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新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中国基础教育在进入21世纪时采取的重要行动,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巨大变革。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课程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素质结构,进而直接关系到未来人才的素质形成。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简称“三个培养”)。为了实现上述新课标理念,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改革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许多环节。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因此,要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一种涵盖崭新理念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重点则是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而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从激发学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号令 ,并且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也就是说 ,我们的教育(当然也包括基础教育)应该是一种创新教育 ,应该是能“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能“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的教育。而目前我们的“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相对滞后” ,要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教育本身要创新 ,要深化改革。这是我们要深入…  相似文献   

5.
余音绕梁     
“必须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的体现。必须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建立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标准和检测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环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广泛关注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锻炼意志品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下低成本实验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初步研讨物理低成本实验的性质和作用,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利用物理低成本实验,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础课程改革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更是我国基础教育迎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世纪挑战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则成为能否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关键,新课程呼唤创新型教师。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下低成本实验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初步研讨物理低成本实验的性质和作用,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利用物理低成本实验,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杜彪 《上海教育》2000,(1):41-42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信息化就是为培养公民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是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它有利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小学阶段教育的信息化,也是近几年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把教育比喻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并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把创新教育当作素质教育的核心加以推动,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扎实而有力地推进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工作,能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是落实“科教兴省”战略,对全省基础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任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省教育厅党组坚持教育创新、统筹规划,全面部署了全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开创了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观念,中共中央颁布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重视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积极探索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就是锻造人才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数学教学心理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新课程的高中数学无论在教学体系、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还是在师生关系、考核评估等各方面都有了彻底的改观。但培…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中对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意识”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学科作为实现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科目一样.其目的应该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那么,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教育中应该避免的误区,以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贯彻落实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起职责,而影响新课改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现就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更新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支撑,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学力观。课改初期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为基点的“三角形”新课程理念,从而结束了课程在“学生中心”或“社会中心”与“学科中心”之间的钟摆现象。之后,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至高境界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具体目标”和“教学过程”中,都规定了在教学实施过程要采取新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探索创新,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前,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教育部顺应时代发展,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什,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教与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其时代特征是经济的发展依托于科学技术的繁荣昌盛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基础 ,创新人才的培养源于创新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江泽民主席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础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 ,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此 ,基础教育应注重学生创新素…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带来了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已把教师的职责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但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创新教育越来越成为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部也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科学探究正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