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洪萍  颜三忠 《亚太教育》2019,(10):50-52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明确了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这意味着合格的法律硕士必须具有职业实践能力。提升法律硕士职业实践能力必须依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必须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外、校内两种,其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重中之重。然而不少高校在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遇到不少困难,影响着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利用政府政策指引,高校与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共建、共管、共享,共同开发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山星 《大学教育》2015,(8):179-180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目标实现需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较可行的模式创新方法有更新传统法学实践教学理念;鼓励高校法学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法律实务;集中力量出版高水平的通用法学案例教材和参考书;充分拓展建设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借鉴使用文明各国法学院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最基本的素养,地方本科院校承载着培养卓越人才的使命,按照"卓越计划"要求,分析自身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清思路,着力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及课程体系,与企业展开合作,解决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诸如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管理及考核评价等方面问题,努力培养土木工程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4.
以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部门对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复合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系统简述了"M+"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总体框架体系,探讨构建适应"M+"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实训方法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了一整套"M+"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设计、教学管理与运行的机制和规范,为地方高校开展"M+"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实施贵州省教育厅"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研究复合应用型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途径,对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培养体系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地方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转型发展为例,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按照"一个适应,四个突出"的原则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计划,构建"一条主线、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领域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结合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设与改革,在分析当前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由此建设满足采矿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工程法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供借鉴,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并多次邀请学校及实务部门相关人员召开座谈会,制定了一套工程法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使法学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有机结合,并采取“3+1”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突出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着眼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法律职业人才,改变千篇一律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特点,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意味着我国法律人才培养面临着重大变革。如何从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理念、目标的确定,培养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着手.探索一套适合各高校改革的卓越法律人才培齐体系,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培养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为达致该目标,涉海高校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解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目标,从实践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两方面,分析实践教学现状,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卓越人才结构中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类型。把人力资源管理、卓越人才、人才培养等理论与系统管理理论相结合对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理论内涵、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合理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特色的实习实训平台,创新实习实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等四个方面改进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背景下,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坚定的法治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强大的法律实践能力的卓越法治人才。目前,地方高校在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上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安排评价体系不健全、"双师型"教师匮乏、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地方高校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8):215-218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结合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的改革实践,从校外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实践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质量形成的重要环节。基于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对高职教学质量形成过程中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提出"四原则"、课程设置"四模块"和实践教学的"四为主",对于构建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提出并启动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强调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为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财经类院校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炼财经法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突出财经法律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