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益智类节目在我国急速升温。受众的角色经历了一次次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受众正在从被动的接收者成长为主动的参与者。益智类节目也在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革新。受众和节目在互相影响中不断成长,受众的选择使得节目品质更高,节目的高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受众的业余时间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新闻类节目是各电视台的主体节目.如何让新闻类节目更为吸引人,更为广大受众接受,成为很多电视台改革的目标,目前,电视新闻资讯类节目一改往日的模样,收视率不断提高,这其中语言风格上的改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民生新闻"成为社会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随着新闻本位和受众意识的确立和增强,民生类节目在大众传播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近年来电视画面中出现了一大批突破传统电视思维的新节目,其中以民生类新闻资讯节目最为抢眼。  相似文献   

4.
李艳军 《考试周刊》2013,(74):26-27
电视专题类节目因其节目时间较长、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选题广泛而为受众所关注。而同期声的运用,则是电视专题类节目实现纪实手法的必然表现形式,是增强观众对新闻传播信任感的有效手段,是使新闻传播向思辨性升华的重要环节,是增强艺术感染力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人物访谈类节目是受到所有媒体重视的一种节目形式,近年来,许多网络媒体也开始设置人物访谈类节目的视频、文字直播,较为权威的门户网站都有人物访谈专栏,然而没有一个门户网站的访谈节目成为明星节目,受众关注度也不高.文章以新浪网、人民网等我国较为典型的门户网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门户网站人物访谈类节目的问题:节目形式单一、节目宣传度不高、缺乏专业主持人等等,并且综合网络传播特点以及网络媒体受众心理和人物专访节目要求,提出来改进网络人物访谈类节目制作的建议,从而使其成为网站树立自身特色,制造品牌效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刘飞 《华章》2012,(29)
近年来电视情感调解类节目走红,随着节目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意缺乏,该类节目发展至今已经泛滥成灾,观众牧视疲劳.本文对情感调解类节目走红原因进行了剖析,并试图找出该类节目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7.
方言类节目的存在有其自身的传播特点,不同的语言风格对受众具有一定的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力。首先,特色化语言吸引传播受众,本土化节目内容贴近受众,角色化主持人融合受众。但是,也存在演出节目内容欠提炼,节目传播受众理解片面,语言报道的播报形式媚俗化三重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8.
方言类节目的存在有其自身的传播特点,不同的语言风格对受众具有一定的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力。首先,特色化语言吸引传播受众,本土化节目内容贴近受众,角色化主持人融合受众。但是,也存在演出节目内容欠提炼,节目传播受众理解片面,语言报道的播报形式媚俗化三重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经济的发展导致方言类节目的兴起;社会发展为方言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方言节目能够比较好地切入受众民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心理积淀,为本地文化提供了一次身份认同的机会;方言类节目的生活化、平民化,对特定受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方言节目的存在具有合理的法律空间。这些都是方言类节目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融合趋势下,电视媒体面临诸多竞争压力和挑战。电视节目随着受众文化水平、欣赏水平的提高,对主持人自身的形象建构也提出新的要求。新闻类节目作为电视媒体传播中最重要的节目类型,对主持人的要求则更高,采、编、播一体的记者型主持人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本文以新闻节目主持人张泉灵为例,从在新闻现场和在演播室两个角度分析了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把握,提出记者型主持人在形象建构上需要具备高度的新闻责任感、扎实的文化功底、极强的现场驾驭能力和过硬的主持人基本功,并对记者型主持人的培养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教育类节目因内容过于单一,没有竞争力,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适合青少年收看的教育类节目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江苏教育电视台《成长》栏目的为例,来分析青少年类教育节目的特点及定位,并提出关于该类节目的建议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从2012年1月1日起实行的"限娱令"对各卫视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各省级卫视对于节目调整力度大,娱乐节目总体播出量下降,在保留固有王牌节目的基础上,对节目的内容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新的魅力;同时也开发研究了一批新的节目类型,职场类节目以及引进类节目成为卫视"新宠"。在卫视娱乐节目的"转型"过程中,媒体应通过科学分析受众需求,做好节目编排,实行差异化创新与改革,打造娱乐节目的特色品牌,科学谋划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徐震  李英 《华章》2013,(17)
近年来,民生新闻在呈现出长足发展的同时,一些如内容低俗、肤浅、只重视反面题材等问题也暴露出来。民生新闻该怎么发展,笔者认为,除了树立“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本取向”以外,对照“受众本位”的要求,电视媒体应在研究受众、了解受众上多下工夫,并以此作为办节目的依据和标准,培养受众,提高受众对节目的忠实度,以此促进节目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从2012年1月1日起实行的"限娱令"对各卫视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各省级卫视对于节目调整力度大,娱乐节目总体播出量下降,在保留固有王牌节目的基础上,对节目的内容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新的魅力;同时也开发研究了一批新的节目类型,职场类节目以及引进类节目成为卫视"新宠"。在卫视娱乐节目的"转型"过程中,媒体应通过科学分析受众需求,做好节目编排,实行差异化创新与改革,打造娱乐节目的特色品牌,科学谋划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闻类节目是城市电视台的立台之本,而民生新闻则是提高收视率、扩大电视台新闻类节目影响力的主角.近年来,各地的民生新闻类节目纷纷上马,但出色、出彩的不多.真正想做好一档民生节目新闻,主持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把主持人打造成栏目最好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6.
谭超华 《考试周刊》2010,(30):49-50
在分众化已成为现实的媒介环境下,生活服务类节目不得不在节目内容、制作形态和主持风格上进行策划创新,以符合越来越分化的受众群体,同时努力争取更多的潜在受众。本文以央视《天天饮食》栏目为例,对分众化背景下的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策略定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背景简介】2011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各卫视频道在晚上黄金时间,每周娱乐节目不能超过两档,此外各台必须设一档道德建设类节目,选秀节目数量也将严格受限。  相似文献   

18.
《实话实说》十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不仅创造了高收视率,还填补了我国谈话类节目的空白,本文试图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其“叫好又叫座”的原因。但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同等谈话节目也层出不穷,《实话实说》作为“老大哥”也同样面临着收视率低靡的尴尬局面,作者从主持人,受众细分,节目品牌化经营三方面分析谈话节目应如何留住观众,同时也希望能为谈话类节目未来发展提出设想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壹周立波秀》的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主持人新闻娱乐化,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人生经历复杂传奇,本人个性张扬、语言犀利,作为节目主持人,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节目内容新闻娱乐化,该节目对时下热点新闻信息进行娱乐化解读,一针见血,满足了受众的"泄愤欲";节目形式新闻娱乐化,此节目以中产幽默的精神搭配老上海风格的舞台进行演绎,经典又时尚,颇让受众耳目一新。这三者使其具有独特的新闻娱乐魅力。与此同时,该节目要保持足够的生命力,则要细化市场,准确定位,不断在内容及形式上保持创新,避免陷入单调乏味僵局,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20.
自谈话类节目出现在各维吾尔频道以来,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众多受众,这些节目已成为频道的重头戏。本文从新疆电视台制作的,有着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维吾尔语谈话节目入手,考察这些节目现状,从而提出了这些节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