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在临床上观察到的一种人体特殊的生理现象——经络感传现象.经络中的“经”指的是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而“络”指的是络脉,是网络,经络系统的分支。气功锻炼和治病的关键是,要使“气”贯穿全身,意到气到才能有作用,然而“意”到“气”到是直接通过经络系统来完成.经络运行受阻,人体气血运行就不畅,气功锻炼本身就是通过练功疏通经络,所以经络学说也是气功锻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舒佑辉 《武当》2005,(12):15-16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经:经系径路,譬如途径,贯通上下,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络是脉络,譬如网络,它比经脉细微,纵横交错,网布全身,是经络系统的分支部分。经络与人体五脏六腑密不可分,经络中的经气,源于脏腑之气。所以,经气的虚实,又决定于脏腑的盛衰,人体通过经络的作用,把所有的  相似文献   

3.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即筑基功。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支。它们如同罗网维络,遍布全身,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支百骸,沟通内外,联系表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功能体系,使肌体内外上下统一协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说。练马步站桩功,就是通过调整和保持特定的姿势,加速经气的运行,使周身的经络畅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从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五)气血流注十二经脉在体内各有所属,络于一定的脏腑,阳经属腑而络脏,阴经属脏而络腑,组成表(阳)里(阴)相结合的关系。各经之间又相互衔接,成为全面运行的主要通路。其中有一定穴位。是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沿着一定的方向循行。其总的循行交接规律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5.
足区:《黄帝内经》指出:“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阳气起于五趾之里。”“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说明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是阴阳经脉气血会合联络的重要部位,与经络气血阴阳关系密切,十二经脉的脉气散布,以足为根,以足为本。足部是人体经络循行与腧穴分布最为集中的部位之一,正经六条在足上,一只足有38个腧穴,原穴是原气驻留地,其中太白、  相似文献   

6.
经络学是研究人体脏腑功能状况、气血行通规律和筋骨活动强弱的一门科学。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它们内属脏腑,外络支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把内部的脏腑和外部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人体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身体各系统器官,如果出现病变或损伤,脏腑气血所属的经络运行部位就会出现麻木、肿胀、疼痛异常等症状。因病制宜,辨证施治,是经络疗法的基本思路。 武术套路中包含着翻腾、跳跃、跌扑、平衡、回环、  相似文献   

7.
刘恩铭 《精武》2003,(4):14-19
武术与祖国医学密切相关,尤其是武术中的点穴功夫。古人说“不明经络,举手便错”就是这个道理。人的身体如同一个小天地,经络纵横贯穿人体全身,如同山河纵横大地;穴位上下遍布人体各部,犹似星辰遍布天空。人的身体究竟有多少个穴位?点穴术与医学的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8.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互相关系的学说。经络学说不仅是针灸学说的理论核心.而且是推拿、气功等科学的理论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与针灸、推拿、气功有着密切关系。它几千年来指导着针灸及其他各科的临床实践。所以《灵枢·经脉篇》曰: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相似文献   

9.
舒佑辉 《武当》2006,(4):11-12
人体经络学说,是中国特有的发明,也被公认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千百年来,经络学说早已渗透于古老的太极拳中。传统太极拳每一式的完成,都是意气循行于经络, 每一式都有特定的守窍(穴位),并与人的五脏六腑相通,故能起到气血通畅,阴阳和谐,祛病延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6)怎样充分发挥经络疗法的效能? 经络疗法关键要认识各经循行路线,找准穴位,用好穴位,选对穴位,联用穴位,注重经线,这是启动人体药库的关键,也是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1.
杜元伟  倪元海 《武当》2013,(11):45-48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人体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也是对整个人类科学文化的独创和奉献。气及经络穴位是这一科学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该理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经络穴位则是遍布全身运行气的通道。通俗地说,经络穴位相当于江河湖泊,气则是水,这同人体循环系统的模式极为相似,可以说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人体生命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实为道家行功,其与道家坐功理法相同。即修太极动静之机以为法,练阴阳清长之妙以为用。太极拳之可以具有显著的健身作用,是因为其在松静精微的运动中,外导内引,达到强健筋骨、修养身心、调和气血、祛病延年。而吴式太极拳以其松静柔化著称。因此更具导引经络、调和气血之功力。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和五行学说,对吴式太极拳的健身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这可对同道诸君有所裨益。●经络对人体的作用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人身有六阴、六阳十二条正经。另有七经八脉。经脉之间,又有络脉相联,遍布人身内外。作用大致有以下四方面:1…  相似文献   

13.
姜寿海 《武当》2009,(11):32-33
经络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路线,二是功能。经络的路线在人体线路图上较清楚,但它的功用较为复杂而难理解。这个问题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亦有所讲解:“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即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相似文献   

14.
颈椎 颈椎经脉循行 经过颈椎的经脉一共有六条,它们分别是:督脉、膀胱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和胆经。 颈椎是人体最脆弱的地方之。就人体而言,前面最重要的是咽喉,后面最重要的是颈椎,中段最重要的是腰。脑子的病跟咽喉、颈椎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①调和阴阳,启动全身。提高免疫力。根据《黄帝内经》经络“行血气,营阴阳”的理论,可知经络有运行全身气血,滋养器官、组织、细胞,网络脏腑肢节,联系五官九窍,双向传导信息,自动调节体内各种功能的作用。通过通经络、调虚实,可使人体内外相通,营卫周流,从而使人体健康的关键——自然生命之本得以阴阳和谐。“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6.
郭德才 《武当》2008,(10):40-41
一、经络的客观存在与假说 经络现象,是客观而普遍存在于人体及其它生物体中的正常生命现象。从上世纪中叶开始,人体经穴、经络上的生物物理特性,就已经被国内外的很多专家用科学手段所证实。例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有关方面就发现经络系统存在的低电阻、高电位、导声、导光等特征。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脚”要常摩 古今善养生者都非常重视脚的养护、保健,因脚的作用功能极大,练功行走用力都离不开它。对于脚的气血行走,早在中国经络学说方面都有详细的阐述,经络学中说:十二经脉就有六大经脉(足太阳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行走聚于脚,达于脚趾。并有络脉网络其经脉,且脚与脏腑经络脉的气机行使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脚有“人体第二心脏”之说。 武术爱好者,在一天的练功运动后,应做好脚的保养,可用自己承受了的热水(或药物汤液)烫泡一下脚,而后对脚掌、脚趾(如涌泉穴、脚趾上诸…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角度看来,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故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对膝以下的远端穴位除此有硒部治疗作用外,尚可治疗经络所系之脏器的病痛。足太阴睥经与脾胃相联,故而捏按此处町治疗胃之疾患。  相似文献   

19.
人体经络是贯穿上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通道,网络全身.拍打功夫是我们老祖宗在养生保健宝库中留给我们的遗产.全身拍打,使十二条正经、奇经八脉条条畅通,全身经络处于通畅状态.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三一二”经络锻炼法的来源什么是经络经络学是2500年前中国先哲对世界科学最伟大的发明创造,是指导针灸、推拿、气功和中医各科的理论核心。根据经络学说,人体的一切功能都是在经络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经络失控则是疾病形成的原因,而疾病的痊愈则是经络发挥了调整作用的结果。因此,经络系统就是人体的医疗保健系统。经络是如何被证实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和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经过20年之努力,终于用三种生物物理方法证实人体14条经脉线都可以精确地测定,并和古典经络图谱惊人地吻合。他们还发现经脉线具有形态学基础,甚至动物和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