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部地区崛起为加速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发展和长株潭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条件,也为足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因特网信息搜集法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发展与足球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长株潭城市群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展示出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网络:长株潭经济圈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一种空间组合型式,也是一种具有生产效率和创新效应的经济空间组织模式。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正在迅速发展,产业集群的程度越来越高,具有构建产业集群网络的基础。其产业发展潜力分析表明:以交通运输、专用设备、新材料等制造业为依托,加快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建设集群网络的载体与软环境,构建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长株潭经济圈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使其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3.
聂小武 《考试周刊》2013,(63):194-195
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容量分析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考虑了该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影响因素,运用GM(1,1)灰色增长模型预测多种承载力下的人口容量,得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人口容量,为长株潭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制定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娄底师专学报》2011,(6):101-103,123
长株潭地区纳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实行经济一体化以来,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经济迅猛发展,其中体育产业也有很好的贡献。在对长株潭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学和社会学等理论提出了开拓长株潭地区体育产业市场、培养体育消费群体的途径与方法,以及提升长株潭地区体育产业竞争力,创建体育产业集群团队,以促进湖南省体育产业整体的发展,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1955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这一理论的出现,曾在经济学界产生巨大反响,并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开发政策的依据。但是增长极理论在我国西藏地区经济发展中能否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呢?由此,笔者依据西藏地区的经济状况,探讨了增长极理论对于我国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应用的可行性,并对西藏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探讨了城镇化现状、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等的区域差异对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影响,然后,从二元城镇化的战略构想出发,探讨了中国城镇化战略的区域差异,认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应以发展城市圈为重点,中部地带应以发展城市圈和增长极并重,西部地带则应主要发展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对商务英语高端技能型人才大量需求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对长株潭经济建设一体化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经济区正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第三极,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面临挑战和机遇。文章简述了环渤海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增长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诉求——集群化、针对性和开放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助推环渤海经济增长极的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部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是世界大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中部经济发展过程完全符合不平衡发展规律。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对中部经济发展策略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一是中部经济发展要管理利用区域社会分工,发展自身的优势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二是中部经济发展要抓住机遇,适时地上新台阶;三是中部经济发展要实行跳跃式发展,争取后来居上。加速中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有:抓好三峡工程建设机遇,发挥其对中部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动作用;把所有制关系改革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强化对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提高工业技术水平;适时地推进城市化;加快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实验区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两大经济区发展定位、经济开放度、生态环境等三个维度的比较,得到了中原经济区应错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扩大开放交流、强化生态意识等具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原因之一是在美元持续贬值的背景下,央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发行过多基础货币对冲外汇的净流入。尽管人民币从汇改以来一直保持升值态势,但稳定汇率仍然是央行的重要任务。不让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举措是为了延续出口的增长,而保证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但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人民币不得不升值,出口在今后将很难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实行内需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更能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在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基础上的人民币升值,可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patial demonstration effects of local governments' fiscal expendi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Using regional panel data from 1999 to 2015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developed region of Eastern China has not shown greater willingness to spend on higher education than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Local governments' fiscal expendi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have significant spatial demonstration effects, which are strongest in Central China. The attenuation boundary test shows that, as the economic distance increases,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becomes weaker. Econometric models, including the interaction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patial lag term show that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is enhanced by economic growth. Henceforth,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o increase fiscal expendi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save incentive costs,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s being the main investor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increasing the total fiscal expendi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by exerting the spatial demonstration effect. It will eventually drive local governments to spend more on higher education by strongly encouraging others beforehand.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资本不断向服务业集聚,中部地区作为吸引外资的新秀,服务业FDI的大量涌入势必对其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中部六省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服务业FDI流入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本形成效应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显著,并且服务业FDI的流入对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本形成效应均有着较强的即时性;在短期内,中部地区服务业FDI对其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保税港区提升北部湾港口物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保税港区将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我国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要把钦州保税港区建设成西南、中南、华南的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方向发展,全力推进保税港区高起点、超前规划和建设,用好、用活、用足保税港区的特殊政策和功能,建设"大通关"工程,发展服务业提升港口物流中心内涵,以保税港区促进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持续不断的工业化和目前正在实施的城市化战略,导致了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城市群的出现。我国中部地区,也正在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该区域处于陇兰经济带的中间部位,东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接广袤的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强,辐射范围较大,具备城市群发展的一系列条件。中原城市群发展首选应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统一协调,统筹规划,培养增长极,调整区划,实现中心城市跨区域扩张,增强产业牵引功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农业的规模经营作为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并进行了积极探索。梳理党中央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国发2号文件为大背景,分析职业教育与黔中经济区发展的关系,阐述了黔中经济区的地理范围及该地域所拥有的职业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数量,阐明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突出了职业教育重要位置及其与黔中经济区互需、互促协调生态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职业教育应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应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生态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引起了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的变革 ,经历了建国初期的乡镇政权、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乡镇政权三次变迁。相对于经济领域的变革 ,农村政治体制的变革就滞后了许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变革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因此 ,对我国农村政治制度创新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技能型人力资本是新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1999年推行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高技能型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1997-2015年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考察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1999年实施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在剔除相关因素之后,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达到17%-29%。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报酬递增效应。第三,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高校的数量效应和质量效应,即高等教育数量越多,高等教育质量越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就越大。第四,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空间递减效应,即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因此,新时代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充分重视高等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同时增强高技能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20.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石油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目前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明显,能否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中国的能源外交战略重点应着眼于周边地区;解决中国石油安全保障的思路,须从周边环境着手;中国应通过外交努力,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石油合作,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寻求稳定的油源和开发新的运输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