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下传播的内涵和特点,提出将社会网络应用于农村信息传播;理论上探讨了社会网络在农村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应用上介绍了欧洲基于社会网络的农村信息传播和学习平台SoRuraLL的成功经验;期待着能够为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利用带来启发,从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网络,将信息传播到农村,让农民全面地参与信息传播和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信息传播模式日显弊端。信息传播及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出现了多样化,作为信息传播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信息传播,必然会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开放存取符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特征,属于一种高效的、新的交流模式,是学术信息传播的必然选择模式。阐述了开放存取模式的产生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开放存取方式与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企业——客户网络信息交流模型的大型企业网站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企业互联网应用战略出发,以减少企业-客户的网络信息交流障碍为目的,首先探讨了大型企业网站的作用;其次提出基于香农-韦弗通信技术模型和贝罗信息传播模型的企业-客户网络信息交流模型,并揭示了模型中的噪声类型及其影响;最后论述了大型企业网站IA的具体策略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素红 《现代情报》2003,23(10):56-57,60
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给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领域带来了深剡的影响与冲击。文章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的不平衡性,对网络文化传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加强中文界面网络信息输出,积极进行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信息交流系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交流系统应包括网络环境与非网络环境,而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交流只是非网络环境情报交流模式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因此以前的情报交流系统即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划分还可以继续延用于信息交流系统中.  相似文献   

6.
袁淑艳  李永先 《情报科学》2008,26(4):512-515
在分析了当今网络信息传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遵循的原则,提出并阐述了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的框架和工作流程图.  相似文献   

7.
碎片化是网络传播的基本方式,信息拼图是碎片化传播的必然要求.拼图化机制是认识网络信息传播真相和本质的主要途径.网络个体散点式拼图、网络群体集群式拼图、意见领袖组织化拼图、专业媒体整合式拼图、政府机构压力式拼图和全网络融合式拼图构成了网络传播碎片化信息的拼图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8.
谈信息交流过程中的扁平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青端 《现代情报》2005,25(4):74-75,14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数量成几何增长。网络信息交流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和传统的信息交流相比,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本文初步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过程中的扁平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浅析网络学术信息的交流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网络学术信息交流体系的七大组成部分 ,即传统出版商的学术信息资源体系 ,传统文摘索引商、检索服务商的“全面信息服务”机制 ,传统发行商的数字化资源集成服务 ,新型数字化集成化信息服务者 ,新兴的网络出版商直接面向用户的信息提供服务 ,传统期刊、图书等媒介对学术信息的引用与传播 ,用户通过各种网络工具进行的直接交流等。此外 ,还有非正式、间接交流这一新的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开始出现并在互联网环境中传播开来.这些信息包括产品广告、热门话题和谣言等.本文用复杂网络来表示信息的传播环境,提出了一个多智能体模型来描述信息在不断变化下的传播过程,并用Anylogic中的离散事件模拟方法产生不同的信息.还可以通过改变数学模型中的多个参数值来比较信息的传播性能,分析总结信息传播过程的变化情况和原因.最后,通过考察信息传播在实际中的应用,验证了模型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本文尝试建构一种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传播机制,对快速解决信息污 染、信息过载、传播障碍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结合信息生态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 分析了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要素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传播机制的具体内容。【结果/结论】结合网络语言 信息传播机制,给出政府、高校、网民、传播环境等不同角度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推动网络语言信息的规范化进程。 【创新/局限】运用信息科学的生态理论方法,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网络语言信息研究,建立了一个有助于规范网 络语言信息、推动语言信息生态和谐发展的传播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然而,后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网 络语言信息整治进程对传播机制与对策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具体的网络语言信息传播需求。  相似文献   

12.
刘天明 《现代情报》2007,27(11):58-60
当前网络信息传播中,一种特殊的信息符号——网络语言备受关注,其相关研究多从语言学或传播学的角度展开。本文则试图将网络信息传播环境与之相结合.对这一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述,并指出今后应该致力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孙彦波  陈达 《现代情报》2018,38(5):87-93
本文在界定自媒体背景下网络政务信息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自媒体背景下网络政务信息传播特点,运用DEMATEL方法研究了自媒体环境下网络政务信息传播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识别关键要素的基础上并提出相应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特征和传播主体数量的中心度最大,是影响自媒体时代网络政务信息传播的最关键因素,转发行为、政府投入、外界干扰、内容质量和评论行为都是影响网络政务信息传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新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和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海霞 《现代情报》2012,32(1):56-59
新型社交网络开放平台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沟通与交往模式,并深刻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问题,就其传播方式、传播行为、传播路径和传播特点进行了研究,同时以新浪微博为例,在分析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提出关于社交网络开放平台中信息传播的几种主要模型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刘虹  李煜  孙建军 《现代情报》2018,38(4):3-11
文章对高校微博、微信平台的信息传播特征与效率展开研究。从985高校的微博、微信平台的信息服务入手,基于时间特征、内容特征、行为特征构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效率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其传播特征和效率的异同点,并进一步将微博、微信两个平台的发文主题划分为学校资讯、校园活动、思想宣传、娱乐休闲、互动交流等13个类别,探索分析发文主题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高校在两个平台的发文时间分布存在差异;在传播特征指标方面,高校微博的发文数、粉丝数高于微信,但高校微信的传播效率则优于微博;另外,高校在两个平台的发文主题具有互补性,不同发文主题在两个平台的信息传播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盛宇  李红 《现代情报》2018,38(7):171-177
微信是现代人常用的社交工具和信息来源,微信资源虽已受到研究者关注,但都针对某一方面,缺乏整体研究。本文采用信息管理视角,按照信息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共享、知识创新过程全面梳理微信资源研究现状。结果显示目前对微信资源的传播和共享研究较为充分,而对微信知识创新还有很大研究空间,此外微信个别功能和研究层次上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突发事件的公众信息认知、公众信息获取途径、公众危机信息教育方式及满意度评价,以及危机爆发期的公众信息需求和现实期望等展开调查,并在大量实证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突发事件的公众信息认知与传播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首先借鉴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的组成要素和过程,其次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的层级和相互关系,将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分为表象层、中间层和根本原因层。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效果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Web2.0的出现开启了信息检索的新时代,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跨文化语境交际的方法,而外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传授跨文化语境交际的手段。本文旨在研究Web2.0环境下跨文化交际信息检索与外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20.
王倩  王阳  黄海林  杨雪  孙杰 《现代情报》2011,31(1):173-177
我国近年处在突发事件频发时期,突发事件信息的有效传播能够安抚恐慌的大众,提高政府及社会传播和解决突发事件的效率。手机等移动设备是"带着体温的媒体",能够在突发事件传播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这个特点,尝试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以期更好地将移动技术运用到公共突发事件上,满足社会需要,对政府和决策部门提供突发事件传播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