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彼得一世(亦称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他在执政期间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实行了种种改革,使落后的俄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笔者认为,彼得一世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他诸项改革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对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和俄国的迅速崛起,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彼得一世的经济政策进行专门的探讨和分析。利用国家权力的力量大力发展俄国的工场手工业是彼得一世经济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彼得一世执政初期,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在经济上依附于西欧的落后国家。为了寻找改变俄国落后状况的措施,1697年彼得一世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使团赴西欧考  相似文献   

2.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沙皇.在他执政期间(1672-1725),对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俄国初步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因此,彼得一世被称为"让俄国腾空而起"的"真正的伟人".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重大意义,中外学者著述很多,笔者想就彼得一世改革成功的原因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对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与作用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俄国贵族史学家卡拉姆认为彼得一世改革“违反俄国经济发展条件”,是“一场灾难”。这是没落贵族出于对社会进步的仇恨。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民主主义者则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一场革命”。这是对彼得改革的夸大。而在我国史学界则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农  相似文献   

4.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进行的改革,是俄国从东方文明转入西方文明过程中的一次社会大变革。然而,彼得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却强化了国内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对外奉行帝国政治。其结果是又拉大了俄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俄国在后来的200多年间不断地落后于西方。彼得一世改革的“欧化”与“专制化”是诸多矛盾现象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5.
彼得一世(彼得·阿列克塞也维奇·罗曼诺夫,1672—1725年)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他在执政期间,进行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俄国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彼得一世改革及其实质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18 61年 ,沙皇俄国进行了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什么原因促使沙皇政府做出如此决策 ?沙皇政府的当权者在这一变革中又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一探讨。一、来自俄国外部的挑战19世纪上半叶的俄国 ,无论是从疆域 ,还是从人口上看 ,都是欧洲的第一大国。俄国很早就同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早在彼得一世改革时期 ,彼得一世就意识到对外贸易是俄国吸收外国先进技术 ,发展本国经济实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而采取了一些鼓励对外贸易的措施 ,如让商人组织贸易公司同外国建立商务关系等。到 1715年时 ,俄国在伦敦、里斯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俄国 1 8世纪初叶彼得一世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 ,论证了开世界实科教育 (包括高等实科教育 )风气之先的是俄国 ,而彼得一世为其首倡者 ,同时彼得一世还是提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彼得·阿列克塞也维奇·罗曼诺夫(1672—1725),即沙皇彼得一世(1682—1725在位;1721年起称“大帝”),是俄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著名的大改革家。对于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开拓型的大改革家、以及其改革为什么会成功的这样一些问题,至今却还没有人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1 彼得一世为什么会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开拓型的伟大改革家?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下列因素造成的: 首先,因为当时俄国的社会时代需要有彼得一世这样的伟大改革家的出现。在彼得生活的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初期,正是欧洲社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彼得一世的改革、沙皇俄国的侵略扩张和普加乔夫起义,使学生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发展,加强了军事力量,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为沙皇俄国的进一步侵略扩张创造了物质条件;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扩张,到18世纪晚期,俄国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重点难点重点:彼得一世的改革,沙皇俄国的扩张. 难点:沙皇俄国的扩张情况。教学用具放大“俄国在欧洲的领土扩张”图;“普加乔夫起义”图。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彼得·阿列克塞也维奇·罗曼诺夫(1672—1725),即沙皇彼得一世(1682—1725在位;1721年起称“大帝”),是俄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著名的大改革家。对于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开拓型的大改革家、以及其改革为什么会成功的这样一些问题,至今却还没有人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1 彼得一世为什么会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开拓型的伟大改革家?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下列因素造成的: 首先,因为当时俄国的社会时代需要有彼得一世这样的伟大改革家的出现。在彼得生活的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初期,正是欧洲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急剧转化和过渡的  相似文献   

