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经批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案件档案作为一个独立的全宗移交中央档案馆。在审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中形成的各种档案共计6000余卷,录音带1000余盘。“两案”审理工作开始不久,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由中纪委、国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一页 1981年1月25日上午。公安部礼堂。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10名主犯的公开审判历时65天、42次法庭调查和辩论,审理结束,最后一次开庭,宣布判决书。一个正义的、洪亮的声音在审判大厅回荡: “判处被告人江青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  相似文献   

3.
益蕾 《兰台世界》2005,(1):60-61
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成立的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依法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名主犯进行了公开审判。这次审判活动的成功,得益于全国人民的支持,得益于党中央的决心,得益于审理人员的努力,也得益于最高机密档案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小小荧幕,足以使各大城市万人空巷,千家万户视线高度集中。……1980年11月下旬起的两个多月内,北京和全国各地亿万群众聚集在电视机前,连续观看了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审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现场实况。人们如同身在法庭的旁听席上,目睹江青等人负隅顽抗的丑恶嘴脸。在这历史性的审判中,人们为这伙反革命集团倾巢覆没的末日到来而拍手称快。合众国际社驻京记者为此发出电讯称  相似文献   

5.
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举世注视的一件大事。中外记者都在等待着开庭之日的到来。首都各报以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也派出了大批记者前往法庭进行采访。这次报道,对首都新闻界来说,面临着一场“竞争”。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除了看报以外,还可以从电视上直接看到十名主犯在法庭上的情景。所以,这场竞争除了报纸与报纸、报纸与通讯社之间的宽争外,还  相似文献   

6.
“1981年1月25日北京时间9点18分。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经过两个多月的审讯以后,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10名主犯进行了终审判决。”这是新华社1月26日播发的穆青、郭超人、陆拂为三同志合写的长篇通讯《历史的审判》开头语,通讯真实地记载了共和国史上这次震惊中外的审判史实。  相似文献   

7.
被党中央定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的邱会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前保外就医后,他随老伴胡敏回到了陕西,胡敏的原籍是陕西长安县,现长安县已改成长安区了。邱会作的晚年真正成了陕西“倒插门的女婿”。  相似文献   

8.
特别法庭开庭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十名主犯,首都几家报纸分别刊登了开庭那天的现场特写。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胡思升同志的《开庭之日》写得比较好,无论是观察、思考、落笔,较之其他同类文章,均胜一筹。下面试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9.
"《十亿中国人民久已盼望的正义审判的日子到来了》""《九亿人民的审判》"读者诸君:上面引的是两条关于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标题.第一条载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第二条是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解放日报》转载的《人民日报》社论的标题.审判林彪、"四人帮"人心大快,但看了这两条新闻标题以后,不免大吃一惊.两个标题登在一家报纸上,而且只时隔一日,十亿人变成了  相似文献   

10.
1981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在经过两个月的审判之后,依法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出严正判决。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纪希晨参加采访了这次审判的全过程。十年后,纪氏撰写《十年前,十亿人民严正判决》一文,回顾当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提醒人民永远不要忘记“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制报是去年八月创刊的一张四开周报。它以宣传法律、报道法制建设情况、传播法律知识、介绍司法工作经验为主要宗旨,向国内外敞开发行。在法制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发行量已由创刊时的11万份增加到46万份。中国法制报是我国当前唯一的一张专门宣传法律的报纸,在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报纸创刊不久,就遇上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重大政治事件。中国法制报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对新华社发的重大新闻,用“摘要”或精编“综合消息”的方法处理,以便腾出版面,多刊登些自己采写的专稿。这期间,他们发表了《社会主义法制的伟大胜利》的社论,以及《判处江青等罪犯刑罚所依据的法律条文》、《从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看辩护律师的作用》等稿件,解答了人们关心的法律方面的问题。配合了整个宣传,受到了读者的赞扬。这个报纸很注意及时地报道我国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去年十二月中央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今年八月份中央召开的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以来,文艺方面在批评和克服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过程中存在一些思想障碍,有一些思想上、创作上的是非界限应该搞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文艺工作者从思想上真正解决问题, 一、揭露“四人帮”,不能丑化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粉碎“四人帮”以来,以《班主任》,《伤痕》为开端,出现了一批揭露“四人帮”祸国殃民罪行的文艺作品。这应该从总体上加以肯定。但是也必须看到,尽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曾经  相似文献   

13.
在这次审判林、江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的报道中,首都各报和新华社记者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了种种困难,分别采写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新闻和通讯,使得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事件的报道,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同样是揭露林彪集团阴谋杀害毛主席、搞反革命政变的罪行,新华社和解放军报的记者各自采写了长篇通讯,在重点的选择,事例的剖析,乃至叙述的方法上都各不相同。至于“四人帮”策动上海武装叛乱,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都编发了自己的专稿。在采写法庭审问的新闻方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本台消  相似文献   

14.
陶斯亮在《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一文中,在写到与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残酷折磨的父亲陶铸见面时,是这样行文的: 当我兴冲冲而又心神不安地走进家门时,一眼就看得出来接我的您,您是那样高兴,但我却愣住了:一个声音嘶哑、头发花白、驼背的老人出现在  相似文献   

15.
长江同志是三十年代升起在中国新闻界的一颗明星.他不仅以他自己杰出的工作,为新闻采访开创了广阔的天地,而且带动了不少青年新闻记者,驰骋于枪林弹雨之中,金戈铁马,出生入死,为民族的解放,祖国的新生作出了不懈努力.他的传奇式的采访经验,万里跋涉,百战艰难,不是一篇短文可以写完的.这里回忆到的,只是长江同志平常同我讲到的几条基本经验:一曰深入基层;二曰广交朋友;三曰有备无患,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九七○年十月,长江同志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含冤去世.这样一个人,本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然而极"左"路线和"十年浩劫",他也终于难逃此劫.在审判林彪、江青反  相似文献   

16.
<正>刘少奇,原名绍选,字谓潢,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立下不朽功勋。"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刘少奇的光辉业绩、高尚品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把《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论述,概括为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原理,频为引用,广为传播。十年内乱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更是把它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1994,(5)
周恩来与邓小平的江西情──摘自《中华读书报》1994年8月31日1969年深秋。大街小巷的墙壁上,贴满了打倒“刘邓”的大标语。在这种恶劣的政治形势下,周恩来却在暗中保护着邓小平。在中央,一心要打倒邓小平的,一个是林彪,一个是江青。林彪、江青都清楚,被...  相似文献   

19.
袁亮 《出版科学》2001,(1):57-62
在“革”中,周恩米反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鼓吹的极左思潮,大力提倡广开言路一他多次提出,不能搞思想垄新,不能搞思想封锁,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因人废,不能任意封存、烧毁图书=他反复要求恢复和发展新闻出版事业,要多出好书.多出青少年读物,尽快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无书可读的问题:他亲自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出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批准恢复了一批新闻出版单位,并关心和批准出版发行了一批重要书籍。  相似文献   

20.
全国出版工作会议闭幕后,我访问了文化部党组成员、出版局局长边春光同志,请他谈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贯彻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努力开创社会主义出版工作新局面的问题。出版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我们的谈话是从关于这次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重要性开始的。春光同志说,粉碎“四人帮”以来,我们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第一次会议是一九七七年底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根据拨乱反正的需要,及时地推倒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强加在出版工作头上的两个反革命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