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语广告在遣词造句以及修辞上与汉语广告既表现出相似性,又存在着差别,而语言形式上的这些差别又折射出中西方两种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因此,在翻译广告时,应根据具体广告的不同特点,结合广告译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准确无误地把广告原文译成符合译文目的语消费者审美习惯和审美需要的广告,以促进产品的销售。本文试从英语广告修辞特点与翻译技巧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及广告的目的和功能看,国际广告翻译应遵循“功能对等”的原则,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考虑目的语语言、文化和审美习惯的因素,译出优秀的广告,并提供了衡量广告译文成败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一个成功的广告翻译对产品占领国外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不同,审美心理不同,在广告翻译实践中,只有充分考虑到目标市场的文化和审美层面,才能最终达到广告翻译的目的。在功能理论指导下,本文从文化心理和审美层面阐释广告翻译实例。  相似文献   

4.
周媛媛 《海外英语》2012,(5):180-181
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广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广告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有其自身的语言特征和功能,这就导致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在翻译的过程中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既要考虑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差异,同时也要考虑到文化,社会等其他因素,以便实现广告的最终的商业目的。该文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心理语境、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的顺应等角度加以分析,指出广告翻译也是一个不断选择与顺应的过程,对影响广告翻译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各国之间的鞋服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鞋服中英广告宣传语的翻译也随之显现其重要作用。与别的广告翻译一样,鞋服广告宣传语的翻译也与跨文化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对中英两种文化差异有很好的了解,那么所翻译的广告宣传语就无法引起广告受众的购买欲望。基于此,从中国鞋服行业发展现状和研究意义入手,针对跨文化中英广告宣传语的特点,以跨文化的角度,从思维角度、价值观、文化心理、文化审美差异等四个方面,看跨文化因素对鞋服广告宣传语翻译的影响,并提出翻译的建议,以期处理好鞋服广告宣传语翻译中的跨文化问题,提高翻译技能,促进鞋服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翻译目的论的介绍和对中英文广告翻译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目的论原则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在目的论指导下,译者能够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尊重译语国的文化传统,遵循译语广告的语言规范,迎合译语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尽可能地实现广告的功能,使消费者明确商品的销售理念,以达到商品的营销目的.  相似文献   

7.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翻译活动。为了传递信息和劝诱目的语读者,广告翻译追求的是效果对等,从而实现商业利润的最大化。注重语言功能对等而不是文字表面的对应的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语言和文化差异并关照译文读者的审美心理才能达到有效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8.
李敏 《家教世界》2012,(16):131-132
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与语言差异给广告的翻译带来各种困难。所以译者需要充分了解双方语言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了解其文化差异性。从而利用恰当的广告翻译策略,对中英广告准确翻译,力求满足消费者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了解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至关重要。翻译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广告的商业目的能否得到实现,即使受众购买产品或选择服务。对等是翻译的重要基础。在广告翻译中,其主要表现为语义、文体和文化等层面的对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研究者对广告的理解和欣赏水平,而且通过提供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国内的国际广告创作人员获得更多的文化经验并创作出更成功和具有美学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广告从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广告标语是广告宣传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手段。广告标语本身具有特殊的语言特点和功能,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其规律,充分考虑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以实现最佳的宣传效果。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结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顺应论视角探讨广告标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外国品牌英译汉时应遵循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传统心理及其对译名的影响;翻译商品品牌时,应既不失其自身特色,又体现其文化内涵,与消费者审美情趣相适应,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化诸因素通过不同途径渗透到作品中,影响创作者的创作心态、接受者的审美心态,进而带来地域文学此地特有、彼地所无的特色。贵州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贵州山地文化、世俗文化、通道文化以及边缘文化特征的分析,深入探讨贵州地域文化对民性的濡染,成为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重要的沟通中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歌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水平。中国的翻译工作者们要正视汉诗英译的初衷及目的,应尊重西方读者的审美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和美妙。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翻译归根结底是审美的翻译。诗歌翻译必须达到满足读者期待心理,适时创新形式,选材以情动人,文字晓畅易懂等审美要求。译者应以诗歌翻译审关要求指导诗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5.
英诗风格的多样性、读者的多层次性和审美标准的多元化,意味着任何一种翻译体式都不可能具有通适性。因此,在以白话体译诗为主流的翻译中,词曲体也应有一席之地,只是在选用词曲体时应考虑译诗的审美效果和受众的经验视野。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一个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缺省是指作在与其意向读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本旨在探讨翻译中化缺省补偿的一个原则:使译读获得原美学价值的享受。本引入伊瑟尔的美学反应理论阐释读如何通过阅读本获得美学价值享受。在翻译中最值得译重视的是不要因填满原的空白而剥夺译读的想象力。因此,译应正确处理补偿译读的化缺省和保留原美学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原的翻译和对原的理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相貌的审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中有相貌特征的人物较少,而且大多很简约,但刘关张的相貌特征却很详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经历了漫长过程才最终定型并家喻户晓的形象群,它们体现着我国传统的人物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8.
含蓄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重要属性,它不仅可以拉开读者与文学作品间的距离,在赋予文学作品张力的同时,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在适当的审美距离之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握好原文中的含蓄表达和蕴含情感,从而使译文读者在译文阅读过程中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似的审美感受,也使译文获得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意象美。古典艺术散文的意象的英译应以直译为主。直译意象有利于提供给读者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符合读者的阅读目的和审美创新期待,有利于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钟营 《海外英语》2012,(6):168-170
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和意译一直是译者采取的主要翻译方式。然而这种翻译方式关注的主要是语言和文化上的翻译和转化,忽略了翻译主体间的审美感应对译文所产生的影响。该篇论文从不同主体间审美感应方式对译文的影响这个角度,选取《锦瑟》的两篇译文进行对比赏析,讨论译者对原诗的意象和情感的把握和翻译,分析译文中原意的缺失,以期有助于译者运用汉诗英译的审美方式,在翻译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主体性,翻译出符合作者翻译目的的译文,在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艺术的过程中,让读者欣赏到原诗歌及其译文的意蕴和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