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决定了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学走出课堂,开放课堂,两者相辅相成。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即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也就是说语文的教学、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和生活相通的。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过程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文本走向生活、走出文本、走出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生活阅历、个性特点等原因,对文本的阅读往往或肤浅不到位,或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用巧妙的语言引导学生,以积淀文学底蕴;要紧扣文本,构建诗意课堂;要巧于安排,凸现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3.
王萍 《学子》2013,(2):27-28
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生活化,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用生活化的语言、情景化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既有积淀。那么如何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呢?一、眷顾文本,让教学呈现生活味文本是生活经由作者文思妙用后的文字化呈现,字里行间潜隐生活的影子,充满着生活的味道。教师要善于借用文本的显性资源,善于开发文本的隐性资源,让教学充盈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深入探究的基础。在文本解读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入文本中,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和体验。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民主的解读气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并结合生活认知,展开个性解读。这样,能让学生在深度解读中建立思维认知、形成学科能力、养成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构建有生机的绿色生态课堂,让课堂"活"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自主体验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探究文本;设置个性化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体验。  相似文献   

6.
要想使学生作文能有声有色,能出彩,就应该让学生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应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挖掘文本,利用文本资源,为生提供练笔机会。  相似文献   

7.
周颖 《教学随笔》2007,(11):28-29
作文教学要善于开拓作文洲练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我认为作文训练仍应立足于课堂。我们的阅读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课堂作文教学也正是要求教师创设旨境,唤起学生已经过去的热情和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要说”。当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驰骋、体验真情、品味人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时,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作文于生活需要作文时,这样的课堂作文教学就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与知识,提高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具体而言,要联系生活,让文本意蕴走向通俗;对接生活,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再现生活,让情境体验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设计并创新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寓教于乐,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讲多练,让文本成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依托;要提供机会,让文本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桥梁;要拓宽渠道,让文本开阔学生实践活动的视野;要开放课堂,让文本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延伸。  相似文献   

10.
吴榴玉 《文教资料》2008,(22):136-138
语文教学要融入生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再现文本的情景,体验文本的生活;要让生活走进语文,构建多元平台,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享受生活化语文给学生带来的欢乐.  相似文献   

11.
构建魅力品德课堂应当抓住三处着力点:着眼生活,突出生本,注重生成。具体而言,“着眼生活”,即要打造生活化课堂,杜绝与生活相剥离的抽象课堂,因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突出文本”即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需要、学生实际出发,课堂要让学生有所得;“注重生成”意味着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注重课上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顺势而导。  相似文献   

12.
齐殿玺 《考试周刊》2014,(39):32-32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生命教学,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活力,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就要唤醒文本,让文本焕发生命活力。教师要充分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激发语文课堂活力。要让学生用生命投入,教师首先就要用生命教,让学生用生命学。打造高效课堂,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让教师用自身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通过深入解读文本获得难以体验的升华过的间接经验。因此我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想办法让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交流,与作者沟通,形成一种乐而学、学而得、得而乐的良性循环。为达到此目的,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一、探寻文本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以人为本是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课堂理念。以人为本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以学生为本,在课堂的构建与知识的传授中要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情绪情感出发,从他们熟知的生活体验出发,寻求一种学生需要与文本解读之间的契合点,激活他…  相似文献   

14.
初中学生课余生活较为单调,致使其作文内容枯燥。教师要让学生从课堂作文的单一方式中走出来,走向生活、走向自然,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网络、文本教学引导学生拓宽写作途径,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教师双方围绕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教师所承担的更多的是点拨与引领、激励与促动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进课堂,保障学生文本阅读和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本文提出要"预留自主空间,为高效课堂护航;提供多维策略,为让学课堂奠基;尊重动态生成,为让学课堂助力;落实多元评价,为让学课堂筑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如何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研究的话题。课堂上我们要巧妙地寻找切入点,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入融进文本之中。  相似文献   

17.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因为通过文本解读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文本解读”这一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现象,学生并不能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笔者认为有“三忌”。  相似文献   

18.
哲理性文本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凭借当下的认知能力往往难以解码。笔者以为,哲理性文本借助事件和形象阐述道理,这就需要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借助文本语言构建丰满的形象认知,借助形象体悟内涵,以广阔的外延丰富文本中蕴藏的哲理内涵。本文提出要把握文本内容,在还原中让形象展露出来;角色巧妙换位,在体验中让形象清晰起来;促进合理想象,在升华中让形象丰满起来;课堂实践采访,在实践中让形象生发开去,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绿色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它平等和谐、充满人文关怀,有师生积极的互动,有如约而来的风景,还有不期而至的精彩的智慧生成。建构绿色课堂,一是让它成为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放飞个性的沃土;二要让它成为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打开心扉体验生命滋味的乐园;三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理解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薛勇 《教师》2010,(33):68-68
语言文字是我们交往的工具。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就要在激发其学习兴趣上下工夫。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发展完善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