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依据辩证唯物观,从构成体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体育的本质。人、身体运动、体育意识是构成体育的3个基本要素:人是体育存在的前提和归宿;身体运动是体育的手段和表现形式;体育意识连接人和身体运动,成为体育的桥梁。体育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存在、发展等而自主选择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方式。体育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身体运动,作用于人类自身,促进人类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跨物种体育是指人与其它物种共同参与、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式、以改造身心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的身体实践活动。世纪疫情、百年之变的种种现实境遇,使人们对跨物种体育和超人类主义体育实践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引发了对此类运动中人与动物关系及其社会行为和生物特性的深思。在此背景下,对跨物种体育产生的时代境遇进行分析,对跨物种体育的概念、研究对象和议题做出界定,并从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等方面出发来探讨如何开展跨物种体育研究,都似已势在必行。开拓跨物种体育学的学术新领域,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体育科学体系建设,同时也有助于推进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身心关系与体育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人的身体与精神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贯穿于体育过程的始终,表现为人通过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对自己的身心所进行的自觉建构、自主改造和自我完善等社会实践。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研究和发展体育,必须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从人的身心辩证关系入手,遵循体育的教育性、健身性和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从身体视角对体育教育进行重新审视,认为:身体是体育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物质载体、评判标准和考察指标。从健康角度看,体育教育体现出人类对抗身体的衰退而做出的自我调整;从教化角度看,体育教育是在改造身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副产品";从快乐角度看,体育教育日益趋向于享受身体,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体育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社会化现象,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和发展,一个体育化研究的热潮正在中国兴起。体育产生于劳动、军事和生活,也源于娱乐活动。概括说来,它与人类的两种需要有关系,一种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另一种是人类生活、心理活动的需要。正是由于人类的这些需要,才促使体育在人类社会的怀抱里不断成长,壮大发展,成为包括竞技运动、体育教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等多方位,多功能的庞大体系。体育化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适应环境的产物,它是伴随人类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本从化的角度,对竞技运动与娱乐活动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质,主要表现为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人自身发展为目的,以主客体同一为存在方式,与其他文化形态多有交叉。体育现象的这些特质,使之不仅为人的解放提供了平台,为人的自我完善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为人的自我认知提供了特殊的渠道,而且使身体活动进入上层建筑领域,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笔者还将体育与一些非体育现象进行了区别。  相似文献   

7.
从整体上来看,人体是一个内外平衡的有机整体,在身体活动中机体自身的各种平衡和稳定因素可因身体活动而产生各种不平衡的因素,从而使局部的或整体的平衡暂时被打破,并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怎样运用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身体活动中的“平衡与不平衡”,是关系到我们在体育实践中能否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关键。1 机体在自身矛盾运动中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人体的运动与世界上其他物质的运动一样,都能表现出自身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的存在及表现方式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与外界之…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探究身体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西方的身体哲学,对身体修行进行探索和思考。研究认为:身体修行所表达的“身体”可被看作心——自我的实践场,它是自我道德实践、文化实践、社会实践、生命实践之本体,是人类将理想的自我建构为现实的自我的结果,更是人类反映自我精神诉求的一种方式。修行是一种实践,它是人类将想象的自我变为现实的自我的一个过程。在修行的过程中,人类对身体注入了其自身自我想象的因素,使其具有“超身体”的意义,其一切行为都是在为使理想自我的现实建构服务,其内驱动力来自对理想自我的精神信仰。在当代社会,体育是最佳的身体修行,它使身体在外在磨砺和内在颐养的结合中实现自我提升,旨向的是“天人合一”的大美身体;中西方体育在身体修行形式、修行特征和修行重点上存在差异,可以预见的是中西方体育如果在未来实现和谐统一,将会使身体修行方式走向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内外兼并,并有助于实现人身与人生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关注体育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关于文化的定义至今仍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是公认的,即文化是人类独创的意义体系,它将人类生存状态作为最高关注对象,表达人类生存的意义并构建基本价值,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润泽人的心灵作为最终目的。从这点出发谈论体育的文化使命也许有点流于虚妄或过于沉重,但从体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说又在所难免。   从外部形态上看,体育无非是一项身体运动,然而本能的身体运动一旦赋予文化的意义,任何生物的活动便不能与之相比,也就是说,身体运动具有了一种符号功能,一个指称着某种文化意义的符号,从而使得人类这种行为从…  相似文献   

