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急剧转型,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其中面临高考升学压力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引人关注,尤以“学困生”为甚。基于长期的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践,笔者尝试对其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及如何应对作点滴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结。适当的“自卑”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向上。但是如果过度自卑,就会给我们带来消极和不好的结果。自卑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而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尤其严重。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学困生消除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呢?  相似文献   

3.
学困生存在自卑心理等10种不良的心理问题,要促使他们取得学习成功,必须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方法主要有培养学困生自信心,引导学困生直面失败,鼓励学困生适度参与社交,指导学困生欣赏音乐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学困生”,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学会耐心地等待,从关心他们的成长着手,让他们随时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要善于揣摩他们的心理,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5.
肖华芳 《教师》2013,(26):73-75
调查发现,农村小学“学困生”对英语作业的形式持反对态度,且存在厌学的情绪。为了让“学困生”愿意做、喜欢做、乐意做作业,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优化作业设计: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布置层次分明的作业,保护“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布置团队合作的作业,培养“学困生”的归属感;用合理及时的评价给予“学困生”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6.
笔所说的“学困生”指的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在学习上有困难、思想上有待进步、心理上出现障碍的学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出现了很多的“学困生”,且成逐年增长的趋势。这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比别的孩子更重、更大,有的“学困生”心理问题是相当严重的,他们比别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家长、同学等方面的关怀和帮助。对这部分学生必须加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使“学困生”转化为正常学生,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则有可能使他们丧失人生的信念,从而自暴自弃,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说,转化一名“学困生”胜于培养一名优秀生。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都应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从教的经验谈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本文在深入分析“学困生”表现和成因,全面掌握“学困生”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验,初步探索出“学困生”的预防与转化“五结合”策略,使“学困生”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心理问题是影响学困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心理干预法是解决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最好选择。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关联密切,知识点的难度也随着学段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这导致小学中高段学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建立独特的教学评价机制、完善教学方法等措施帮助小学数学学困生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王伟华 《考试周刊》2009,(36):207-208
虽然学困生的成因和教育转化的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在这热点背后,国内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了对这一类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关注,本文作者针对学困生心理问题中的抑郁倾向问题做了成因和抑制的思考,以期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学校与班级都有“学困生”,从一定程度上说,“学困生”是相对的,甚至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学科“学困生”(学习某学科或某知识点有困难),这就促使我们思考怎样转化“学困生”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教育科学论坛》2007,(5A):54-56
主持人:“学困生”,是分布在众多教学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在追求和谐教育、理想教育的今天,“学困生”问题愈来愈受到理论界与实践层面的关注,但是,关注的效果如何,“学困生”的现实境遇如何,却难以令人乐观。且不说当下的“名校”名正言顺地将“学困生”拒之于门外,单就“学困生”力不从心地跟进学习进度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及其面对教师的种种“另类”关注,就足以令其焦虑、令其悲观,当“学困生”被移位于关爱的边缘,教育的和谐景观被投下一道道挥之不去的阴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进入中学后,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表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如果教学中不采取措施纠正这种现象,就会产生不少“学困生”。造成“学困生”的因素较多,本人主要从教学方面探究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付艳红 《江西教育》2023,(19):58-59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如果“学困生”没有得到及时的转化,就难以跟上教育的步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失去自信,甚至厌恶学习。因此,如何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帮助数学“学困生”克服厌学的心理,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提升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4.
吴瑞 《考试周刊》2012,(24):109-110
中学英语“学困生”在每个学校都存在着,不仅给学困生本人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还是所有中学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英语教师应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原则,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困生”的转化.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继本刊2007年第5期组织了“学困生”关注,到底值与不值”的话题讨论之后,编辑部陆续收到关于“学困生”问题的稿件,并有热心者配合讨论主题,以现场对话的方式,对这一既“旧”又“新”的话题进行了多角度探讨。本期,通过来稿梳理和讨论取样,对“学困生”归因与解困的相关思考作一呈观.以促进“学困生”问题的交流与深入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转化方式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是指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学困生”表现的形式不同.有的是多学科学习困难,有的是单一学科学习困难。教师应从心理健康教育人手,以德育为先导,探寻“学困生”的转化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实践,“学困生”问题已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水平,已成为数学教师的一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促进“学困生”转化的一项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吴秀贵 《时代教育》2007,(7Z):66-67
由于各种原因,数学教学过程中必然出现部分学困生。做好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主要应做到“三不要”、“六引导”,认真对待学困生,让学困生逐渐向学优生靠拢。  相似文献   

19.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教育问题,向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让“学困生”脱困,健康成长,成为未来社会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不仅关系着教育的今天,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教育界对此做了不少积极有效的探讨,笔者从“语文”母语教学的角度,在“创新写作”课题理论指导下,经过在教学一线的实验、研究、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让“学困生”摆脱困境的方法:赏识→爱心→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20.
胡圣才 《科学教育》2005,11(3):63-64
每一位教师都可能面对许多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学困生”。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顺利将其转变成优秀学生,是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起码要求。下面就我在转化在化学学习中的“学困生”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