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政策研究具有高度的时空敏感性,对当下社会变化有着强烈的关注.[1]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口流动频繁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大批量向城市转移.不仅如此,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逐步采取"举家迁徙"的模式,迁徙类型由最初的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具体表现为进城务工人员对自身发展权利及其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利有了进一步的渴求.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约达79.2%,比2010年增长了12.7%.[2]"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初步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然而,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工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问题,尤其是随迁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成为时下公众关注的教育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2013,(2):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有2.53亿农民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在居住地上了小学上了初中,甚至上了高中快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期望可以就地参加高考。据统计,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有1260.9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有936.74万人。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选择在异地工作和生活,其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2012年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政策。在公众的翘首期盼下,截至目前,全国包括京沪粤在内的省区市,除了西藏外都已先后划定各自的"门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始终困扰着相关地区的政府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先是关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就学问题,大量的"民工子弟学校"是否属于"非法办学"?如何整治?后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生活状况大大刺激了人们的神经,隔代抚养,缺乏管束,安全隐忧,等等,留守儿童所遭遇的种种现实问题使得中国社会不得不需要认真地来思考和面对应该如何解决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所必然会出现的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于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学逐步成为现实。问题是,随之而来的各种升学和考试环节又使得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遭遇一道道瓶颈。如有的地方规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只能报考中职学校,不能报考普通高  相似文献   

4.
熊玲 《湖北教育》2014,(12):41-4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大规模涌入城市,其迁移方式逐渐由个人迁移转为家庭迁移.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的问题日益凸显,异地高考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当前,异地高考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矛盾、各地准入细则认定难、高考移民的隐患等困难.对此,中央应出台更为明确有效的异地高考政策,建立以学籍为主的高考报名制度,着力推进区域间教育资源均衡化.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汇》2013,(2):7-7
近日,我省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参加升学考试方案公布,在我省念完完整3年高中并有学籍的异地考生,可在我省当地参加高考。  相似文献   

6.
背景一:2003年国家出台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如今,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这批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高考问题便成了一个客观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背景二:从2008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再到《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异地高考"这个话题已经讨论了多年……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努力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继续接受更高阶段教育的客观需求。当前,大部分城市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加上制度和现实环境等因素,农民工随迁子女很难在流入地继续升学。满足规模巨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继续接受教育的需求,需加强教育需求情况调研,做好异地中考政策规划;引入教育券,解决教育经费在区域间的支出流动问题;以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异地中考政策的突破口,在城市向农民工随迁子女全面开放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户籍制度,剥离附着于户籍上的各种福利与管理功能;改革高考制度,形成中考、高考配套的政策体系;创新高中阶段办学模式,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有2.53亿农民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在居住地上了小学上了初中,甚至上了高中快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期望可以就地参加高考。据统计,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有1260.9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有936.74万人。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选择在异地工作和生活,其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9.
截至1月9日,除西藏没有明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下称"异地高考"),其余30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公布了方案。此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件要求,各省份"原则上2012年年底"公布"异地高考"方案。记者对比发现,各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有差异。沪皖曾公开征求意见2012年11月21日,安徽省教育厅公布《安徽省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  相似文献   

10.
元旦前,全国25个省市的异地高考方案相继出台,艰难落实了去年8月底国务院有关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指示精神。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异地高考方案在众人的翘盼中,终于在2012年最后一天来临之前同时出炉。北京市从2013年起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有条件"地放开高职和专升本:上海市以进城务工人员的"积分"来划定随迁子女享受高考的不同权利:广东省则决定以2013年、2014年、2016年为三个时间节点,分步骤、分层次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的高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1,(10):17
禹良3月8日在《广州日报》上撰文指出:允许流动人口的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俗称"异地高考",是一个长期受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今,"异  相似文献   

12.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改革现行的以户籍为依据的相关管理制度。当前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统筹规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中考与高考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3,(3):22-22
外来务工者(夫妻一方)在重庆有合法稳定工作(无社保纳税门槛)和住所(含租赁),随迁子女在重庆高中就读并具备3年完整学籍;在渝就读中职的非重庆籍学生,均可参加高考。符合报考条件的随迁子女考生须将相关信息在其所属高中班级,学校和报名所在地考试机构进行三级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一周,接受学校和社会的监督。研究制定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考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的"两会"上,"异地高考"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直言,异地高考应由国家制订方案,如果想实现真正的"异地高考",应当从高考招生改革入手。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教育部作为职能部门,尊重各地制定的实施办法,不会由中央统筹安排。为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城市参加升学考试的现实问题,2012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文件,要  相似文献   

15.
政府前几年颁行的以流入地为主,以公立学校为主的政策,基本上解决了前几年饱受困扰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特别是高考仍缺乏有机的衔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使得异地中考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对本世纪以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问题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主要在户籍制度、异地中考政策门槛、流入地政府教育经费、异地中考与高考制度协同配套四个方面存在障碍,进而对随迁子女的教育选择与教育结果产生消极影响。对此,应从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三个层面对随迁子女进行教育补偿。  相似文献   

17.
对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星星、月亮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盼的,因为很多梦想中的事情,都是在盼过星星盼过月亮之后才盼来的。这不,在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呼喊和仰望之后,"异地高考"政策终于迈着小碎步来了。据可靠消息,《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  相似文献   

18.
几个月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省份参加高考——即所谓"异地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终于在各省份正式启动,被全社会高度关注. 此项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向城镇流动,这是社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本特征,也是我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随迁子女的"异地高考"难题即由此产生,且凸显出我国社会城市化过程中制度改革的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对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提出了明确规定,给各地订出最晚时间线: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同时要求北京、上海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防止"高考移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师》2012,(22):14-15
<正>专家简介:晋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政治社会学和社会运动、转型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中国教师》:目前随迁子女的高考以及教育状况是怎样的?有哪些问题?晋军:各地高考报名,一般都要求学籍和户籍的一致。目前在北京的随迁子女,就出现了户籍和学籍的不一致,导致既无法在北京报名,也无法在户籍所在地报名的情况。除了报名外,部分在京随迁子女长期在北京生活,但高考要返回原籍,于是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甚至教材都不一样,导致成绩急剧下降,甚至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