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934年7月,红军高级领导人孔荷宠叛变投敌后,在瑞金的中央各机关8月连续遭到敌机轰炸,中共中央被迫迁往云石山.云石山上有一个小庙,叫"云山古寺",毛泽东和张闻天的住处都在里面.在小庙里那棵黄槲树下的一次深谈,毛泽东才知道张闻天也对博古、李德等人的领导深为不满.  相似文献   

2.
在浙江象山县大徐镇,一座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式庭院经修缮焕然一新,格外引人关注,这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著名诗人、"左联"五烈士中最年轻的一位战士--殷夫的故居.  相似文献   

3.
1949年,在东北的沈阳,10岁的张虹生第一次见到父亲张闻天.高高瘦瘦、面容严肃、戴一副眼镜,斯文中透着威严——这就是他对父亲的第一印象.带他来的人说:这是你爸爸,快叫爸爸.张虹生张嘴喊一声:爸爸.张闻天微微一笑,伸出手摸摸儿子的脑袋,然后示意警卫员带儿子离开. 很多年后,回忆起初见父亲时的场景,张虹生说:“他很平淡.我也很平淡,父亲和母亲还没有托儿所的阿姨亲呢,没什么好激动的.” 张虹生算过,这一生与父亲相聚的岁月,断断续续加起来不过四五年的时间.然而,不管他愿不愿意,自打出生那天起,他的命运就与父亲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采访徐志摩的儿子:一面之缘,平等而视 我相遇的第一位"名人之后"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1997年3月,徐积锴携女儿女婿从美国归来,将2000多平方米的徐志摩故居数处房产赠送给故乡,请当地政府开辟为名人文化陈列馆.我得知,徐积锴十几年间曾经三回故乡,三访父亲故居,对老家有着很深的情意牵挂.于是,在以事件新闻的形式报道后,我打算作一次面对面的采访,再写一则人物专访报道.然而,我得知当地电视台为采录"潮乡名流"节目约请采访,却遭拒绝.  相似文献   

5.
在桐乡市乌镇西栅的观后街,有个叫灵水居的园落.这里风景优美,绿叶成荫,在秀色中可以看到一座二层的古典木建筑,门楣上有一块"王会悟纪念馆"的牌匾.这里,就是王会悟的故居. 王会悟是乌镇杰出的女性,大凡讲述中共党史,都要提到这位著名人物.  相似文献   

6.
"斋名频换"--刘二刚 我的书房就是画室,画室就是书房.合二而一,难分主次. 室在平民区.地名东瓜圃桥.三楼,一间;打通了一个阳台.南面一排窗子,光线不错.东壁为画板亦可挂画;西壁为五个书橱,橱顶陈一匾,为"午梦斋",是用的原来"大小由之斋"的旧框.  相似文献   

7.
翻开<山东省图书馆九十周年纪念专刊>看到22至23页和28页上印有两幅一大一小现已不存在的珍贵历史照片,大的曰"汉画堂",小的曰"金石陈列室",这个"金石陈列室"就是宣统元年(1909)山东巡抚袁树勋上<奏东省创建图书馆并附设金石保存所……>里提到金石保存所的陈列室,在建遐园时同"海岳楼"、"宏雅阁"等一起建成的三间砖瓦木结构平房,名曰"碑龛",位于玉佩桥的西北角,座北朝南,北靠大明湖,室内陈列汉、魏、六朝等不同时代的石刻、石雕,其中有北魏正光元年素壁墓志,北齐古业寺造像,以及清代文字学家桂馥的<说文系统图>和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云庄记>等石刻.  相似文献   

8.
儿子十岁那年的"六.一"儿童节,我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我小学阶段留下的二份珍贵档案(一首诗、一张成绩单).在这之前,我曾问过他:"六.一"最想得到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得到礼物;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过得开心".听了这些话,看着眼前泛黄的档案,还真叫我有点怅然.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以前,城市里总能见到这样一类游走匠人--他们背着一个简陋的木架街行巷现;架子上分格装着些尺寸不等,厚薄不同的玻璃.他们一边走一边招徕生意:"镶--窗户!……镶--镜框!……镶--相框!……" 他们被叫作"玻璃匠".有时,人们甚至直接这么叫他们:"哎,镶玻璃的!"他们一旦被叫住,就有点儿钱可挣了.或一角,或几角.一次能挣五角钱的活,那就是"大活"了.他们一个月遇不上几次大活的.  相似文献   

10.
储瑞耕 《今传媒》2009,(10):1-1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写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归结起来,高层次的,很有价值的,我看就是这"三立"、"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换言之,就是"三做"--"做人、做事、做文章".作为新闻工作者,"三立"、"三不朽"非常重要,而且不能偏废,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