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机器人初步知识》的内容,被作为校本课程《机器人》的入门课来进行授课。主要目标是增加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并没有一些概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知识。但是本节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和铺垫,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下面的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鉴于教学的需要。本节课的重点调整为机器人的算法分析,而把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了解只作为课前预习内容。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初步知识》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本节的主要目标是增进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做好铺垫。教材将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了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把对机器人算法的分析只作为拓展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为《追寻守恒量》,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引入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学习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本章第一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本单元通过"谈论日常作息时间"这一话题,让学生学会用at加具体的时间点来表达时间,描述自己和他人一天的作息。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新授课,听说为主。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新授课,主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课标内容进行解析,结合图文材料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相应的人地关系;结合图文材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出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不同.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该教学设计为本节的第1课时.本章编排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后、区域地理之前,既是对之前知识的总结升华,又对后续知识起到引导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梅 《生物学教学》2008,33(9):27-28
1教材分析 1.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花的结构和类型”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本节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节,而且是具有关键性的一节,因为花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识别花的结构,是学生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础,是识别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三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以“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以“渐变”的图示引领学生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第一课时Story Time板块。本单元的话题是New Year,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本节课教学玩具类单词doll、ball、robot以及询问、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保存搜索到的有用信息”,本节主要讲的是从因特网上搜索信息之后,对所搜索的信息进行保存。这也是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所以在本章乃至本册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分析1.本课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课题学习内容,总课时2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体育比赛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对于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非常重要。教材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1)注重类比,做好从方程到不等式的迁移。(2)突出数学建模思想,反映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联系。(3)加强探究性学习。(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2.本节课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也是本章最后的几节内容。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我作了分步处理、化整为零的设计,考虑问题的难…  相似文献   

11.
一、案例背景 1.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第一课,掌握了horse,lamb,cow等表示动物的单词,以及“What are they?They are…”等句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在复习必修课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的力学问题.通过这一章的教学,应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能够按照这一基本思路和方法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这是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完成这一要求,对学好其余力学知识以至整个选修课内容都有重要意义. 单元划分本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1.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属于预备知识. 2.第二单元;第二节至第四节,主要是复习必修课所讲内容. 3.第三单元:第五节、第六节,主要分析和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以及连接体问题,是本章的重点. 最后一节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是选学  相似文献   

13.
迟金华 《地理教育》2010,(10):30-31
一、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的概况”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有清晰的认识。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四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内容简介:氮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Ⅴ A族,包括 N、P、As、Sb、Bi 五种元素,本章着重学习氮和磷,特别是氮及其化合物。本章教材共七节,按其内容,可分为三个小单元:第一单元:第1~3节,着重学习氨和铵盐。第二单元:第4~6节,着重学习硝酸和硝酸盐。第三单元:第七节,磷、磷酸、磷酸盐。二、学习计划:本章采用小单元教学法,以学生自学、实验、讨论为主,教师重点讲解。学习本  相似文献   

15.
说课是近几年来中小学教师常用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它由“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的说课三环节构成。通过说课 ,教师可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说教材”,是说课的第一步 ,教师需高屋建瓴 ,从更高的视点来把握本章本节内容 ,一般各科教学大纲、教学参考均对教材有长篇分析 ,教师可以参考借鉴。“说教法”,是说课的第二步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从众多的常规教法中选择一种适合本课的教法或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创新。“说学法”是说课三环节中的最后一环 ,常常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步 ,因为学生千差万别 ,即使是…  相似文献   

16.
张林 《物理教师》2000,21(4):12-12
现行物理教材必修本(第二册)第八章“光的本性”中的第一节“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是较难教的一节内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条:(1)本节内容基本上是叙述微粒说和波动说的发展史,没有练习量,课堂时间显得多了,出现“没事干”的现象.(2)有些教师不重视本节内容的教学,认为各类考试根本不会考查这些内容,因此上课时照本宣科,上不出新意,从而心理上惧怕上这节课.(3)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不足,甚至把本节课当作是听历史故事,弄不清楚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 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对本节课的处理出现了两…  相似文献   

17.
【教学背景】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这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B Unit 2 A Telephone Call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该单元的PartA。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及一氧化碳是学好本章教材内容的核心,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直接关系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一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好坏,同时学好本节内容也会对"碳的单质"有关知识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并对本章第六、七、八节有机化合物组成成分的推断及燃烧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可以说,"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的(1)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门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中专工科通用教材(黄伟民主编)《物理》(上册)第七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中的第二节。本章内容是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教材第一节主要讲了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以及振幅、周期、频率等概念。同时,通过对弹簧振子的研究,交待了简谐振动的意义和特征,简谐振动的动力学公式f=-kx和周期公式。本节课中,教材以单摆的小振动(摆角θ≤5°)作为简谐振动的特例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简谐振动有更深人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导出有实际意义的周期公式。另外,由于单摆演示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