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方都市报》 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蔡志松的雕塑作品《故国·颂1》、《故国·颂2》被一些观众批评为"丑陋的中国人"、"毫无阳刚之美",主要原因是其中有一组跪着的人像。两个星期过去了,已经冷了的舆论之锅里忽然爆出了一个热栗子--这些系列作品中的一件得到了全国美展的铜奖,而且是北京地区唯一进三甲的雕塑作品。  相似文献   

2.
海外掠影     
《新闻与写作》2004,(10):F003-F003
走向天空,10月4日,乔纳森的雕塑作品“走向天空”坚立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这个约30米高的雕塑将展出到10月18日。  相似文献   

3.
《今天》     
<正>王丕先生还创作了《日出日落》、《今天》及《交接班时刻》等一些描绘大工业、石油人的油画作品,都是纪念碑式的作品,它们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时代,弘扬了复兴伟大民族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有力地展示了个人的艺术特色。1、把大工业、石油人的整体形象,用雕塑手法大刀阔斧式地概括出来;2、哪怕是溅在身上的一个小泥点、一个小油点,也都让它们充满人  相似文献   

4.
张天阳 《今传媒》2014,(8):156-157
二十世纪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变革意义的一百年,也是中国雕塑从萌芽、转型到繁荣发展的时期。雕塑艺术的日臻成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在雕塑艺术的创作中,秉承"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积极的从自己的根源出发,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再创新,创作出属于中华文化的雕塑作品,为我国现代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发展的观点,通过对雕塑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的简单梳理,分析二十世纪中国雕塑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元代是一个"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朝代,不过,在其短暂的统治下,也诞生了堪比隋唐的雕塑艺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元代雕塑艺术的繁荣盛况,对刘元的成长经历,及其大量雕塑作品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6.
罗燕 《民生周刊》2021,(7):38-39
乡村文化都是农民创造的,农民不是旁观者。建设乡村文化要以农民为主体,而不是让一群外来人去表演。立一个雕塑,做一个卡通造型……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常会看到一些外来文化作品突兀地出现,引起村民一时的围观,随后便弃置一旁。本以为是在送"文化"下乡,结果显得格格不入,不能为乡村文化添枝加叶,反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值得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7.
今天栏目在,你还有活干;明天栏目撤了,你立马下岗!电视栏目的普遍"短寿"更使这一切雪上加霜--"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现在的电视人普遍感觉很累.经过"你想、我想、大家想",终于有一个著名的学者研究发现:原因出在他们的头上压着"三座大山"--"宣传品"、"作品"和"产品"--这是一个"三品合一"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初春回暖的日子,使人容易忘却去冬的凄冷. 年前,"兰成长死亡事件"几乎"搅和"了我们半个冬季,使晋北高原上为恶者的狰狞、受害者的蒙羞、帮凶者的伪善、义愤者的同仇,都--暴露在黑色杂染的枯黄田野中,让任何了解这一案件的人节日里都过得不那么安然.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0月12日,由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办的"安娜·高美雕塑艺术展"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尚辉,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王春辰以及展览的主人安娜·高美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陈履生副馆长在讲话中说,安娜·高美是当代杰出的艺术家,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可以看到她的雕塑作品,她的作品常常让人们驻足流连和思索,这个展览相信一定会让中国的观众更多  相似文献   

10.
<正>你知道吗?在宋代,燃放烟火是市民生活技艺的一种,由此出现了职业“烟火师”;至少在宋代,就有比较明确的以说唱乞讨为生的“艺术乞丐”;现在我们常用的一种书籍装订方式“蝴蝶装”(像两只蝴蝶一样,对折起来再装订)是宋代人发明的……这些内容都可以在本书中读到。该书收录了作者的读史札记、专栏随笔等作品,文笔通俗流畅优美,每一篇作品都能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余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写过一篇<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见本刊今年第二期),想来想去,另一种与此相关的现象--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也值得注意,于是作此文. 这里的新闻作品是广义的,包括消息报道、人物通讯、工作通讯、单位和企业经验介绍,乃至言论摘编、贺词口号等等.那么请问:这些东西怎么会"广告化"呢?  相似文献   

12.
央视"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深情地回忆已故编导陈虻对她过于严厉的"传帮带"--"你回家问你的父母,你每天做的新闻,他们感不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什么?他们的未知就是你的起点.""你认识事物的方法太单一,没有逻辑.""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要服务,不要表达."……在一次次直白而直指要害处的严厉教导中,柴静收获了进步和成长.  相似文献   

13.
声屏博客     
许运交:心声之期许年轮,一圈一圈的,看上去像个封闭的链,却在不断地往外扩张,那是她生命延续的方式……时间,一天一天的,忙起来似乎不记得有她的存在,但她却照样流淌……雁过留声,古人用这四个字概括了生命存在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而《一周简报》(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办)不就是都市频道这只大雁留下的声吗?!这个声,有啼声,有笑声,有心声……但我想,只要有声,它都是宝贵的,哪怕它是哭声,甚至是嘘声……因为声,也是一圈一圈地往外扩张,那是它传播的途径;它让我想到年轮,想到水波纹,--那一圈一圈的涟漪,不正是跳动的生命在荡漾吗?而这种荡漾,又让…  相似文献   

14.
叶蕾 《今传媒》2020,(2):150-151
在艺术作品面前,不管是作者还是观众都是观赏它的人,不断地找寻作品所表达的意义本身与我们自身情感的契合点以产生共鸣。洞悉的是质料建构的雕塑艺术在作品表面产生的不同形式、所表达的直接和间接性情感、雕塑和质料(形式与内容)之间呈现的不同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5.
从版面设计看"卡特里娜"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飓风狂扫,海水滔天,灾民哀号,腐尸漂浮……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8月29日--新奥尔良没顶!"  相似文献   

16.
舒勇和区志航为纪念汶川大地震.创作了雕塑作品“生命之花”,从一开始就演化成为社会行为艺术。从马克思“艺术生产”概念出发,可以看到艺术家创作的社会根源。艺术的社会学评价脱离不了公众的参与。接受美学奠定了艺术欣赏的社会性基础。公众关注艺术家用意图伦理挑战和颠覆生命伦理,以及对于作品的炒作,这都是有其社会性基础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杨惠之是唐代与"画圣"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艺术家,自唐以后便有着"塑圣"的赞誉。他弃画从塑,在多年雕塑艺术实践中创作出了大量形神兼备、风格独具的雕塑艺术作品,同时还在雕塑艺术理论方面建树颇丰。  相似文献   

18.
这事儿如果不是弄到网上,估计还要"挂"着,不知道挂到猴年马月.因为网友的一篇博文,在号称全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福建龙岩市,最近曝出了个"最牛公务员":9年没有上班的江进祥,工资照领不误……初听似乎这公务员是挺牛的,一定有什么天大的背景靠山,在那里挂名吃空饷.  相似文献   

19.
刘锐 《出版史料》2004,(1):64-66
雕塑艺术门类众多,作为公众艺术的城市雕塑,它与近几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等概念,有着各有侧重但又相通的含义。它主要是指设立在室外的,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它可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和娱乐性四大类。当代中国雕塑,纪念性城市雕塑尤为突出。本文以新中国55年中建立的纪念性雕塑为主,做一次简要的观礼。  相似文献   

20.
近年书市流行一股"新瓶装旧酒"风--长销书换上新封面,绝版书卷土重来.去年至今,更有多部重量级作品重出江湖,好书历久弥新,不但吸引更多新一代的读者,也让老读者珍藏版本,重温昔日的阅读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