛洁  李岚 《云南教育》2001,(22):39-40
学习和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和技能,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要求,是祖国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虽然以听说为基础,但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要求在交往过程中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和恰当待人处事的能力。师:(出示小熊猫骑着自行车从远处来的图画)谁把南瓜运回家?(四人小组讨论后再回答)生甲:小白兔看见小熊猫骑的自行车后,就把南瓜运回了家。师:哪位小朋友能把小白兔运南瓜的过程描述得更完整、更清楚?(学生发言)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想一想,小白兔看见小熊猫骑的自行车想到了什么办法?生乙:…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小语第一册新教材的重大改革之一是增加了口语训练。这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要求。《小兔运南瓜》有三幅图 ,讲述了小兔运南瓜的故事。第一幅图画的是小兔看见一个大南瓜 ,不知道怎样运走。第二幅画的是小兔看见大熊猫骑车 ,受到了启发把南瓜当轱辘推着走。第三幅图画的是小兔把南瓜运回来了 ,妈妈奇怪地问它是怎样把南瓜运回来的。一、三看由于这次看图是看几幅连续的图画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 ,在看图时 ,先要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察方法。1.初步看先用投影片出示连续的三幅图画 ,然后指导学…  相似文献   

13.
孟宪平 《师道》2003,(3):35-35
有人把教学活动比作一首诗,有人把教学活动比作一幅画。其实,教学是诗与画交融的师生活动,教师在诗中走,学生在画中行。一位教师在执教语文课《我与地坛》时,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想。学生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一个学生写出了诗:“人生是一棵树,要经受风雨的洗礼……”分明是一幅寓意深刻的画;有一个学生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解说着人生从起点到终点的曲折历程,分明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教师和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感受着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又创作出了新的诗篇,新的画卷,这一教学过程,激活了学生…  相似文献   

14.
案例最近,我听了两位老师指导三年级学生观察并描写小白兔的作文教学。不同的教法,课堂呈现了不同的生成状态。现撷取其中的两个片段,谈谈听后的不同感受。片段一:师:小白兔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生:红色的。师:红得像什么?(学生一时语塞)师(马上提示):像不像红宝石?生(迟疑地):像。师(高兴地):对了,小白兔的眼睛红红的,像两颗红宝石。生(齐说):小白兔的红眼睛红红的,像两颗红宝石。(至此,教师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片段二:师:小白兔的眼睛真漂亮,我们走近它,仔细看一看,说说它像什么?(师引导学生靠近小白兔,仔细观察。有的同学还伸手摸一摸,…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段:一册看图说话“小白免运南瓜” 一、激趣导入 师板画小兔,问:你们认识它吗?(生齐答:小白兔) 师:以前我们学过写小白兔的儿歌,你能背一背吗? 生: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 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 师:记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拍手背一背。(师生齐拍手背儿歌) 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兔子呢?今天我们来讲讲它的故事。 [投影展示多幅图] 师:请把多幅图按顺序连起来看,你看懂了什么?讲一讲。 (看图准备2—3分钟) 师:知道这几幅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生;:小白兔运南瓜的事。 生2:小白兔…  相似文献   

16.
吴永香 《学语文》2008,(2):50-50
古典诗歌.以其精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生活画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诗歌画面的生活化教学,抓住“诗中有域”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画面,看画悟画,再走出画面,展开联想,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骄傲的孔雀》是一篇看图学文,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孔雀骄傲的行为和神态中,抓住孔雀炫耀的特点,体会它的心理变化,感受骄傲自大的可笑。为突破这个教学重、难点,可以采用下面几个教学策略:一、图文结合——感知“骄傲”课文配有连环性质的四幅图,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四幅图的作用,将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将对图画和文字的理解与展开丰富的想像结合起来,从孔雀骄傲的行为中认识盲目自大的可笑。1.观察图画,说图意。引导学生一幅一幅地看图,仔细观察,自己先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互说图意。第一幅图,在观…  相似文献   

18.
《直线和线段》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中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开端。几年来,我多次上过这一课,根据教学重难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导课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设计一:感受美的形象,渗透分类思想多媒体出示描绘校园一角的画,有假山流水,还有太阳、小鸟、教学楼以及小树、各种花草。引导学生欣赏图画,感受校园美景,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然后去掉颜色,成为一幅线描画。师:仔细观察,你发现这幅画是由什么构成的?生:这幅画是由线构成的。师:这些线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生:这些线有的是笔直的,有些弯弯的,有些圆…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贫乏,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恰当地运用图片、投影等进行演示,能直观。形象、简明地反映出数量关系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如教学一年级“和是7的加法应用题”时,教师先出示4只小白兔图片,在绒板的左边贴上,又出示了3只小白兔图片,边贴边告诉学生又跑来3只小白兔。然后,老师一边用教杆在原有的4只小白兔和又跑来的3只小白兔周围画一圈,一边问:“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学生看着生动有趣的图片,根据老师的动作演示,很快就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并且熟练地表述出“草地上原有…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分析 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观察作文是这一阶段习作训练的重要形式."画秋景--写秋色"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一次观察习作活动.它与单元主题"色彩"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习作让学生自己画一幅图画再来写作,使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