11.
世界近现代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走向政体的历史。其间世界各民族都不得不被动或主动地以不同的要坡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17世纪末18妆俄国执行政彼得一世,便是率领俄国人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开启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大门。彼得一世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俄国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先行。  相似文献   

12.
世界近现代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走向整体的历史。其间世界各民族都不得不被动或主动地以不同的方式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 1 7世纪末 1 8世纪初俄国执政者彼得一世 ,便是率领俄国人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改革 ,在相当程度上开启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大门。彼得一世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俄国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3.
十七世纪末叶至十八世纪初期,彼得一世的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虽然这次改革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也有它的局限性。一彼得一世(1682—1725)的改革虽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经济落后面貌,但并没有解决消灭俄国落后性的任务。彼得为了克服俄国经济落后状态,拼命地学习西欧。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大力发展工业。他扶植工业的办法是:第一,除巩固和扩大原有的工场外,还兴建了许多供应  相似文献   

14.
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的腐败局面和落后状态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但随着改革的进行,新的腐败又出现了。腐败之所以顽固存在和滋生,是因为:第一,官僚制度导致腐败;第二,监督不善助长腐败;第三,沙皇专制保护腐败。彼得一世对腐败进行了严厉打击但并不彻底。俄国腐败之风依旧,改革亦未能深入发展。反腐败的不彻底导致了改革的不彻底,这个历史的教训应为我们所记取。  相似文献   

15.
自从17世纪前期俄中关系形成以后,俄国早期对华政策在彼得一世时期(1682—1725年)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此前,俄国政府实行对华侵略政策。到彼得一世时期,这种侵略外交转变成了以和平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这时,虽然俄国仍没有完全放弃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但从全局看,和平交往是两国关系的主流。这种和平关系以1689年俄中签订《尼布楚条约》为标志,到1728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相似文献   

16.
引言(俄国争夺出海口侵略活动的简单回顾)俄国直到十七世纪末除北冰洋外还没有通向任何一个大洋的出海口。一六八九年沙皇彼得一世亲政后,为夺取黑海的出海口而与土耳其作战,但并未取得予期的结果。一六九七年,彼得一世派遣使团赴西欧进行考查。他本人化装成为使团的一名普通成员,着重考查和研究荷兰和英国的造船业,更加坚定了他争夺出海口的决心。回国后,彼得一世与丹麦、波兰结成了反瑞典的同盟。一七00年反瑞典的“北方战争”开始。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夺得出海口,彼得一世把都城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一七0三)。这次战争历时二十一年,俄国人直打到斯德哥尔摩附近,占领了芬兰湾、里加湾、卡累利阿、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末,当彼得一世上台亲政时,俄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文化、科技同样令人堪忧:全国绝大数人口是文盲,在上层贵族统治阶级中,目不识丁者也大有人在,国家所需人才奇缺。可以说,彼得一世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人才奇缺局面的改观。那么,彼得一世是怎样解决人才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18.
在十七世紀末和十八世紀最初二十五年由彼得一世所进行的改革,在俄国历史的发展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彼得改革是代表地主商人阶級的利益,改革的结果并没有废除而是加强了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并沒有动搖而是更加巩固了貴族阶級的統治和封建专制制度,但是,这种改革毕竟是适应当时俄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的,改革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落后性,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不仅使俄国避免了淪为西欧国家殖民地的危险,并且使俄  相似文献   

19.
沙皇俄国作为内陆国家,为了谋求世界霸权,将目标瞄向了远东地区,尤其是沙皇俄国经过彼得一世的改革后,加快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最典型的就是制造黑龙江问题。黑龙江问题的产生对沙俄、中国、日本等国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彼得一世是俄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贵族改革家。他改革思想的形成,一是从小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二是继承了老沙皇打通出海口的遗愿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传统;三是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社会现实。为此,他随“高级使团”到西欧各国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对比,使彼得学习西方,改造俄国的思想形成了、坚定了。考察回国后、就开始了改革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