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香苗 《出版参考》2006,(3S):4-4
《出版参考》:中国出版“走出去”是近年来总署一直推行的发展战略,请您谈谈出版“走出去”对中国出版界的意义如何? 张福海:“走出去”战略是中央的既定方针,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介绍中华优秀的文化,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中国出版业的结构调整,培育外向型和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企业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在内容建设、对外翻译、合作出版、版权输出、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实践,对于区域出版“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以陕西省地方出版社2016-2021年入选“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中国主题图书为研究样本,分析与总结陕西省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的出版现状和实践特征,提出推动中国主题图书高水平“走出去”的区域出版路径,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精品主题图书“走出去”;增强选题叙事融合,助力构建“走出去”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对外翻译合作,扩大主题图书版权输出版图;深化平台国际化建设,拓展主题图书“走出去”渠道。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影"走出去"工程和产业化改革十多年来,内地市场强劲增长,海外扩张乏力,"走出去"工程脱节于国内市场发展。政府规制政策的主轴,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多元化资本进入,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辅以强制性的市场保护。然而,政府产业政策在电影制作环节、发行放映环节和"走出去"环节的国际国内关联规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灵,这加剧了我国电影产业国际国内两极化发展态势。如何构筑起我国电影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动力机制和能力体系,关系着我国电影产业的理性发展。对于以西方市场为目标的产制战略来说,均衡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吸引力,对政策实行分类补贴,将是未来电影"走出去"政策体系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期间中国图书“走出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在海外图书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十三五”期间中国出版企业要继续努力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国际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影视产业“走出去工程”10年的绩效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春阳 《新闻大学》2012,(2):110-117
2011年是我国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工程”的第一个10年.以影视产业中代表性的动漫、电视剧与电影产业为比较分析的样本,对过去10年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得失进行反思可以为接下来的文化走出去战略制定提供参照系.我们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天然资源优势在于大国国内市场规模.但是,现有“走出去工程”主要集中于国际贸易环节的扶持与突破,而忽视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均衡发展对于国际竞争力培育的重要性,导致国内市场管理价值取向与国际市场取向相背离,“走出去”并非基于竞争力,而是以对于非主流区域市场的非营利性输出为主.因此,面向未来,如何通过开放竞争的产业环境的培育,均衡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发挥我国大国国内市场规模优势,这应该是“走出去工程”下一个10年价值取向变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07,(9X):7-7
“成功学”图书畅销暴露时代病;“走出去”,究竟该怎么“走”?“90后”作家需要包容和鞭策;10年译20余本哲学名著“翻译狂人”被指糟蹋名著;版权输出太被动?中国文学出国门急需优秀经纪人;恐怖小说迅猛发展专家称不可沉迷。  相似文献   

7.
谭天 《青年记者》2008,(7):24-26
在2007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广东电视台张惠建台长题为“开创广东电视产业的蓝海”的主题演讲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广东电视台的“蓝海战略”体现在两个方面:新媒体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广东电视台的“走出去”战略就是实施中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2001年12月24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开始实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大力推动影视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在短短的几年里,中国广播影视频频走出国门,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加强了全球覆盖。中国影视节目更是通过各种渠道进军海外,不少优秀作品频频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然而,在这片熙熙攘攘之中,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走出去”尚在起步,“走进去”任重道远。离走进国外主流社会,实现全球有效传播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我们从传播观念、传播渠道、生产经营等方面认真审视我国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8.
出版走出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工程,而“五力”建设正是新时代背景下这一工程的目标导向与重要抓手。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和国际舆论力是出版走出去的最高诉求,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则是着眼于出版走出去的内涵建设。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关键在于有效出版;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要着眼于增强出版走出去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形象的亲和力,出版应力破刻板印象;增强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出版应重构话语逻辑与叙事策略;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则出版要提升舆论场的控场能力。  相似文献   

9.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24-24
很多人说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一把手工程”这个词,因为“一把手”总让我想起“一把抓”.每个CEO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信息化在被这一把抓的时候,会不会从指缝中滑落出去。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中国广播“走出去工程”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突出的表现在:频率境外落地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走出去手段和途径不断拓展;走出去效果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推进走出去工程,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广播的走出去工程是指通过境外发射设施用中波、调频等手段,就地播出我节目的工程,也叫落地工程。它与我对外广播通过境内外大功率短波、中波发射台、转播台播出的大面积覆盖的无线广播相辅相成。它有易于收听、音质好、容易进入当地主流社会等优势,被各国,特别是西方国际广播广泛采用。一、广播“走出去工程”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广播走出去工程,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广播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广播对外工作的重中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会选择收购而不是设立分行的路径“走出去”?并且收购的是比自己小这么多的美国银行?  相似文献   

12.
张彤  蔡斐  周宇 《编辑学报》2019,31(3):242-245
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要求科技期刊“走出去”,在世界舞台与国际科技期刊同台竞争。为探索中国科技期刊“走出去”路径,以航空航天科技期刊为例,介绍当前该类期刊“走出去”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中英文刊的不同角度出发,阐述航空航天学术期刊“走出去”的可行路径,同时辅以案例分析,验证所提路径的有效性。强调“走出去”需要强化保护版权意识。这为探讨中国科技期刊如何“走出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6,(48):I0006-I0007
亚洲国家与中国地理相连,文化相近,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成为首选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4.
优秀外版书的引进来促进图书市场细分,带来许多新的图书品类,让国内出版社有机会与国际出版机构在合作中寻求发展和突破,也给图书的作者提供多维视角和创意思路,还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版权经理人.“引进一借鉴-原创—走出去”是国内众多出版社近些年实施并且证明有效的“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家“走出去”作为文化“走出去”工程的重要一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在亚非拉国家取得明显的效果.文章从文学图书的海外推广入手,总结了中国作家群的“走出去”工作,从打造世界性作品、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及拓展推广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从拓展业务、开拓渠道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作家“走出去”对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和文化思想的重要传播和交流平台,在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并推进我国学术国际影响力的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存在的问题,从树立国际办刊理念,挖掘中国特色议题;提高英语翻译精确度,打造高端翻译人才队伍;突破期刊管理经营模式,实施快速出版发行战略;搭建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开拓中国数字期刊市场四个方面阐述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实践路径,以期全面实施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战略,进而全方位提升我国学术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6,(48):I0002-I0002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五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18.
一.为什么要走出去笔者本来以为这个问题不用再赘述了,但在就中国传媒业的走出去问题与业内有关人士交流时,发现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差别很大,有的人认为现在中国的传媒没必要走出去,在国内好好的,为什么要走出去呢?有的人认为,中国传媒首先要影响中国人,走出去影响谁呢?也有的人认为,就是要走出去,首先也得在国内做大之后再走出去(有点儿像攘外必先安内的论调)。还有的人认为,这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的,像美国那样,经济上发达了,文化产业自然也就走出去了。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8,(1):8-9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中国出版“走出去”八项优惠政策;《进出境印刷品及音像制品监管办法》  相似文献   

20.
刘玲武 《出版科学》2010,18(4):111-112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强,为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战略方针。“走出去”出版战略重点强调的是出版内容的“走出去”,即通过大力开展图书版权贸易,带动中国文化创新,推动发展,促进“走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