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坊中学从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入手,在创建和谐平安校园活动中,构建“新三好”评价体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一、深化评价内涵,提升德育层次1.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和谐氛围。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80名教职工,1600多名学生,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以争创“新三好”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成立了“新三好”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新三好评价方案》,做到人手一份,宣传到位。广大教师将对照细则,指导、规范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新三好”的评价,学校通过行政会、…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是“好公民”,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子女”。近日,从武汉市教育局获悉,该市首次评出2787名“新三好”学生。  相似文献   

3.
李艳 《湖南教育》2003,(22):20-20
2003年初,雨花区教育局从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入手,推出了以“新概念”评价三好学生(以下简称“新三好”)的评价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三好学生”评价模式,首次将“三好学生”的评价体系建立在“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的基础上,确立了“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区做好公民”新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中,自觉主动的接受教育。在这项教改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教师必须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纽带“新三好”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而教师则成为连接学校与…  相似文献   

4.
鉴于传统“三好学生”评价标准业已暴露的弊端,而学生评价标准又“兹事体大”,一些地方正积极寻找更合理、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替代物。比如,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就创造性地提出“新三好”学生评价标准:“做家庭的好孩子、做学校的好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类似“新三好”标准,此前也见  相似文献   

5.
《教育导刊》2005,(8):15-15
武汉市中小学三好学生有了新标准。“新三好”与传统的德、智、体“老三好”不同,更强调其个体发展和社会性,要求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子女”。“新三好”标准将从今年春季起在武汉市的部分中小学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05,(6):11-11
“新三好”与传统的德、智、体“老三好”不同,更强调其个体发展和社会性,要求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子女”。“新三好”标准今年在武汉市实施。  相似文献   

7.
滕朝阳 《教育》2006,(10):31-31
鉴于传统“三好学生”评价标准业已暴露的弊端,而学生评价标准又“兹事体大”,一些地方正积极寻找更合理、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替代物。比如,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就创造性地提出“新三好”学生评价标准:“做家庭的好孩子、做学校的好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类似“新三好”标准,此前也见到过,表述上有细微差异,但大体都指向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这三个方面。此种情形,倘说已就“新三好”标准形成共识,似言过其实,但或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8.
评选“三好学生”是中国学校的传统项目。人们总是教导孩子:在学校里要做个好学生,最好能评个“三好”。三好学生几乎成了优秀学生的代名词,三好的概念已深深植根于几代人的心中。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创新,也该给沿用了几十年的三好评选加点新意了。“三好学生”新概念的推出,是德育工作创新的成功尝试。我区推行的“三好学生”新概念的评选标准是: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在学校做个好学生评“三好”的目的不单是选拔出优秀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从中受到教育:怎样做才能当个好学生。开展…  相似文献   

9.
王必祥 《湖北教育》2005,(11):58-59
武汉市中小学三好学生有了新标准,要求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子女。“新三好”以学生逐渐扩大的生活范围以及他们在其间所担任的不同角色.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该标准更彰显了学生的社会性,强调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意义的“人”。  相似文献   

10.
又到了期末,学校里开始评选“三好学生”。“三好”通常是指“德、智、体”三个方面全面发展,但在湖南省株洲市八中,“三好学生”有了全新的涵义和评选标准: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据该校校长曾湘漳介绍,“好学生”的具体标准为“合格+特长”,“好孩子”的具体标准为“勤俭+孝敬”,“好公民”的具体标准为“公德+责任”。记者在“新三好”学生评选表上看到,“新三好”每一项都包括许多非常具体的指标,而且,每一指标都被赋予不同的分值。“好学生”的指标中,除原来“三好”标准中涉及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0分;学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