10.
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当前的一些采用实质定义方法定义的体育概念的种、属关系进行批判,指出部分学者在定义过程中将属于人的身体或心灵的部分抬高到属概念的层次,如此导致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错误,论证并提出体育活动的属概念只可能是"人的生活活动"、"身体活动"与"心灵活动"的质和量的差异,是辨别"体育活动"与"非体育活动"种差的方式.借助马丁·海德格尔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指出当前体育理论学者们在定义体育总概念时,从不同的视角将"体育活动"这一"存在"的社会现象向各自定义中不同的价值主体,如体育人、社会、民族和国家等"存在者"进行转化,导致"体育活动"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单一化为某一价值主体的价值,从而导致对"体育活动"作为人类共同拥有的"存在"的社会现象的多重精神和价值的"忘在".论文最后提出了体育总概念的认识框架:体育作为总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概念家族,包括体育活动、以体育活动为中心的现实世界、体育人和观赏者四个基本范畴,体育活动处于这一总概念的中心位置,因为其他三个要素都必须通过体育活动而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11.
刘庆山  许延威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281-283,286
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成就和成功的主要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有利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为明确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中学教师双休日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活动内容以健行或慢跑、羽毛球等休闲项目为首要的选择;活动的时段多选择在双休日的早晨和下午;活动的组织形式大部分为家庭、朋友;工作负担重,生活压力大,运动场地不足,组织形式单一是影响教师参加双休日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世界各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具体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形成、现状和发展趋势,得出结论:21世纪我国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前景广阔,体育产业市场巨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体育思想对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影响的研究,认为体育思想的发展变化影响着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经历的基本融合、断裂、协调等与体育思想的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体育经纪人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体育经纪人是美国体育产业,特别是职业体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美国体育产业实地考察,从体育经纪人的发展历史、体育经纪人的责任和任务、体育代理商的模式、体育经纪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规范管理等4个方面,分析了美国体育经纪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体育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但体育的本质是什么?时至今日仍众说纷纭。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去探讨体育的本质该以何种途径来定义的。  相似文献   

17.
在党和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从文化向度对体育法治发展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在体育法治化进程中,阐发由经济、政治发展所决定的从传统法制、人治向现代法治变迁的深刻文化发展动因;结合社会与体育发展的根本取向,揭示体育法治为促进和保障公民体育权利及身心和谐发展的文化意蕴与境界;依据国际和国内的法律渊源,从文化权利的视域解析体育权利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Sport becomes a commodity when either consumers are willing to pay to play or watch it or if it has a potential exchange value rather than merely a use one. Such sports commodities can be classified as player products, spectator products, or associated products. Aspects of the definitions of sports products, including dark products, are discussed as are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durability, predictability, and complementarity.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compares East Germany's Cold War-era approach to doping to that of the USA's in terms of their respective impacts on medical risk. Although deserving of criticism on many levels, the GDR doping programme featured a number of safeguards designed to minimise medical dangers. Unlike their East German counterparts, American governmental units were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performance-enhancing substances. The US approach to doping was not ideal in terms of medical risk, however. As a result of the country's regulatory approach to doping, the country's athletes frequently turned to black market sources for doping agents. It was also relatively common for American athletes to use performance-enhancing drugs without the benefit of medical supervision. The US approach to doping was in these ways inferior to that of East Germany's on the subject of medical risk.  相似文献   

20.
谢坚 《体育与科学》2004,25(2):16-18
本文以张洪潭博士的专著《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为线索,论及体育理论的现状与改革,提出体育基本理论的概念,认为体育基本理论包括两大基本组块,即体育教学理论和运动训练理论,还包括体育思辨理论和体育规范理论两个附加组块,简要陈述了各理论组块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