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林蛙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特别是林蛙油(输卵管)是男女皆宜的珍贵保健品.了解中国林蛙生殖腺的发生与分化时期,对人工养殖进行性别分化诱导最佳时期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另外,明确中国林蛙性腺分化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人工养殖对性别分化的诱导途径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蛙(Rana Chensiens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蛙种之一,具有良好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本文研究了中国林蛙的体重与油重、卵重、卵粒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林蛙的油重、卵重及卵粒数均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长,为其人工养殖的方向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卵孵化试验和蝌蚪生长速度试验研究弱氯-氖激光对东北林蛙卵孵化和蝌蚪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弱氯-氖激光可以提高东北林蛙卵孵化率,缩短卵的发育历期,对蝌蚪的生长速度有促进作用,且激光照射时间越长,卵孵化率越高、卵的发育历期越短、蝌蚪生长速度越快.同时,弱氨-氖激光照射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蝌蚪的成活率,适宜照射时间为30min.此试验为东北林蛙人工养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定时自动林蛙驱赶器是一种用于东北林蛙一体化设施养殖过程中,定时自动驱赶林蛙活动的装置.它包括蛙棚内两侧固定的滑轮,每个滑轮连接有绳索,两个绳索一端共同与一个横梁连接,横梁下带有遮阴物;两个绳索另一端分别与滚筒电机轴连接,滚筒电机轴与滚筒电机连接;采用双绳索吊接移动钢管和遮阴物,运动平稳.通过微电脑时控开关,定时启动滚筒电机带动滚筒电机轴转动,引发固定在其上的绳索卷起或展开,使绳索固定的钢管升起或下降,从而实现定时自动驱赶功能,同时不对林蛙产生较大的干扰,创造了适宜林蛙生长的荫凉干燥环境,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东北林蛙一体化设施养殖是人工养殖林蛙的必然趋势,该文通过总结多年养殖经验,概括出养殖过程中蛙棚的设计、蛙卵孵化、幼蛙雌雄分化、幼蛙上岸、幼蛙生长、幼蛙越冬和幼蛙出蛰管理等关键技术.蛙棚的设计要保证为林蛙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防鸟、防鼠、防蛇、防逃逸,同时,要实现蛙卵孵化、幼蛙饲养、幼蛙越冬、幼蛙出蛰及成蛙生长一体化的管理条件;蛙卵孵化关键技术包括控温、控光照、控饲料,保证蝌蚪在生长期内快速生长,形成一定重量的健康幼蛙;幼蛙雌雄分化关键技术是控制变态期水温在10℃以下,保证雌蛙高比例分化;幼蛙上岸管理关键技术包括控湿、控光照;幼蛙生长期管理关键技术包括提供阴凉干燥的环境、充足的食物,保证幼蛙定时定量运动;幼蛙越冬管理关键技术是保证水体内有充足的氧气;幼蛙出蛰管理的关键技术是提供适宜的阴凉干燥的休息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果蝇及其幼虫的饲养方法,并对作为中国林蛙的饲料所具备一些特点作了说明。同时,通过果蝇的饲养和在经济动物养殖中的试验,提出了作为饲料动物必备的几个条件,为寻找和发掘新的饲料动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斌 《电大理工》2010,(2):33-34
分别以人工培育的舍蝇幼虫和成虫制成饲料喂养林蛙为例,通过对林蛙体重的影响来说明其可作为一种新的饲料。研究结果表明:林蛙偏爱食用舍蝇幼虫饵料;每天投放2g幼虫饵料,一个月后可使每只林蛙平均增重约5%,且体健。  相似文献   

8.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检测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镇海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镇海林蛙蝌蚪的死亡率随着甲维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水温15℃条件下,甲维盐对镇海林蛙蝌蚪的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53 mg/L和0.129 mg/L,其安全浓度为0.0129 mg/L.显示了甲维盐对镇海林蛙蝌蚪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具有年龄结构和扩散的林蛙时滞增长模型,以时滞为分支参数,研究了系统的线性稳定性,获得了系统存在Hopf分支的充分条件,分析了林蛙年龄结构、扩散率和时滞对该系统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开展林蛙驯养繁殖,可以创建林区特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广泛吸纳分流人员,增加就业机会,可以带动养殖业、制药业、食品加工业、扩大林蛙种群数量,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中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研究了杀虫剂敌敌畏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毒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2~24℃条件下,敌敌畏对中国林蛙蝌蚪24h、48h、72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分别为25.18、15.79、13.27和1.86ul/L,并且蝌蚪的死亡率随着敌敌畏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下,敌敌畏污染仍可抑制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茭五 红蜻蜓失踪、 熊峰听了虎妈妈的遭遇 既为虎妈妈担忧 也为小老虎 ,难过 。 小 老 虎 眼 泪 汪 汪 地 问 他们为什么捉我妈妈“ ?” 红蜻蜓 叹口 气说 为了 :“卖钱呗 前几天 就有人到这 ! ,里捕捉林蛙 —” —— 红蜻 蜓说 到 这里 停下 ,来 它实在不忍回忆那些亲眼 。所见的悲惨场面 。 林蛙在草丛中 小溪里 , 数以千计 数以万计 蹲着 跳 , , ,着 游着 林蛙动作慢 又 , …… ,没有尖牙利爪等还击的武器 …  相似文献   

