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作为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有关健康的图书销售数百万册。日前,洪昭光应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邀请,为新书《感悟健康》作专场讲座,这是该书首发式以来全国的第一场讲座。洪昭光讲座的主题是“感悟健康”,这也是他与作家苏叔阳共同完成的新作的书名。讲座中,洪昭光倡导21世纪的医学应该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着眼于让健康问题成为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既可以减少病痛、提高生命质量,也可以节省社会资源。邀请健康教育专家为社区居民免费讲座,是江苏新华发行集团“社区健康行”大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除洪昭光外,…  相似文献   

2.
书讯     
洪昭光出新书:高雅包装欲走高端路线本刊讯(记者缪立平)近日,著名的大众健康畅销书作家、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作品《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他对健康的焦点放在了“自己管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健康问题似乎从来没有成为如此被关注的社会热点。一篇来自北京的关于生活方式与健康问题的演讲稿,不经意间在古城南京引发了一场刮遍全城的“健康旋风”。洪昭光,一位优秀的医学专家。国家心血管病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健康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由此而为南京人所知。他的通俗易懂而又精彩生动的演讲,被人们用就灵”的最佳健康指导。 目前,南京人总把健康与洪昭光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亲切地称之为“洪健  相似文献   

4.
研修班课程安排围绕"实战"二字展开。"实战"这个概念用得很好,我们大都来自出版社一线,玩的都是真刀真枪,参加研修班,套用洪昭光的健康书广告,那就是"一学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要的就是用得上。上课的老师也许并非德高望重的出版前辈  相似文献   

5.
2002年在图书的出版和阅读领域,健康类图书就像一匹迅疾的黑马,一杀进书市就搅得风生水起,热火朝天。进入2003年,书市的“健康旋风”将愈刮愈猛,大量的出版社出版大量的健康图书在新年里冲劲十足,推波助澜,把书市上的健康概念发挥到极至,而健康图书也不再是洪昭光一人唱的  相似文献   

6.
陈光 《新闻前哨》2003,(9):32-32
科技新闻的传播立场,具体地表现为“科技”还是“新闻”的选择。这种选择渗透于传播过程的3个主要环节——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 ①传播者:科技新闻究竟由谁来写,是懂科技的人,还是懂新闻的人?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科技记者,既要懂科技,也要懂新闻。但是,这就像摄影曝光,毕竟有一个光圈先行  相似文献   

7.
近几个月来,“洪昭光”忽成图书市场上的一个亮点,一个品牌,一种资源。 5月,江苏人民版《健康快乐100年——洪昭光养生秘诀》出版; 5月,云南科技版《生活方式与健康》出版; 7月,湖北人民版《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出版; 不惟如此,稍后出版的“洪昭光”品牌图书的销量更是惊人: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经济新闻呆板、乏味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变。这直接影响了经济报道的宣传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片面强调了经济新闻的指导性,而把可读性挤掉了。如何使经济新闻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呢?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要找准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点,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化深奥为浅显有些经济新闻,由于业务性较强,显得很深奥,不易为人们所懂,读者很难读下去。由此可见,可懂是经济新闻可读性的起码要求。读者看到一条经济新闻,他根本弄不懂说的是  相似文献   

9.
一、行业报改革,为打造健康传媒带来利好消息时下,没有哪一个话题能比健康更牵动人心了。从洪昭光讲座受到热捧,到西单图书大厦里那一大片健康科普书架;从大小报刊上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健康专栏、专版,到广播电视中的医学专家访谈;上到党中央、国务院关心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医学科普读物越来越受读者欢迎.这对报纸医学科普专版的编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抓住此机遇为读者架起“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之间的桥梁”,并从大思维、大健康的思想角度去干预人们的行为?怎样将专家的高深理论转化为普通读者“一看就懂,一懂就会.一用就灵”的科普知识,让广大读者受惠?笔者立足自己工作的《羊城晚报》健康周刊,尝试以实践作出回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1月8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在京召开了《你可以活得更好》一书的新书发布会。该书是由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和全国健康教育专家、著名励志专家余惕君联合著作的。它由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原中央保健局局长、中南海保健医生王敏清,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创办人、高级编导段忠应等联合推荐。该书上篇“健康有道”介绍了有关保健知识、饮食、运动、烟酒、心理等等与健康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习节目举办了人才问题广播讲座。在这个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成才之路》一书,已同读者见面。这个讲座和这本书,在听众和读者中引起了较热烈的反响。讲座播出过程中,中央台收到听众来信达2,700多封。有的听众在信中说:“你们的节目硬是象吸铁石似的,将我吸引住了”;“我听了一讲又盼着听下一讲”。人才问题广播讲座为什么能吸引住听众?怎样才能把广播讲座办成“吸铁石”?作为人才问题广播讲座的编者之一,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飞车抢劫者,拒捕的当场击毙!”这是最近出现在长沙市芙蓉区的标语横幅,长沙警方在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的严打行动中,因着“当场击毙”的举措,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击毙或是不击毙,是“当场击毙”或是不能“当场击毙”,为什么成了一个引发争议的问题?为什么长沙这样,别的地方不这样?法律当然是要“全国一盘棋”的,不可能这个地方一弄“严打”就可“当场击毙”,而别的地方却不是这样。看看这种个别地方擅自捣鼓的“当场击毙”,其实用不着深奥的法理分析,在逻辑上就说不通。为什么长沙市芙蓉区警方想这样干?无他,是“政绩冲动”给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市场每年涌现的新书已过10万种,真正获得畅销的品种其实不多,那么剩下这许多销量平平甚至卖不动的图书“症结”究竟何在呢?笔者试就其中的几类加以分析,供诸位方家参考、鉴戒。 保健类:跟风趋同 服务欠佳 举例:《中老年健康800问》耿洪森 李艳芳 马永兴主编 保健类图书的受众多是中老年人,做好对这些特定受众的针对性服务就特别重要。洪昭光把健康养生知识通俗化,  相似文献   

