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对海天出版社2013年问世的全民阅读推广新读本《阅读,与经典同行》《纸老,书未黄》和《近楼,书更香》进行评介,探究它们对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阅读,与经典同行》、《纸老,书未黄》、《近楼,书更香》三册新书所关注的阅读的不同视角出发,阐述了这三部书对当代阅读推广的核心价值。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3.
日前,有书友从广东东莞召开的第十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上返回,捎来在会上首发的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徐雁签题的一册新著《纸老,书未黄》(海天出版社2013年1月版)。他在扉页上题词道:"门对千箇竹,家藏万卷书。明祥宗兄惠览,雁斋主人于莞城,壬辰冬日。"  相似文献   

4.
我是个年逾花甲的老镇江和老图书馆员,平时很留意阅读乡土史料。最近细读了王玉国编著的《镇江书话》一书。获益良多。它填补了我对家乡知识的许多空白。更激发起我爱家乡的情愫。《镇江书话》是书中有书,自然也凝聚着前人的心血结晶。它包容了  相似文献   

5.
大正 《出版参考》2005,(5S):46-46
2005年3月,日本人文图书出版社春秋社推出日本卫生纸书。目前,该书走红市场,其中不乏收藏者。该卫生纸书是在一般卫生卷纸上反复印刷图书目次与内容梗概文字,为如厕座便者临时阅读。春秋社推出的卫生纸书印有荒川修作撰著的《建筑身体》梗概文字约3000字,纸宽114cm、卷长30米,售价350日元。《建筑身体》是一部阐述如何使个人融入建筑、构筑生命的建筑、破除宿命建筑论、  相似文献   

6.
我们图书馆工作者,整天和图书打交道,对于图书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们要为读者更好地服务,必需要了解书、熟悉书。怎样才能了解书、熟悉书呢?一是通过工作实践;二是阅读谈书的书。去年九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著名老作家唐弢著的《晦庵书话》,就是一本很好的谈书的书。我们图书馆工作者可以把它作为业务学习的参考书阅读。  相似文献   

7.
近来,书市上的“电影书”或“电视书”新书迭出,纸上的光影声色,分外的绚丽夺目。我们受众周围的媒体世界已是“读”的和“看”的一样精彩。 《手机》VS《独领风骚》 岁末年初,中国的影视界着实热闹。著名的“贺岁片大王”冯小刚在2004新年前夕又推出万众“瞩目”的贺岁片《手机》。名人就是资源,《手机》一书也显现了巨大的阅读价值,2003年12月,长江文艺出版社以20万册的豪华首印数和冯小刚的贺岁片并驾齐驱,同时推出。  相似文献   

8.
峨眉电影制片厂正在拍摄一部彩色科教影片《书的故事》。这部影片通过中国古代书的产生历史、一本现代小画书的生产过程和生动而奇妙的书等兰个方面,对少年儿童进行爱护书、爱读书的教育。《书的故事》共分三集,每集独自成章,又可连续放映。第一集《古代的书》,通过一个图书馆老馆长向孩子们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刻在甲骨、青铜器、石头上的书,写在竹木简、缣帛和纸上的书,以及用雕  相似文献   

9.
王卉莲 《出版参考》2010,(10):44-44
今年3月,法国《费加罗报》与Opinionway学院就法国人阅读纸介质图书和电子书的情况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被调查的法国人主要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1.如今您经常阅读哪种载体的书?纸介书还是电子书?2.您个人如何看待图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瑞珍 《编辑之友》2015,(11):22-25
阅读终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使纸书出版的跨界融合成为必然,高校读者是纸书的主要受众,出版机构要积极实现与高校的融合,通过充分掌握读者阅读需求特征、尝试建立高校图书荐购数据库模式、有效运行高校图书选题机制和恰当借助电子书推进纸书发展等方式,创新纸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书作者霍尔布鲁克·杰克逊(Holbrook Jackson),是一位著名的书痴。他撰写的《藏书癖之剖析》,被誉之为"爱书人的百科全书",几乎涉猎了各种关于书的话题。《书·阅读》汇集了他关于阅读的种种独特见  相似文献   

