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昕  黄微  李吉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3):99-108
[目的/意义]研究信息生态视角下网络平台发展的相关问题,为网络平台的评价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过程]使用生态学和信息生态学相关理论,在剖析网络平台成长能力内涵和培育要素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信息生态位适宜度分析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采用纯语言多属性群决策方法采集专家评估数据。最后以一淘网网络平台为应用算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通过信息生态适宜度模型可定量分析网络平台的信息生态环境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对网络平台的成长能力进行评价,为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为丰富信息生态学相关理论、构建更加生态化的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切实可行的途径。[方法/过程]首先,从物理学中有关质点、位、场、能的概念出发,阐述信息生态学中信息质点、信息生态位、信息场、信息能的概念;然后,在对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结构模型并详细阐述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特征,从而进一步识别其结构和功能,认识其特征和规律;最后,利用能值理论和能值分析方法构建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能值模型,通过情景分析梳理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优化方案实施前后的能值流量变化模式。[结果/结论]通过优化,可以使得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整体信息利用率提高、信息资源达到合理配置状态,确保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沿着和谐、健康、良性的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3.
应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 分析区域创新系统中生态位、生态因子及种群关系,并分析 各生态要素在区域创新系统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并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及其子系统的SD 模型,为区域技术创新活动的生态 化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比较研究的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猛 《图书馆学刊》2011,(10):4-6,19
在阐述生态系统理论和信息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图书馆进行生态解析,并提出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涵义及特征,构建了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逻辑模型。  相似文献   

5.
将生态系统理论引入全民阅读生态建设中,促进阅读生态环境的优化及阅读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建共享,推动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发展,加快实现全民阅读的文化价值与价值增值。结合生态学与信息生态理论,研究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全民阅读生态系统模型,剖析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机理。将全民阅读与生态系统相结合,符合全民阅读生态发展的现实需要,全民阅读的生态学认知,能够助力全民阅读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概括生态信息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信息特征的对比阐述生态信息的特点。以仿生学孵化理论为依托论述生态信息孵化机理,总结信息、生态信息、知识的关系以及了解生态信息知识化的目的及意义,并利用协同理论、突变理论构建生态信息知识化孵化模型,借网格技术为支撑探究生态信息知识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柯健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54-58
综述当前有关信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构建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并对系统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进行解析;以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平衡与发展等关系的分析为基础,提出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准则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构建一套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在内的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要素及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内涵及特征,从系统构成角度分析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及支撑要素,并给出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建设过程角度构建企业信息生态的评价指标,应用群决策方法,结合LWD算子和LOWA算子构建新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对企业信息生态评价指标的应用进行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信息生态位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生态学理论对信息生态位的概念及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等七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信息生态学的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构建信息生态学科理论体系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构建信息生态学科理论体系的科学的方法论基础,进而尝试构建一个包括信息生态学科存在论、本质论、实践论三部分内容的信息生态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Internet环境下信息生态系统(IIES)失衡现象,对信息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用成本-收益范式分析IIES中重要构成要素“人”的行为规则,揭示Internet环境下信息生态系统演化模型(IIESEM)其内在演化动力;根据IIESEM模型,从信息计量的角度,揭示信息生态系统失衡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明理 《图书馆论坛》2012,(4):84-88,119
现有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是以自建、购买、获赠、试用以及网络共享等方式获得数字化信息资源数据库,通过web链接、资源整合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但是它存在着版权限定太多,利用不便、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网络发行滞后、标准不一、容易产生垄断等诸多问题,指出建立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和原始对象数据相互独立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指出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环境影响着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使叙词表的编制方法、技术和手段发生变革;合理、有效和灵活的叙词表编制体系将对网络信息的组织、检索等服务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阐述网络环境下叙词表的协同编制机制,分析网络环境下叙词表的基本特征,以此构建叙词表协同编制平台,对叙词表的编制系统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 在我国科技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中, 以地域为中心的地方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区域性科技网络建设的概况和特点, 提出了区域性科技信息网络的定位研究。对通信网络平台、系统硬软件平台、数据库平台、信息资源开发和区域性科技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创造"共享、重组、再造"的新型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研究者的科学交流模式,是适应科学交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发挥传统图书馆学技术优势,深入挖掘开放存取平台的科学交流服务功能,构建网络环境下科学交流的新模式,是网络时代图书馆走出危机并走向辉煌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图书馆在基于开放存取平台的科学交流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现在知识库中增加构建知识节点图、开展个性化服务、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等功能是图书馆在开放获取环境下促进科学交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信息生态视角下社会网络伦理规约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岩  马捷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4):56-66
[目的/意义]社会网络伦理作为社会网络信息活动中产生的新型伦理,其规约模型的构建较为清晰地描述如何规约信息人、信息技术、社会网络环境,从而为处理社会网络伦理缺失行为提供指导。[方法/过程]明确网络伦理的主体关系和研究范畴,基于信息生态的构成要素,阐释社会网络伦理的概念内涵。在对社会网络伦理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网络伦理缺失行为的主体根源即信息人的责任意识,以责任伦理为理论切入点,构建社会网络伦理规约模型。以“魏则西事件”为例,阐释社会网络伦理规约模型与该事件监管思想的契合度,最后提出基于社会协同的网络伦理规约实施策略。[结果/结论]建构社会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框架,提出基于社会协同的网络伦理规约实施策略,对于引导和规范网络信息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依据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生态化程度测度指标体系,结合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特征,析出政务网络平台信息生态化程度测度指标体系。通过网络平台内容分析、问卷调查及管理者访谈等方法获取数据,对某省政府廉政网络平台的信息生态化程度进行测度,基于测度结果发现该平台存在信息质量、信息人、信息环境、系统协同、可持续发展五大方面存在缺陷。针对缺陷提出优化策略,构建该廉政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图书馆2.0的背景和发展现状,从信息资源、网络技术、人力资源和服务平台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2.0服务模式的构成四要素,从服务平台的设计、搜索引擎的功能、学科专业讨论区的设计、RSS功能和用户My library的建立等6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2.O服务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