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文本传授为主,实践教学的环节比较弱。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培养应用性人才,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能力;结合陕西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宋丽华 《中文自修》2011,(12):51-52
古诗文不仅显扬着我国古代文学的灿烂辉煌,还蕴含着我们汉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特有的语言现象,其中许多语言现象还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简明畅达地交流。古诗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任务,还担负着传授汉语知识的任务。从这两大任务来讲,古诗文的教学应该是一个"激发兴趣""朗读背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都需要加以重新考量。传统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模式的基础,并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丰富的网络资源对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为适应这种变化,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模式需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研究性教学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要兼顾功力与性情两个方面:功力保证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广博性,性情则既避免了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又从情感培育的角度熏陶学生,有助于实现知识传授和人格培养的双重教育目的。本文举述了民国以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成功案例,如黄侃、胡小石、顾随、程千帆、管雄等学者的文学教育,这些学者都是功力和性情兼备的大师级名师,他们教学的风姿是现代教育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亲炙者广为称颂的典范教师。这些学者的学术功力和教学性情,对于当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而言,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古代文学长期沿用的教学思想已不能适应现代文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对此进行大胆改革.在教学目标方面,应使古代文学教学从传统知识传授型转向能力培养型;在教学方法上,要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在教学结构上,做到必修课与选修课互为补充、并驾齐驱;在教学模式上,改革现行的"注入式"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教与学并重,突出学生接受过程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另外,教科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学作品凝结着古代人民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是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节日的传承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和借鉴价值,从教师素质专业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将厚重广博的传统文化融入古代文学教学,不仅对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有积极意义,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古代文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学生中华魂的优秀载体,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包括思想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本文对汉语教学中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9.
师范生的古代文学教学需要关注学科知识的完善,文学史的通史性教学必须与专书、专题研究相结合,使常识能够具体化。阐释经典作品中对个体和社会的终极思考,使古今沟通成为可能,古代文学就直接成为建构我们心灵的资源。文学史教学还要关注研究方法的传授,以养成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能对一些问题作出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学教学的现代化徐州师范大学黄震云1.教书育人,教学思想现代化。按照邓小平同志“四个面向”的精神,从战略眼光的视角面向未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新的研究成果,有选择地运用到古代文学教学当中去,但又不忘现代化仍需要的传统文化精神。当前我国的中心任务是...  相似文献   

11.
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学研究有着深远影响和积极意义,在我们建设现代法制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理性思考,认识到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制具有相容性,把握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对其进行改造、重塑从而指导我国正在进行的法制现代化运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代文学作品中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由学到懂、由懂到爱,进而成为古代文学的自觉欣赏者、传播者。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精选篇目,教学方法上突出审美体验,教学过程中彰显学生主体,教学评价上锚定实绩实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加之现代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更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学课程内容的改革,要根据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改进知识的阐释方法,又要注意传授知识 的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学课引入多媒体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荣先 《文教资料》2009,(6):230-231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发展改革.古代文学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作品学习中对当代高职生实施素质教育,如何通过传授古代文学基本知识来提高古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如何在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赋予其现代性的阐释,进而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等问题,已成为古代文学教师面临的重大教改课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综合文科方向的古代文学课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强调尊重传统而缺乏创新要求,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阅读、鉴赏、写作能力的培养。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形式,改变了单向传授,增强了双向互动,做到了学习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统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授材料背景知识能帮助听者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传统的教学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影响了听力教学的效果。了解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有助于提高听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也应该是听力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缺失的现状,建议在语言教学中从课堂内外加强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18.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推动学生强化自控意识,提高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工匠精神视域下的思政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和职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重塑工匠精神。思政课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必须遵循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形成整体教学体系,推动工匠精神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学作品因其历史而在知识性、文学性、经典性等方面有其特性。中国古代作品的文学性内涵更为广泛,既包含各类社会思想的精神实践,也包含个体或集体的情感体验,还包含具有匠心和美感的文本形态。古代文学的经典性体现在人文精神、美学品质、创造性三个方面,是在交流、教育、欣赏、批评等传播过程中形成的。当代鉴赏者首先必须有丰厚的古典语文知识、历史意识、文学史知识。在继承和发展"知人论世"的鉴赏传统的同时,要以自己的心灵体认其精神内核,以现代话语阐释其超越性意义。鉴赏者还必须从历史的真实、逻辑的真实、情与意的真实三个维度,来维护阐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的美术知识迁移是在异质文化间通过不断碰撞、调试和融合实现的,其中知识迁移主导者的作用非常重要。1920年前后,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的陈师曾为了解决绘画如何在实业救国中发挥作用、国画如何走向现代化的问题,颇具创新性地从实用的角度着手,借舶来品“图案画”来重塑国画在现代社会的价值,通过演讲、撰文、教学和图案画实践等方式实现了图案画在北京美术界的重新阐释、传播和推广。陈氏将日本图案画新理念与中国美术传统相结合,使移植的图案画与本土现有的美术知识发生了有效融合,成为现代中国美术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陈氏对图案画的重新解释体现了他对中国与西方美术兼收并蓄的态度,改变了民初北京“保守”的文化图景和京派画家作为“传统派”的刻板印象,也体现了民初传统文人画家向现代美术知识分子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