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道德灌输     
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是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其中确实包含了许多合理的因素,但相对主义的价值基础却又把其推向极端。我们所检讨的灌输是教条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灌输方式,更与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是有原则区别的。道德灌输要坚持适度知识灌输与道德能力培养相结合,突出主体性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22,(1):85-88
无灌输道德教育相对于道德灌输而言有其突出特点和独特优势,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道德灌输的一种有益补充。当前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道德灌输的同时把无灌输道德教育运用于高校专业英语精读教学十分必要,就教师个体而言,必须转变育人观念、挖掘德育素材、探索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没有灌输的道德教育何以可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目的是要树立一种道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论--没有灌输的道德教育,为此,该书的作者在对道德、道德教育和灌输等基本概念进行语义分析的前提下,在批判并综合几种作者认为有借鉴意义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整合性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无论是对于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还是实践,该书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范式转换与路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正处于从灌输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的门槛上,一种生态型的道德教育形态正初露端倪。道德学习论是完成这一转换的启蒙者,它赋予了道德学习的内容、起点、主体、状态和方式以全新的意蕴,催生着生态型道德教育形态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扑土、生根。道德学习论始于对灌输论的回眸和澄明,它既要从灌输论中汲取营养,又要奋力重建自己的理论支点。诉诸直觉,培育关怀,倡导元学习,珍视不确定性,构建道德文化生态是道德学习论思考道德教育、创新道德教育理念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5.
灌输就是对学生晓之以理,就是输送和传授。灌输对于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是必要的。学生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需要灌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道德知识的灌输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灌输也是形成学生优良品德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我国中小学德育课改革不拒斥灌输。  相似文献   

6.
论灌输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宁娟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1):68-70,56
灌输作为一种方法,其本身无所谓好坏。将灌输等同于“强制灌输”、简单化为“知识传授”以及对灌输一词理解的“西方化”倾向等错误是拒斥一切灌输的原因。在道德教育中,灌输作为一种方法依然发挥着作用,这是德育对象提高道德判断水平和道德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在道德教育中,灌输作用的发挥必须是在理清灌输含义及正确实施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7.
杨启华 《教育探索》2008,(12):98-100
从德育所具有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角度分析,道德灌输既有合理性,也存在不合理性。道德教育中的灌输与反灌输处于不断协调之中。为兼顾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避免灌输与反灌输之间的争端,应该力求做到道德教育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道德教育的适应与超越目标的统一。道德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更为根本。道德灌输只有在不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重返生活世界:走出道德教育"灌输"的困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无论是道德灌输的“美德袋”显性模式还是提倡“情景引导”的隐性模式都不能解决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剥离的现实。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生活世界理论以“交互主体论”为基础,强调道德教育对生活世界的主体参与式回归,摆脱了“道德灌输”理论在实践中的困境,这对于面向新世纪的道德教育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走出困境:“无灌输道德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惠 《教育探索》2005,(4):80-81
我国当前的德育困境,既有社会根源,也有教育自身的问题。对“灌输”的过分迷信和依赖.是德育工作缺少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倡导“无灌输道德教育”,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各种道德准则能够顺利地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增强德育的实际效果,帮助德育从当前的困境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10.
道德灌输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需要,存在诸多的问题。但在道德教育中,灌输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正确理解和改良灌输,使其在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德育灌输是教育无视受教育身心实际,通过简单强制方式向受教育传递社会认可的思想观点、政治信条、道德和行为规范,试图使受教育无可选择地接受这些观点和价值规范的方法。德育灌输经历了教务化专制型和权威教学型两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征不同,其影响因素也各异。  相似文献   

12.
灌输在中西方德育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着不同角色。在西方德育实践中经历了宗教式灌输、进步主义教育反对灌输和灌输的再回复,在中国德育实践中经历了小农经济宗法等级制的灌输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性德育兴起与灌输的矛盾。通过中西方德育历史的回顾与比较,可以明确灌输的价值所在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 A Theory of Moral Education, Michael Hand claims that a directive moral education that seeks to persuade children that a particular conception of contractarian morality is justified can be undertaken without falling foul of the requirement not to indoctrinate. In this article, we set out a series of challenges to Hand’s argument. First, we argue that Hand’s focus on ‘reasonable disagreement’ regarding the status of a moral conception is a red-herring. Second, we argue that the endorsement of moral contractarianism and the prohibition on indoctrination pull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if contractarianism is sound, then teachers or governments should be less worried about indoctrination than Hand suggests. Third, we argue that moral contractarianism is mistaken; teachers should look elsewhere for guidance on the moral norms and principles towards which they should direct their pupils.  相似文献   

14.
灌输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灌输理论有其存在的历史条件,我们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随着时代的发展,“灌输”在现代德育中趋向弱化。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对“灌输论”最有力的质疑是“不道德论”。“不道德论”的立论是“无灌输道德教育”,“国家对道德中立”和“教育中立”是其理论支柱,是代表着自由主义立场的教育思想。面对着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对“灌输论”的质疑,任何语义上的辨析都是徒劳的,因为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在本质上质疑任何教育权力,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灌输”。因此,任何对“灌输论”立场的退缩,都是在向自由主义教育靠拢,同时也就是放弃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权力观点的坚持。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n account of moral education grounded in Zagzebski’s recent Exemplarist Moral Theory and discusses two problems that have to be solved for the account to become a realistic alternative to other educational models on the market, namely the limited-applicability problem and the problem of indoctrination. The first problem raises worries about the viability of the account in ordinary circumstances. The second charges the proposed educational model with indoctrinating students. The main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how an exemplar-based account of moral education can handle both problems without compromising its structure and upshot.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社会转型期的影响"、"职业教育注重内涵发展"、"功利性职业教育的‘遮羞布’"、"提高经济竞争力的要求"四个方面的影响,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职业教育的重视。开展好道德教育就要转变道德教育观,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目中有人",意识到道德教育是生活,而不是灌输。  相似文献   

18.
“灌输式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复杂问题.从西方教育史的发展来看,有些教育学研究者把“灌输式教育”直接等同于灌输而加以批判.这种批判具有积极意义,廓清了教育与灌输的联系与区别,但也有其局限性,对“灌输式教育”的一些缺点做了过度的、放大的宣扬.  相似文献   

19.
灌输理论是我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之一,坚持灌输理论是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灌输理论固然重要,但在其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把灌输与强制灌输混为一谈。灌输主体和客体应打破传统"强制灌输"的错误思想,既要发挥灌输主体的主导作用,又注重灌输客体的主体作用,增强双向互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