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指组织和改造先前已经获得的知识,使之适合当前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创造潜能是每个大脑健全的学生都具备的,要使这种潜能变成一种创造能力,关键在于引导、激发、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表现为学生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在阅读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个性化阅读,引导归纳积累和进行创造性复述,教师还可在想象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看图习作、续写故事和假设法构思习作中,鼓励学主奇思异想,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陈爱民 《现代教育》2003,(20):39-39
避免片面追求高职升学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对职校实施“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至关重要。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实现自我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它主要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发散性和思维能力的独创性。实践表明,每个学生身上都潜伏着自己的创造力,我们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对这种创造力的开发,在这方面,我有意识地做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占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为初中语文考察范围内的部分具有较为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从初中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讲,第一应当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使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具有全局观,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初中语文创造性阅读。第二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第三是利用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融为一体,通过课外阅读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创造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孙艳 《学周刊C版》2010,(11):171-171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指组织和改造先前已经获得的知识,使之适合当前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心理学家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适合的学科之一。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创造潜能是每个大脑健全的学生都具备的,要使这种潜能变成一种创造能力,关键问题是要引导、激发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思维,是指一种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某一问题的思维能力,它是多种思维形式综合作用的结果。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关键在于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勿庸置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便成了“课堂教育素质化、素质教育课堂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7.
胡卫华 《考试周刊》2011,(34):46-47
在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被推到了首位。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思维发展质变期,是智力发展的新起点,他们的逻辑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其智力能否质变和发展,关键在于教育,而对于地处边远落后地区、课外阅读条件差、知识视野相对狭窄的农村中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应引起教师的关注。语文作为各学科的基础,它必然要担负起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责任,在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是思维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本文主要对农村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上,就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是新颖的,独到的,而不是对已知方法的模仿与重复.在教学实践中,我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几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沧源县教育局教研室冯嘉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本文仅就小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谈几点看法。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结合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阅读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究性阅读中,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在探究性阅读中,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创造性;在进行广泛的探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与延展性。  相似文献   

11.
陈海燕 《考试周刊》2014,(99):71-71
<正>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它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的两个基本方面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封闭状态逐步到开放状态,如果一味地重视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形成思维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较大的消极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做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及方法传导,而是通过数学教学在掌握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通过重视知识原理教学、采用引导发现教学、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和强化思维训练的探讨,阐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指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具体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思维能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 ,也是构成语文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的核心因素。因此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就要重视在读写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贯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读写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 ,通过句、段和写作特点的分析、引导 ,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在深入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形象来展…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性思维是占主导地位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现借用王国维的说法来谈我是怎样运用“自学思考题”来引导学生进入发散性思维三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创造型的人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我们教育教学的最高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贯穿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下面我结合小学生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是培养创造精神,增长创造才干,训练创造性思维,激发创造热情,开展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教育,也就是开发每个人或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的教育。创造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能力,而创造思维能力则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此,以提高创造思维能力为中心目标的创造思维训练在创造教育的诸多形式中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创造性思维训练更为有效呢?实践证明,在辩论中训练创造性思维最为可行,最有实效。  相似文献   

17.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民勤县四中靳建设逆向思维是人类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具有较倾向、常规思维更高层次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特性。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物理规律的因...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核心。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调动学生兴趣入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启发,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贯穿整个课堂,同时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一般说,每个智力正常的人都组藏着创造的潜力。而旨在开发人的创造潜力、培养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就是创造教育。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所进行的创造教育—中,一般都是采取这样一种形式:寓创造教育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这是开展创  相似文献   

20.
翁丽君 《现代语文》2006,(5):102-102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故乡》一文在初中第三册中教学)。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想许多老师也告诉学生闰土长大后的景况。但我认为这是我们突破教材的关键点,利用几分钟时间还是不够的。《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增加阅读量?怎样把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我通过延伸课外阅读《故乡》一文,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人物形象,揭示社会本质,真正实现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和谐相接。鲁迅迅先生的《故乡》,是通过三组对比来揭示作品主题,反映了我国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的凋敝和农民遭受残酷压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于是我引导学生从形象的对比入手,在形象的对比中层层揭示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