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巧妙导入,初读感知 (板书课题,生高声读) 师:看到<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个题目,你希望知道些什么? 生:这种"课本"指的是什么? 生:为什么"课本"前要加上"绿色的"三个字? 生:怎样才能"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生:"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能像打开语文课本一样,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感受到精彩的内容,获得美好的享受吗?  相似文献   

2.
第一课时:自读·练习·讨论[上课]师: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文《察今》。(板书课题)“察今”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儿选来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阅读课本注释①。生:(打开课本,自读注①。)师:课文是从什么地方选来的?生:是从《吕氏春秋》里节选来的。师:《吕氏...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国标本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孙友田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文题蕴涵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  相似文献   

4.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片断:师:请听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播放课文第二小节的范读录音)  相似文献   

5.
好课涉及的因素很多,课堂评价尺度也已走向多元———新“课标”是尺度,学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动态生成的效果是尺度,听课教师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潜在的尺度。那么,透过这些表象的“尺度”,新课程理念关照下的语文课堂是否还应该具备某些本质性的价值追求?没有“围场”的课堂让我们看看周益民老师教学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师: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生: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生:不对,大自然里也有红花、彩霞呀,并不完全是绿色的。师:说得有道理!那么诗人为什么偏要说它是绿色的呢?…  相似文献   

6.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荫。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新学期的第一天,我正在指导学生朗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苏教版第9册第一课)。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召唤学生热爱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霸王式的对话“”、放羊式的对话”屡见不鲜,那么真正的对话是什么?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下面就一则教例中的“对话”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第十册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课文满怀激情地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充满生气、美丽温馨的大自然画面,当我们身在其中,身临其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一定是感慨万千!如果是你,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生:我最深的感受是远离城市的喧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尽情地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尽情地欣赏那里的美丽风景。师:看来你…  相似文献   

8.
1利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如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采用情境教学法,首先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图,有树林、小溪、竞相开放的花儿以及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接着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国标本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孙友田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10.
孟尔琴 《小学生》2010,(4):55-55
【原音呈现】 案例一: 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大自然里蕴含的知识,读出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内心美好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正>一、阅读、梳理、对比——中心句里有秘密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花钟。(师出示图片)师:这个图上,花在哪里?一起指给我。(生指图下面的“花”)师:钟在哪里?(生指图上面的“钟”)师:上面表示时间的大的,我们叫钟。小的叫——(指手腕表)生:表。师:花和钟有什么联系呢?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是花钟?这篇课文围绕花钟写了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12.
“小数加减法”的起始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开头的——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3页,谁能站起来把例1读一遍?生:(一生站立,并朗读例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8.5公斤。第二小队采集了21.5公斤。一共采集了多少公斤?师:这道题是叫我们求什么的?生:叫我们求“一共”。师:既然叫我们求“一共”,这道题应该怎么算?生:用加法算,列成算式18.5+21.5。  相似文献   

13.
片断1引导自学教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些例子,如3×、×、×等,学生试做之后——师:在计算中,你们注意到有什么特别的现象?生:每题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师:这种现象在数学中可取个什么新名称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3页前6行。学生阅读课本,并与同桌交流后汇报。师:通过自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生:认识了“倒数”。师:请你们说说什么是“倒数”?学生复述教材中倒数的定义。师:请结合黑板上的例子具体说说,谁与谁是互为倒数?生:因为3×=1,所以3是的倒数,是3的倒数,3与互为倒数。师:说得真好。还有谁愿意用黑板…  相似文献   

14.
人人是我     
先生解释“我”字道:“我,就是我。”志成记在心里。 下午,放学回家,他爸爸打开课本指着“我”字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5.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16.
参加过一次教学研讨会,老师们围绕教师该不该离开书本组织教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老师说:“H老师一堂课只在快结束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下,这容易造成误导,让学生觉得课本作用不大。”有的老师说:“我看课本也没什么内容,照书本去学,根本没多少东西可学的,即便分解开来,讲解细一点,学生也会腻烦,不感兴趣。课本上提供的无非是个例子,H老师换个例子有什么不可?”  相似文献   

17.
最近教了《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我感触颇深。大自然如此绚丽多姿,可如今我们的孩子亲近自然的本能却令人堪忧。对于每个人而言,少年时代是最值得回忆的人生一部分,成长的岁月里人们可能会忘记很多东西。而现在,我们在钢筋森林里生活的孩子缺少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不会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妙处。  相似文献   

18.
33《大自然的语言》文科教学片断评析(33~35)片断实录师: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先请大家不看书,猜一猜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学生猜测后,教师让他们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师:这三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归纳。生:这三段文字写了什么叫物候和...  相似文献   

19.
正从整体上看,小学语文苏教版五上第二单元显然是以"观察自然"为主题的。但细究每一课又似各有分工,分别指向于"观察自然"主题下的不同维度。第一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充满了吸引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的诱惑,旨在激发学生打开大自然之门;第二  相似文献   

20.
最近教了<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我感触颇深.大自然如此绚丽多姿,可如今我们的孩子亲近自然的本能却令人堪忧.对于每个人而言,少年时代是最值得回忆的人生一部分,成长的岁月里人们可能会忘记很多东西.而现在,我们在钢筋森林里生活的孩子缺少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不会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妙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