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电视评论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电视形式,它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焦点时刻”和“焦点访谈”节目为发端,迅速赢得了广泛的电视观众,并带动了各地方电视台电视评论节目.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形式,电视评论的特点何在呢?笔者以为就是形象性.一不妨和报纸评论作一比较,两者的目的都在于引导舆论、弘扬正气、外砭时弊,但由于表现方式不同,导致效应不尽相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电视评论的形象性.具体说来,可以举出以下几方面:1.传播符号不同报纸的新闻评论以文字符号为载体,文字是语言的书写方式,它是“符号的符号”.文字通…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媒体的逐渐发展,电视评论节目也越来越多,其属于新闻节目中的一种。在现今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评论节目想要获取更高的收视率,就必须更加贴近生活,实施品质化信息传播,提高节目的互动性,从而实现电视评论节目的多元化发展。电视评论节目质量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能够将其论据的形象性、独家性进行充分的体现。但是,随着新  相似文献   

3.
张力 《新闻窗》2010,(1):68-69
新闻界的老前辈邓拓曾说过:“没有评论的报纸不是一张完整的报纸”,同样道理,电视如果没有评论也不能成其为一套完整的“电视”。近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都加大了新闻评论的力度,以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为代表的一大批新闻评论节目一改过去新闻传播“短、平、快”的单一特色,凭借其广度、深度、厚度引领着新闻传播的新走向,而电视评论这种报道形式的生命线正是它的形象性。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是指运用电视艺术表现手段,对新闻事实所作的及时报道,这种报道区别与报纸、广播等媒介的优势在于,电视新闻依赖于新闻现场的图像,达到播出时效性和屏幕形象性兼备。但是在实际的电视报道工作中,有些画面来不及传送,甚至无法拍摄,比如,有些国家领导人的互访信息、会谈信息,有些政治家、领导人发表评论、演讲,编辑只有文字稿;有些统计数据和概念,内容抽象,仅靠现场解说表达不清,有些事件发生地覆盖面较广,仅靠现场镜头远远不够……运用图表这一特殊的电视手段,不仅能弥补上述缺陷,改善和丰富电视视觉语言的表达,而…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评讼和报刊、广播评论一样,必须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融于电视画面、评说之中,形成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电视新闻评论的画面主要分为人物画面和情节画面。作为形象性很强的电视画面,是电视新闻评论的基础。离开了画面,电视新闻评论就无从可谈。因此,围绕评论的三大要素讲求画面选择,是电视新闻评论重要的艺术方法所在。其一:画面与论点电视新闻评论论点的提出,无疑是通过评说即声音对受众的听觉发生作用而实现的。但是,这种评说的声音又离不开画面,即离不开视觉形象的依托。通常来看,依托电视画面阐…  相似文献   

6.
陆娜 《记者摇篮》2009,(2):44-44
众所周知,观众最喜欢的电视报道是现场报道,最喜欢的电视评论是现场述评。现场述评,作为电视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新闻评论与电视结合而生成的一种独特的电视报道体裁。既不同于一般的电视新闻,又不同于“报刊体”评论,同时还有异于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其它诸多样式,如本台评论、短评、编前编后语等。正是这些“不同”和“有异”,形成了它自身的个性,又正是它自身的个性,使之日趋成为电视新闻评论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开播,电视向全社会推出一个新型的评论模式。它以纪实性现场为基础,由主持人(记者),主持电视评论,引入大众参与评说,通过平等、双向交谈,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崭新的、区别于传统评论的形式。如何看待已出现在我们荧屏上的这种新型电视评论,中国的电视评论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呢?《焦点访谈》的成功探索说明,更新电视评论的传统观念是发展中国电视评论的前提。 对于评论的传统认识,我们可以从《辞海》中窥见一斑。《辞海》给评论下的定义是:“评论是报刊言论的总称。及时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阐明报刊编辑部的观点和主张。”“是报刊言论的一种体裁。”传  相似文献   

