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社会工作专业坚持实践和能力导向,通过社会工作专业能力体系,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搭建校内和校外两个服务平台,汇聚优质的教学资源,拓展专业发展空间,实现"校、社"协同、"校、府"协同、"校、社、府"大协同的三个协同,通过三阶段实践培养路径,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研究探索社会...  相似文献   

2.
针对计算机类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将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贯穿计算机类五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围绕实践创新能力,从实验教学、校企协同、科创竞赛、创新创业四个方面构建"一体四翼"实践教学体系。实践结果表明,该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了信息化时代对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广西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开展一系列研究与实践,构建了"123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课程+师资+机制"三大驱动模式,并进一步对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师资培育机制、专业调整机制、协同育人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4.
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出发,创建了健康服务类高职院校学生与专业高度融合的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双创教育教学体系;搭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的双创支撑平台;构建了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三个协同”双创育人机制。把高职院校“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范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双创”大赛育人成绩在省内高职院校有效示范与引领的佳绩进行实证研究,以期给同类学校做实践参考与模式复制。  相似文献   

5.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出金融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应坚持三个原则,即系统性原则、校内外结合原则和课堂内外结合原则。从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出发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体系,结合目标体系的实现构建了内容体系,从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和便于监督管理的考评体系两方面构建管理体系,从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做好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等方面构建了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对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现状分析,指出了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专业改革的方向,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该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课程知识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改革、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5个方面的内容。该体系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凝练专业特色。培养具有新工科特点的创新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园艺专业创新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培养体系的构建、培养体系的实施及其效果四个方面介绍了园艺专业创新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提出了园艺专业创新卓越人才的内涵、能力标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通过该体系实施,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谭轶群  马辉 《大学教育》2022,(2):171-174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教育教学过程目前仍存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创新创业教育碎片化、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脱节等问题。一体化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可通过推进课程互通共享,构建双向驱动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课程、竞赛和成果孵化打造校校、校地、校企相互协同的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师生一体化的互动评价体系,完善现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和保障。从湖南城市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着手,以实施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主线,确立了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从面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从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等方面探索了一条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并经初步教学实践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金融学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个高校金融学教学中最为欠缺的环节。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金融学专业构建了系统性、多层次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第一级校内实验课程群涵盖了"课程实验"、"金融专业综合实验"以及"校内仿真综合实习"等各种不同培养要求的实验课程;第二级校内课外实践通过"挑战杯"、"理财规划大赛"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第三级校外实践通过"实践基地培训"和"校企联合培养"提升和检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金融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增强,不仅在各种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屡获大奖,毕业生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在珠三角地区的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理工院校为教育背景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提出目前理工院校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昆明理工大学复合型英语专业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理工院校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三个模式,即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及校内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校本研究为起点,发掘具有地域优势、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三岗五习"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心理学家Wallace的教师成长反思模式为理论依据,基于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构建实践,针对三个就业岗位进行差异化培养,突出岗位对接、分类指导、校校协同、双元育人和五段式学习过程特色,较好实现了校内学习、校外实践、从事岗位的有机融合与精准对接,提高了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协同创新模式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育价值理念;构建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增强师生的自主能力,营造和谐自由创新环境;注重协作创新,自我评价体系的完善;构建和完善高校协同创新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提高我国高校教育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高校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进行研究和探索。分析并提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分别从多学科交叉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的完善,校企、校地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的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支撑平台的搭建以及多利益主体协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实现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18,(1):91-94
从分析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面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和建立了以基础夯实、综合提高、应用创新等三个递进式培养目标为基本构架,以基础实验、实习实训、综合设计、社会实践、创新设计等五模块为支撑的"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打破课程壁垒、优化整合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合作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平台等方法,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战型。  相似文献   

16.
从人才培养目标新定位、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实践实训孵化体系的完善等角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搭建校地企三方协同合作培养平台,从而实现学生高质量、高层次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金融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坚持系统性、校内外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为原则,应该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构建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工程素养,是地方高校应用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文章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模块三层次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实施“多证书”制度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实施“赛学结合、课余创业”模式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措施,加强应用型汽车服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协同与全局性变革。高校可通过协同创新概念框架构建的需求分析,利用"2011计划"给高校带来的全新的机遇和模式,建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概念框架,从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支持保障系统构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设计,通过"协同共赢、协同共建、协同重构、协同共享"达到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探索专业发展机制、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支持保障系统的预期。  相似文献   

20.
该校通过构建"医校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医院及学校双方优势共同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有效解决"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需依托大型影像设备支持,对实践条件要求很高"这一难题,为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丰富且优质的教学资源及保障.该文围绕制定方案、教学建设、思想建设三方面,论述"医校协同"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