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 建立平等和谐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马丁·布伯的"我-你哲学观"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从其核心思想入手,指出和谐师生关系的本质就是布伯倡导的"我-你"关系,并非传统教学中的"我-它"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它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你”师生关系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它是主体阐性哲学转向在教育领域中的积极回应,也是文化适应模式变迁的产物,同时也是对“我-它”师生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我-你”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教师以生命教育作为理念支柱,以教育爱作为心理前提,以善于倾听作为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3.
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我-你”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应以游戏精神为前提,以游戏精神重建师生关系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只有在尊重、对话、理解、合作、共享的前提下,超越教育的功利性,崇尚教学自由,提升美育,才能使教育充满终极关怀,才能使师生共创审美人生,从而还教育一个本真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班级场域中“我-它”式师生关系的伦理困境日益突出,它缺失对学生的生命关怀.使得师生关系异化,导致学生的精神生命没有得到拂煦,从而使本真的教育价值难以实现。在班级教育时空中,师生之间迫切需要真诚、民主的对话,从而使师生关系由“我-它”式的二元对立转向“我-你”式的平等相遇。  相似文献   

5.
"我-你"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你”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对话哲学是“我—你”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哲学基础“我—你”型师生关系是以“对话哲学”为哲学基础的。马丁·布伯区分了探索实在的两种不同方式“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他认为“我—它”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主客关系,人把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承担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的使命和职责。和谐社会由和谐发展的人组成,和谐发展的人由和谐教育产生,和谐教育由和谐的校园支撑。构建和谐校园可以从5个方面入手。一、以人本为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谐教育”的构建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位教育工作者说:“师生间关系决定着学校面貌。”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关系的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都要求要建立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每一位教改的参与者和实施者都必须重视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其放在实施教改行为…  相似文献   

7.
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我和你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主体间的关系,本文借用我和你来形容信息对称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对称环境随之产生,从而导致了传统教师权威的消解,进而引起师生关系的变化。建构信息对称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当下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笔者从六个方面来探讨我和你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由他(它)及你,观念更替;你我相遇,平等对话;创设情境,你我共生;你学我导,方法引领;你我相融,合作创新;你我互动,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我-你”型师生关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是对传统师生关系中“主-客二分”的反驳,是对双主体论的丰富与发展,更是一种超越。在“我-你”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理解形成了一种互主体性的关系,即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快乐教学”的鲜明特征是:新、乐,信、效。就是要在精美新异的道德情境中,在愉悦的课堂氛围里,唤起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在知、情、意、行各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一、思想品德“快乐教学”要以师生的和谐关系为前提因素实施快乐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我训你通”的“板面孔”,代之以生动活泼、有滋有味的方式方法。因此,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其重要前提和关键性因素。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具有移情效应。我现任六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新型班集体及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11.
杜会兰 《新疆教育》2012,(20):57-57
社会需要和谐,教育需要和谐。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各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师生关系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即由“师道尊严”的关系转化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我在班土任工作中努力探究新型的师生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是一种以教育任务为中心的“人-人”关系,它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内容和任务。那么我们应该构建怎样的新型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学校教育中有着绝对的权威与不可动摇的地位。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既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和自我完善的学习者,这样才能建立新型的我—你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5月26~27日,台州市“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在天台县街头小学举行。会上,天台街头小学陈剑锋校长介绍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学校科研成果本土化推广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当今“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临海市大洋小学程誉技和椒江区实验二小郭恩平老师分别作了“教育科研伴我成长”的专题讲座。与会代表还就自己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解和科研成果的推广经验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式评课。“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成果推广会在天台县举行@李哉平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1]。它是学校教育中一对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完成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对师生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2]唐一鹏通过上海PISA2012年的相关数据透视学生能力分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至关重要。[3]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思想品德养成、学业成绩提高、智能培养以及身心和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近年来师生间的紧张、对立甚至于冲突有愈演愈烈之势。它偏离了师生之间亦师亦友、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灵魂唤醒灵魂的“我—你”关系,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尚小禄 《甘肃教育》2011,(23):46-46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体系中,新的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倡导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和谐、健康的关系,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8.
针对社会学中“和谐社会”的高频率出现,“和谐教育”在教育学中的倡导也成了必要。“和谐教育”的内涵很丰富,但其真谛在于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体能够全面发展。师生关系作为教育中重要因素是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关键。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在充分坚持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主体间关系。在教育中实现观念、话语和方法的转变都是建立良好主体间关系的一系列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指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一、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一)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  相似文献   

20.
严理 《现代教学》2014,(1):99-99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不良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儿童心理学专家孙云晓在一次报告中说:“你什么时候和孩子的关系是好的,那么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你什么时候和孩子的关系是糟糕的,那么你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只有师生心与心相契,情与情交融,教育才能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构建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找准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