8.
电视体育评论节目,是对体育界发生的新闻进行现场评论或事后分析的一种深度报道。随着我国"体育大国"地位的逐步确立,以及人们对体育节目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根基尚浅的电视体育评论节目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本文将对我国电视体育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其未来发展创新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准确,生动而富于个性的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功的关键。在大众媒体中,广播主要靠声音,报纸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场、表达观点。而电视评论节目中说话,表意的则是精彩的画面语言在电视评论节目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一作为当今最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声画兼备、视听结合的电视,拥有报纸、广播所难以企及的传播特性,它为电视新闻评论的采制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1.形象性:电视的图像表意符号长于直观,生动、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尽管评论的论证过程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但电视图像的直观效应,将为抽象的理念提供具象的映证,易于消除传播中的“盲区”。形象化的论据将产生“稀释”论点的效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多彩、生动,更富吸引力。2.实证性:电视特有的声像同步保真传递的方式,将忠实地记录和…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评论与广播新闻评论相比较,是个年轻的小弟弟,过去长期不发言,近几年开口讲话了,但发言不多,而且基本上落入了广播评论的套路。电视图像可以使观众直接看到现场的情景,给人以真实感和接近感,增强了新闻的可信性。很可惜,电视的这种优势,只在传播新闻时得到发挥,而在电视新闻评论中尚未广泛运用。由于电视评论在表现手法上缺乏自己的特色,因此,看不出它与广播评论究竟有多  相似文献   

12.
电视谈话评论节目是以电视谈话的形式播出的,以主持人主持,由特邀嘉宾和现场观众直接参与,就某一新闻事件或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平等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一种评论节目形式.这类节目形式因其建立的公共的话语平台而深受电视受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张群力同志在《电视传播的本体特征》(刊于2000年第9期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一文中提出:“纪实,应该是电视传播的本体特征。”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电视传播的特征,比较公认的立体性、兼容性、形象性、参与性,都须肯定。而双通道传播的现场纪实性,才是电视传播媒介独有的特征,也是电视传播的本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现场报道,是近几年电视新闻栏目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所谓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是指电视记者直接进入画面(即电视现场),对发展中的新闻事件作直接描述、评论,和对有关新闻人物进行访问的报道形式.电视现场报道的方式大致有现场直播、现场播报(报道、采访、评述均在现场完成)、电视访问等.  相似文献   

15.
靳畅栋 《青年记者》2022,(23):39-40
电视评论专栏《新青年,有态度》打造青年观察员IP,弥补了电视评论中的青年主体缺失。表达话语上,探索主流价值的年轻化表达,实现“三个平衡”。表达形式上采用“现场评”方式,以丰富视觉元素提升信息量、佐证观点和增强可看性。媒体融合背景下,专栏还需不断扩展评论话题,拓展内容深度,注重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刘铁 《记者摇篮》2010,(9):30-30
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工具,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现场报道是指电视新闻记者以事件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走进新闻事件现场,当场叙述或评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或通过采访当事人、  相似文献   

17.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采访、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电视现场采访报道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形式,它可以将新闻的主要关系、新闻现场的环境、事件细节及可能在现场遇到的各种反应都能直接诉诸于观众的听觉和视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性专题栏目的不断产生,个别节目为片面追求收视率,不惜采用耸人听闻的题目,夸大其辞的评论以及假事实、假现场来吸引受众眼球。这些不实报道和不实评论往往给当事人带来名誉损害,  相似文献   

19.
易方  王婕 《新闻战线》2012,(4):55-58
两会现场,活跃着中央电视台一个流动的评论"演播室"——哪儿有热点,就在哪儿评,一天两次,及时准确。这样精干的评论团队,令人刮目,而背着小白板上会,更是别出心裁。白板上,关键词展示着现象背后的深奥逻辑,更展现出电视评论人探索电视化表达方式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20.
电视现场报道起始于60年代,在我国,电视现场报道80年代才起步。电视现场报道的出现,使电视新闻摆脱了报纸、广播以及电影等传播媒介范式的束缚,成为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电视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现场报道要求记者自始至终在新闻现场随着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边观察、边采访、边报道;报道须有事件现场画面和同期声。 一、现场报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