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公元365年,在江西庐山山麓下,诞生了中国著名诗人陶渊明。这个男婴的第一声啼哭与其他孩子并无两样,然而,又有谁能料到,正是这个平常的男孩,日后为生他养他的这方水土带来了一些不平常的东西。他平淡的一生竟然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从而成为一种典范,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你要了解中国文人,绕不开他;你要了解中国文化,离不开他。诗人的英名光照千古,但诗人的生平却全无荣耀可言。陶渊明虽然出身于官僚世家,曾祖陶侃因军功官至大司马,权重一时,但由于出身微寒,仍为门阀士族不齿,讥为“小人”、“溪狗”。陶渊明的祖父和…  相似文献   

2.
郑尧矾 《大观周刊》2011,(44):166-166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文人,他诗歌中的隐逸思想成为后世文人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这种思想源自对封建黑暗统治的不满与逃避,源自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哲学,一直为后人所歌颂。陶渊明生于落魄的官宦家庭,身处门阀制度森严、政治腐朽、战争不断的东晋,“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和当时崇尚道教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共同推动了其隐逸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璀璨起点,《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萌芽了后世文学的各类文体及写作技法,奠定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风骚"传统,成为后世文人尊崇取法的典范,东晋文人陶渊明就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小侠 《兰台世界》2014,(10):54-55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璀璨起点,《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萌芽了后世文学的各类文体及写作技法,奠定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风骚”传统,成为后世文人尊崇取法的典范,东晋文人陶渊明就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人的气节     
中国的传统文人,在世界上几乎是出奇的“另类”,最另类的地方,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出世”观。 陶渊明是极端的例子,躲进自己的世外桃园再也不想出来。李白、杜甫“不为五斗米折腰”,最嫉“摧眉折腰事权贵”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人是一代又一代具有政治情结的文人。产生这种情结,有生计层面上的原因,更有理想层面上的原因。古代文人从政多为悲剧,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而在个人命运上往往招致不幸。对于中国古代文人的政治情结,我们以为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应该给予肯定和赞美。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们在对人生价值及个人定位的认识上,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对于古代文人的政治悲剧,固然有封建政治黑暗等外在的原因,但我们还应看到文人自身的原因,很多文人本身并不具有比较突出的政治智慧与政治才能。以为文学家就一定会在政治上大有作为,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谬误。  相似文献   

7.
朱守芬 《津图学刊》1999,(1):149-157
巴金,作为20世纪中国的文坛巨匠.六十多年文学生涯所创的辉煌业绩,特别是他执着的人生追求、精神境界及人格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东西南北中,即使是荒僻山区的小图书馆,都能找到巴金的著作,巴金以他辛勤的笔耕,丰富和充实了现代图书馆。  相似文献   

8.
符旭 《大观周刊》2012,(21):21-21
爱尔兰诗人叶芝早期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他归隐的愿望,描写了许多幻想的仙境。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不少学者认为二人的诗歌颇有相似之处,实则不然。本文以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与叶芝的《茵尼斯弗利岛》为例,揭示叶芝渴望的是一种与精灵为伍的仙境.是虚幻的:而陶渊明追求的是躬耕田园。是真实的。本文探讨了二者的区别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文文 《新闻爱好者》2010,(3):152-153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源远流长.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以及丰富的理论著述,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至今影响着中国画坛。在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文人画家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绘画理论.形成了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他不仅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塑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他是人民大救星”。人民不能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相似文献   

11.
文人花事     
文人自古恋花,大概是由于文人遭遇多如花草,从怜惜花之易落中可以感慨人生苦短,从叹息花之飘零中可以照见落拓人生,从花之落寞与繁闹的对比中可以体味人生哲理。因此文人不仅恋花,更把花草作为自己在大自然的化身,在其中寄予了数不尽的人生况味和心灵感悟。屈原大概算是"香草美人"象征的典型代表了,他在诗中说自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张露无遗;又说自己"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对青春逝去、事业无成的恐惧跃然纸上。后世文人在此影响下,咏花诗层出不穷,无论是李白的芙蓉还是陶渊明的菊花,  相似文献   

12.
本书是冯亦代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晚年的冯亦代以质朴,感人的文字记录下先他而去的挚友,亲人的点点滴滴,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流露在平实的字里行间。读后可以阅尽他那一代文人成长的沧桑历程。  相似文献   

13.
朱梦成 《大观周刊》2013,(12):170-170,190
儒家思想作为几千年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最主要的教学主题。这种教育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教学古文之前有必要先让学生大致掌握儒家思想,这对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古文是有帮助的。由此看来,掌握了与所要教学的相关的儒家思想就像掌握了一把解读古文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米芾》     
《全国新书目》2022,(3):52-53
<正>米芾是一位具有全面文化艺术修养的书画艺术家,以其非凡的书法艺术造诣奠定了他在中国书画史上的历史地位。米芾的书画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书法、绘画与收藏三个方面。米芾的书法各体兼备,尤以行草见长,他是北宋时期具有创造性的一代书法大家。在绘画方面,米芾是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开山巨擘,他首创“米点山水”,以繁密的墨点堆叠山峦林木,表现南方云雨中的山川意象,使他成为两宋时期独特的山水画家,促进了山水画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冯亦代 《出版参考》2005,(11):40-41
冯亦代遗作:我不能忘记的人 本书是冯亦代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晚年的冯亦代以质朴、感人的文字记录下先他而去的挚友、亲人的点点滴滴,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流露在平实的字里行间.读后可以阅尽他那一代文人成长的沧桑历程.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出版史上,江浙人是很活跃的人群。 1872年出生的江苏常熟人曾朴,字孟朴,别署东亚病夫,是鲁迅所说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孽海花》的作者,自称“时代消磨了色彩的老文人”。在那一代“老文人”中,曾朴是少有的对外国文  相似文献   

17.
李树娟 《新闻传播》2010,(7):109-109,111
文人论政特指近代文人通过报纸发表言论,议论政事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19世纪.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腐朽的清政府以国家利益为代价换取了帝国主义的挟持.中华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些进步文人在学习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社会体制后.对国家前途进行思考,并通过办报、办学堂、办会社等形式宣传变法、革新思想、启迪民智,以期促进民族之强大。王韬、梁启超、张季鸾、储安平等报人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特别是任《大公报》15年主笔的张季鸾更可谓文人论政的典范.虽然“文人论政”渐随历史消逝.但中国文人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救国救民的这一探索、实践.已经构成了中国新闻史上独特且耐人寻味的一页篇章.也对反思现在新闻界出现的问题有所警示、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经济学界,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J.Kornai)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上世纪80年代,他的《短缺经济学》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经济学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和他的诗赋周振甫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周振甫著作别集"一共有七种,其中《陶渊明和他的诗赋》一种为首次正式出版。此书写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国性的陶渊明大讨论时期,分为陶渊明的生平、作品评价与时代关系以及作品自身的特色三大部分。同时又在其中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陶渊明归耕后的生活,具体描述他在上京的生活、在南村的交游以及他的艰苦劳动和贫困生活;二是突出陶渊明对刘裕北伐所抱的态度和他在晋宋易代之际所发的感慨。这两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洒脱     
在中国文人身上,从来有励志和闲情两面。尤其是闲情不可等闲视之,因为它关乎思想的超脱、性灵的表达,在中国文化传统和文人生活中占有很重的分量。周国平更是说"若只有励志,没有闲情,不知中国文人会变成怎样的俗物"。因此,他在本书中品宋词,讲元曲,闲谈旧文人,也是别有一番闲情在心头。本文即摘自这本《闲情的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