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明代七子派既重视诗歌格调,也重视诗歌意象。许多成员都对诗歌意象的基本特点、构成方式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从而使七子派成为明、清两代诸多诗文流派中最为集中地论述诗歌意象问题的一个流派。格调理论和意象理论的建立,标志着七子派对诗歌艺术的本体特征已经有了深刻的体认,在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代前后七子与公安派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个文学流派。两派表面看似乎对立,而在基本精神上却有某些相通之处。主要表现为:两派都崇情抑理,都认识到古今不得不异的趋势,都主张文学革新;所不同的只是革新的方式、途径及流程而已。七子启迪了公安派,公安派是在七子启迪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叶七子派倡导的复古运动是一场以复古来求新的文学改革和思想解放的运动,而并非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的运动。反台阁、反八股、反理学,复兴正统文学汉唐气象和求真、求情、重视民间文学等作为其破旧立新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构成了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的内容和目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前七子的诗学理论前人已多有论述,且褒贬不一,本文无意于就此再着笔墨,而是力求从历史的角度追溯前七子复古运动兴起的历史语境及学理逻辑,对这一问题的梳理也许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前七子诗学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曹丕创作《典论》时的心态入手,解释了历来研究者在“建安七子”说、“文气”说、“(?)文章,经国之大业”说和“通才”论中所发现的矛盾,提出了曹丕写作《典论·论文》是为自己做皇帝所作的宣传准备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就建安七子赋作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征作简要分析,从而揭示建安时期赋作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7.
从宇宙生成论、天人关系论、发展变化论等方面分析 ,《淮南子》具有浓厚的易学思想。它对易学的推衍以及以“易”论理 ,推动了易学在汉代的发展 ,从而确定了《淮南子》在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子思、孟子、荀子代表着战国儒家中的三派,孟子代表的是王道派,荀子代表的是制度派,而子思则代表道德派。子思一派的《诗经》传本与今本《诗经》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是战国众多传本中的一种。此派于《诗》没有多少解读性的话语,而全部指向了人伦道德的兴喻与确立。《诗》在这里已不再是"礼"的说明书,而变成了修养心性、完善人格的精神法典,体现出一种新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赵进美是明清之际山左诗坛的重要作家,入清前后的诗歌创作差异很大,从悲天悯人走向清真绝俗。他的诗歌史观和创作理论有别于七子派和公安派,独具一格,对王士禛的神韵说发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重要诗歌理论作品,其中的"辨家数"论、"法工"、"兴趣"等诗学主张在明代为"格调派"文人所继承、吸收,不仅对格调派理论的形成起到了指导性作用,还丰富了明代诗歌的创作手段。而这些主张所针对的,实质都是"以议论为诗"的宋诗弊端。  相似文献   

11.
“建安七子”应有孔融论姜葆夫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把孔融列为"七子"之首,后代虽有所异议,但人数寥寥。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建安七子"条说得令人信服:"这七个人(指孔融、陈琳、王粲、徐于、阮、应王场刘桢)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代除曹氏父子而...  相似文献   

12.
对于潘之恒诗歌创作的评价,历来以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影响最大,认为其先追随七子派,再附和公安派,浮摇不定,一生"随人作计".从潘之恒与袁宏道、袁中道的交游入手,厘清潘之恒与公安派的关系,考察他们创作思想的相互联系,再结合潘之恒游楚之作<涉江诗选>的分析,可以对此做出一个明确而又公正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台阁体指馆阁作家的文风,是以职缘论;茶陵派指李东阳提拔影响下的文人,是以人缘论;复古派指倡导诗文复古的作家,是以文学主张论。很多茶陵派作家供职于馆阁,因而可以说茶陵派文风是台阁体之一种;复古派中有很多人出于李东阳之门,因而又可以说复古派的文学主张为茶陵之别调。从台阁体到茶陵派再到复古派,文学思想在寻找着革新的道路,但始终未能创造出新变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客观真理论与相关哲学原理相冲突,不能合理地说明意识论、真理论与谬误论之间的关系,造成哲学体系内在的矛盾,处于半截子唯物主义的状态。这样的认识论、真理论远远落后于社会实践,不能适应人类哲学思维的发展,更无法反映时代的特征,很难说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客观真理论曲解了唯物主义真理观与唯心主义真理观的对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写过七篇序言,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6.
"具备着全人格的大艺术家"--志贺直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学史上的名作家、白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浸透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调和意识。体生动简洁,格调清新淡雅,语言精练优美,在日本近代作家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明代第一次复古运动在刘瑾乱政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德六年至八年,复古派作家殷云霄、郑善夫、孙一元、方豪等四人在吴中地区交游酬唱,成为这一时期复古派席卷宇内、散播弥广的表征。其酬唱之作既有对混乱时局的忧危之念、坎坷境遇下的喟叹勉励,又展现出种种游赏之乐和文人情趣,渗透着寻仙慕道的超脱情怀,响应了七子派的复古主张。吴中酬唱是殷、郑、孙、方等复古羽翼相互砥砺下的真情书写,为复古思潮由京师向地方扩散,提供了新的考察视点。  相似文献   

18.
"六艺"和"七艺"是中西方古典课程的典型代表,对二者进行比较发现:课程都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课程依据具体学科知识设置;但在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存在差异。"六艺"和"七艺"对新时代高校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三环七标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是以素质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目标教学理论和成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构建的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评价为手段,以课堂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方法。它通过“立标、导标、展标、攻标、测标、结标、固标”七个教学环节和“注重探究、强调自主、创导互动、开放时空、完善评价”五个教学策略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使绝大部分教师易于操作,获得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介绍了“三杯七标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的思想内涵、基本策略以及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刘翔 《保山学院学报》2018,(1):65-67,73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作家对台湾文坛盛行的战斗文艺极为不满,他们怀着革新的热情,学习西方现代派文学,寻求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在艺术表现方面,台湾现代主义小说效仿西方现代主义小说,追求标新立异,尝试运用超现实、象征隐喻、时空交错、意识流等艺术手法,进行多方面的探索,而七等生在其现代主义创作技巧中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把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技巧较好地吸收过来,为自己的创作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