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于2011年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学生习作目标第二款中这样说:"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明确而又简洁的要求让我们看到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对于习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明确提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谓"留心周围事物",即要指导学生勤于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习作训练过程中"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老师习惯于把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明确提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谓"留心周围事物",即要指导学生勤于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若要使观察"丰富见闻",有"独特感受"并能作为"习作素材",就不能只停留在狭义的"看"上,而应当对事物作全方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年级学段目标中对习作教学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按小学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有计划地进行习作训练。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下良好的习作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分别对三个学段的习作教学提出以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简要地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三个学段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黄春凤 《广西教育》2014,(13):43+53-43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2.
综观小学中年级的教材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明确地知道中年级的习作内容应以观察习作为主。那么要写好观察习作,必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必须"重在激发学生观察的驱动力量"。现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激发中年级学生观察驱动力的招数。  相似文献   

13.
谢永培 《新教师》2019,(8):40-4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合理的建议,鼓励学生自由、灵动、创意地表达.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感悟,形成个性习作的新局面呢?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知道,写作教学不再局限于作文课,而是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许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曾深刻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认识世界,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生活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留心观察、静心阅读、用心体会,是积累丰富的素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提出中段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点击其中的关键词:兴趣、观察、积累,谈我校在探索中段习作教学时几点成功的做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扶教成 《小学生》2012,(10):14-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在平时习作指导训练时,应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习作。生活化习作提倡营造一种轻松、和谐、自由、宽松、没有距离感的氛围,引导学生真真实实地用最平常心态来习作,真正达到说真话、吐真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不要专门向学生大讲特讲作文技法,要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也在不断更新着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注重表现新奇有趣和印象深刻的内容。学生的习作,是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因而学生要想丰富自己的习作内容一定要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并且要善于观察,激发自身的想象力,而教师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20.
习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以下要求:中年级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和乐于动笔的习惯,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为了实践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习作要求,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