13.
王■子小小年纪就背上了一口大黑锅——偷林蛙。 王(犭罕)子考上了中学,上下学每天都得过一条河,翻一座山。春天到了,雪化了,河开了,林蛙在“哇哇”地欢叫着,它们一点也不知道这叫声会招引来杀身之祸。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蛙休眠期呼吸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修改的Kalabuhov-SKVortsov呼吸装置同时测定三龄生中国林蛙在休眠期三个不同阶段空中呼吸和水中呼吸摄氧量,并参考Clifford和Brick的方法测定了休眠期林蛙的CO 2排出量.结果表明,中国林蛙在休眠期主要靠皮肤呼吸,以水下呼吸为主;休眠中期皮肤摄氧量占总摄氧量的95%以上,皮肤呼吸在休眠期内保持恒定;CO2的呼出量随休眠的加深而减少,按摄氧量的摩尔数计算,休眠中期的CO2排出量为56%,处于休眠期的最低水平;CO2的排出量和摄氧量存在体重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林蛙副产物林蛙卵油的开发价值。创新点:首次验证了低胆固醇林蛙卵油的减重降脂功能。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连续被灌胃8周后,分成8组:(1)对照组喂食标准饲料;(2)高脂组喂食60%高脂饲料;(3)阳性对照组喂食3.33 mg/(kg·d)辛伐他汀;(4)OORC组喂食2 g/(kg·d)的低胆固醇林蛙卵油(OORC);(5)植物甾醇组喂食0.48g/(kg·d)的豆甾醇;(6)低剂量组喂食1g/(kg·d)的低胆固醇OORC和0.24g/(kg·d)的豆甾醇;(7)中剂量组喂食2g/(kg·d)的低胆固醇OORC和0.48 g/(kg·d)的豆甾醇;(8)高剂量组喂食4 g/(kg·d)的低胆固醇OORC和0.96 g/(kg·d)的豆甾醇。经过不同方法处理后,比较各组大鼠的体重、器官指数,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同时,对动物肝脏进行组织切片染色并评价损伤情况。结论:低胆固醇林蛙卵油或者其与植物甾醇(如豆甾醇)联用可以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增重、肝损伤和高血脂症状。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生活于定西市安定区境内,中国林蛙成水泉池生态居群的形态特征、种群分布及生态习性.  相似文献   

17.
黄哈蟆,又叫蛤士蟆。蛤士蟆这个名字大概出自满语,它的学名是中国林蛙。黄哈蟆的体型与一般青蛙没有什么差别,青褐色或铁青色的后背,红黄色或红白色的肚皮。它从岸上跃入水中的那一瞬,你会发现它是一个身体健美的优秀跳水运动员。在长白山区,老百姓把中国林蛙叫做黄哈蟆,学者们则把它叫做吉林田鸡。  相似文献   

18.
李民 《科学教育》2010,(3):70-7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在中央7台播出的《致富经》栏目中,有许多农民靠养殖经济动物或种植经济植物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有养林蛙的、养鳖的、养獭兔的、养黑貂的、种兰花的、种人参的、种荷花的……,这些人运用生物学知识对所种的植物或饲养的动物进行大胆的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几年来,我们组织了课外活动小组,对中国林蛙的胚胎发育过程以及变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一下具体方法和几点体会: 一、具体做法哈尔滨市近郊的中国林蛙每年4月初出蛰,中、下旬产卵。届时我们带领学生到其产卵水域捕捉一定数量的成熟个体,放置于室内玻璃缸中,观察其抱对和产卵过程。有时没有抱对的成体,我们就选取发育较好的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温度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将蝌蚪分别在5℃、15℃和25℃三个不同驯化温度下饲养直至完全变态成蛙,饲养期间定时测量记录蝌蚪全长、体长、体宽及变态情况,所得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不但随发育时间变化而且受温度影响显著,在5℃下饲养其身体全长及体长增长最快,在25℃下饲养体宽增长最快;在相同时间内,25℃饲养温度下蝌蚪的变态率最高,而在5℃下,蝌蚪均不能完成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