15.
先读一段有趣的文字: 一个秋天的傍晚,爱因斯坦教授来到柏林哈顿街,给工人讲解科学知识。有人问他:“爱因斯坦教授,听说您的相对论,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能懂,真的吗?”“真的。”科学学回答说,不过,您是十几个人中间的一个。”“别开玩笑了,教授!”“我没有开玩笑。假如您同一个漂亮的姑娘在一起,您会觉得时间跑得太慢;可是,如果让您光屁股坐在火炉上,只一秒钟,您就会埋怨时间太长。这个道理懂吗?”“当然懂。”“瞧,这就是相对论。”读了这段文字,我们不禁为大科学家的幽默哑然失笑,也被作者行文的机智和笔下所流露的轻松  相似文献   

16.
要靠“尺子”和“天平”有经验的记者,到一个地方,很快就发现了新闻。象鱼鹰一样,一头扎进水里,出来就衔到了一条欢蹦活跳的鱼。有什么窍门?因为他“平时多烧香”,又肯临时“抱佛脚”,吃透了两头,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可以比作,有一把度量事物影响远近、长短的尺子,有一具衡量事物轻重、地位的时代天平。说得具体点,在采访中,如何运用“尺子”和“天平”来度衡事物,找到新闻呢?一要识尺度,二要懂砝码。识尺度,遇事实可以度一度,看它能影响多大范围,多长时间,懂砝码,把事实放在当今的时代天平上,衡一衡,看它居何地位,分量如何,以此判断、确定有无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医学科普读物越来越受到欢迎,这对报纸医学科普专版的编辑记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抓住机遇为读者架起“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之间的桥梁”,并从大思维、大健康的思想角度去干预人们的行为?怎么样将专家的高深理论转化为普通读者“一看就懂、一读就会、一用就灵”的科普知识,让广大读者受惠?笔者立足于自己工作的《南阳晚报》健康版,尝试性...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它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它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比喻用于评论中,于叙事说理别有一番功效。请看一篇题为《不能“臃肿搬家”》短论: 近日,再次到一个企业采访,发现办公室里增添了几名新人,他们有的在喝茶,有的在看报,有的在低声说话。我问厂长啥时候又“招兵买马”,他却苦笑着压低声音说:“我整天为精简非生产人员动脑筋,哪有心思再扩军?这都是上头(指主管部门)为‘减肥消胖’放给企业的人员。这些人放进我们企业一是不懂技术,不会管理;二是以领导部门来的自居,谅你企业在人事安排上也不敢‘太不像话’。” 听了厂长的话,不禁愕然。笔者认为,行政机关等“上头”单位搞精兵简政是正确的,但对精简下来的富余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的下去加强基层工作,有的可以通过举办经济和服务实体手各种不同的门路发  相似文献   

19.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它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它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比喻用于评论中,于叙事说理别有一番功效。请看一篇题为《不能“臃肿搬家”》短论: 近日,再次到一个企业采访,发现办公室里又增添了几名新人,他们有的在喝茶,有的在看报,有的在低声说话。我问厂长啥时候又“招兵买兵”,他却苦笑着压低声音说:“我整天为精简非生产人员动脑筋,哪有心思再扩军”这都是上头(指主管部门)为‘减肥消胖’放给企业的人员。这些人放进我们企业一是不懂技术,不会管理;二是以领导部门下来的自居,谅你企业在人事安排也不敢‘太不像话’。”  相似文献   

20.
当今,人们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身体健康也越来越重要。为此,新闻世界杂志社采古今中外养生保健之精华,编辑出版了《健康生活文摘》月刊,集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让广大读者把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卷首,我们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与健康的关系为线索,每月为读者制定一份养生指南,为大家的健康生活“导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