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芳 《湖南教育》2013,(7):34-35
教学目标:1.浏览课文,通过抓关键句,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等语言实践活动,感受索溪峪的"野",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崇尚大自然的情怀。3.领悟作者抓住索溪峪的主要特点、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语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一课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所表达的对自己祖国无限热爱的真情实感正是通过贯穿在文中的中心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来表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可抓住中心句组织教学,体会作者所表...  相似文献   

3.
李玉华 《山东教育》2005,(25):34-34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语言清新隽永,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素溪峪奇丽无比的天然风光,表达了作者畅游大自然、心灵放飞的喜悦与清爽。认真读文,从语言文字中领略索溪峪的野性美,体会作者抓住事物主要特点进行描述的表达方法,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实现“文贵自得”,可尝试引导学生“画、品、悟”三步走,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结构,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欣赏长城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教学目标1.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结构,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欣赏长城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习课文表达方法,并仿写。【教学重点、难点】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奠定赞赏"奇松"基调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本课设计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画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咀嚼、推敲;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让学生真正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9.
一、初读初读的任务是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一接触课文就认认真真地读书,很快地感知文章内容,这是培养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的起码要求。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有:①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语,捕捉课文内容。如《飞夺沪定桥》要抓住“飞夺”一词;例、站)要抓住“小”;《捞铁牛》要抓住“捞”来体会课文的内容。②从课后思考题体会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把阅读课后思考题做为阅读的一个内容来研究体会。③抓课文的重点。如抓住文章的重点段、总起段、中心句等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④归纳段意,研究课文的…  相似文献   

10.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略读课文的教学,从内容上讲,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围绕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所见所闻,热情歌颂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整篇课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兴奋、自豪的思想感情,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教学时,要抓住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角度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和“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邀、荡  相似文献   

12.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训练重点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组教材的首篇,这课的教学应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并逐步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再进一步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一、抓住关键,初步感知中心这里的“关键”指的是课文中那些能够让我们  相似文献   

13.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课文。文章通过对一座海滨小城美丽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并从中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  相似文献   

14.
《别了,我爱的中国》这篇文章以准确、凝炼的词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的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教材。教这篇课文时,应在课堂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又绝不能让话满堂飞,应该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领会爱国主义的内涵,把爱国主义的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即阅读文章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还要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和作者想在一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组课文的内在联系是:讲读课文《古诗二首》着重于词和句的理解,进而把诗句连起来,掌握诗的内容,并辅以朗读、背诵,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种子的力》是本组的重点课文,重点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养花》要求从理解词句入手,在理清课文的思路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独立阅读课文《赶花》是根据课后作业的提示,体会“赶花”的含义,进一步领会养蜂工工作的艰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读写例话”的学习和基础训练的练习,把学到的新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加以运用.教学本组课文要立足整组,贯穿重点,照应前后,循序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具体语境中理解"震怒、惩罚、懊悔",学习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段揣摩人物的心情,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升华对"爱"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不畏强暴、勇敢盗火的英雄壮举,体会普罗米修斯的献身精神,升华对"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教材解读:《明天更辉煌》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陈德兴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三节共三十行,篇幅不长却感情充沛,作者为香港回归祖国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溢于诗外。远离现实生活的内容读来令人感动,主要因为作者用了呼告的口吻,把香港当做亲人,与它进行着面对面的交谈,相互招呼与诉说,使人荡气回肠。本文是落实本单元教学目标——体会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赤诚之爱,训练抓住  相似文献   

18.
美读激情。高尔基说:“人们爱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爱看鲜明的色彩。”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范读课文,“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这样以声传情,可为学生创设阅读审美的情境。只有当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相互交融,产生共鸣,才能产生审美愉悦。披文入情。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再现文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荷塘月色》时,应扣紧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中的月色”的重点语段,体味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感受作者那超越现实的“宁静”和回归现实的“…  相似文献   

19.
此文设计共有下列环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及完整的教学过程。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子和段落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的同时,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呢?下面就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为例谈点粗浅体会。《桂林山水》是小语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作者通过描写桂林水和山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我在讲这篇课文时,从导语入手,图文结合,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感受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的美,感受了祖国语言的美,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