12.
平板电脑与电子纸书作为电子阅读器的优缺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军 《中国传媒科技》2013,(10):111-113
本文中,我们分析了平板电脑与电子纸书作为电子阅读工具的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平板电脑虽然有许多的优势,作为电子阅读工具,电子纸书相对于平板电脑同样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点,因此我们认为,平板电脑并不能完全取代电子纸书成为唯一的电子阅读工具。  相似文献   

13.
书越来越多     
书越来越多,走进书店,常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同时,关于什么是好书,也越来越少一个共识标准,这原因是,书多,意味着读者的比例相对减少,我们看不过来。搞出版的朋友说,现在有套书,就是为了你快速阅读而编的,她说的是广州出版社1998年6月出的一套“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这个经典可不是三字经之类,而是以图文解说的形式,对二十世纪西方涌现的新学科、新思潮和代表性科学家、思想家做出评述。首批出版的有六种,分别为:《国际互联网》、《遗传学》、《女性主义》、《后现代  相似文献   

14.
书是什么?     
编辑工作的产品是书,书的品位和质量,是编辑的思想水平和基本功力的体现。所以,探讨图书编辑工作,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书。书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说文解字》说:"著于竹帛谓之书。"《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5.
“死书”,是指基本上不流通或难以再借出的书刊。如读者已经阅读过多次的,而长期搁置在架上的各类书刊;很少有读者借阅的比较陈旧的图书、资料;时效性差和遭冷落的政治性读物。这几种类型的书刊在一个馆内或一度时期成为死书,但其自身价值并没有变化。如前不久,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了《把一切献给党》、《雷锋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有一个炒得很火的话题,就是纸书还能存在吗,还能存活多久?有人说,纸书必死,连什么时候死都给出了准确的时间:2018年。我到现在也没弄清楚他是怎么推断出来的,总觉得这么说的人故弄玄虚。当然,也有人站出来强烈反对,说纸书怎么能死呢?纸书死了,到哪儿去闻书香?好像纸书不是为了读的,  相似文献   

17.
有了闲暇,寄情风物,将生活的乐趣转到文化的消费上来,这是生活的一种向往,一种情趣。于是,藏书就成了很多人的选择。在世纪交接的时候,回过头来寻觅上个世纪初叶的旧物,多少带有一点文化乡愁的意味。 《书海珠尘》(以下简称《珠》)的作者从藏书家的角度来谈论老版本的品相价值,叙述着冷摊书坊间捡拾淘金的有趣经历。现代书话从30年代行世以来,到1962年唐  《书话》出版,再到今日,书话写作盛行,收藏家们的书话自成一格,因为丰富的收藏,得以接触一些比较稀见的版本,谈一些文坛掌故、搜求的趣闻,满纸意趣;有一分资…  相似文献   

18.
孙艳  海燕 《图书与情报》2006,(6):143-145
关于“书衣”,历来是有些不同说法的。 在孙犁先生那里,书衣是包书皮的代称。孙犁先生不仅给书包上书皮,还在书衣上写文章。上世纪70年代初期,孙先生利用废旧纸张来包发还的旧书,在书衣上标注书名、作者、卷数,并写些小文,以“消磨时日,排遣积郁”。在日本,“书衣”亦是指包书纸。书店店员会征求顾客意见,是否需要包上书衣。而在欧美及台湾,书衣却是指代封面上的活动书皮。钟芳玲女士在《书天堂》中说:“欧美书业的出版习惯,一般都是先出精装本(hardcover),再出平装本(paperback)。而精装本的硬壳封面外,往往还要加上一件活动的防尘纸封套,英文名之为‘dust jacket’或‘dust wrapper’,台湾出版业俗称为‘书衣’。这件书衣,其实可视为‘封面的封面’。”  相似文献   

19.
速读群书     
《世纪心语——中国老广播电视 工作者感悟录》问世 由梅益作序、赵水福主编的《世纪心 语——中国老广播电视工作者感悟录》于 2003年3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该 书收录的近70位有一定声誉的中国老广播 电视工作者撰写的文章,主要不是写经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资源和数字阅读设备的兴起和普及,人类社会进入后纸书时代。纸书采访所占的经费比例呈下降趋势,图书馆更应做好纸书的采访质量控制工作,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通过对两所大学的纸书采访质量控制形式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南京大学“Book+”智慧图书馆服务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个性化服务,对高校图书馆的纸书采访质量控制工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加强纸书采访质量控制,可以促进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发挥,提高图书馆整体的资源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