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莉 《声屏世界》2007,(6):57-58
近年来,媒体上的虚假广告越来越多,而由虚假广告引发的官司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仅2006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系统受理虚假违法广告投诉多达5483件,其中名人代言的广告,不在少数。这些名人代言的问题广告,对广大消费者特别是知识面窄、鉴别能力差的群体来说,危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18):48-51
虚假广告侵害市场经济秩序,也侵害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利益。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行政机关可以对虚假广告进行规制;作为受害人,与虚假广告发布者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消费者和消费者协会也可对虚假广告进行规制。对特定主体(如其处于垄断地位没有竞争者)的虚假广告,政府管理是规制虚假广告的唯一手段。但在多数情况下,广告法应当借助私权主体力量,采用公私合作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
陈雪  孙滨  胡心甜 《新闻前哨》2012,(10):116-117
医疗虚假广告,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或发布者利用各种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向消费者传授医药不真实信息,用虚假事实(夸大疗效或无中生有地鼓吹疗效)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以期达到营利等商业性目的的一种不良的大众化传授方式。不难看出,虚假医疗广告的危害性是不可估量的。那些被夸有神奇功效的药品,可能会在炫耀的商业目的笼罩下变成食人健康、夺人生命的恶魔。一、我国对医疗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及其困境  相似文献   

4.
广告的商业经营和文化传播双重属性决定,广告主在利己传播时必须兼顾利他主义。但近几年来,许多广告主无视广告的社会功能,以营利为目的,大肆制造虚假违法广告,在危害社会的同时也制约了广告产业的发展。目前虚假违法广告大行其道,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医药广告,因其虚假违法传播给人们造成财产与生命的损失,遭到社会各界及消费者的谴责,  相似文献   

5.
广告是企业占领市场、参与竞争、争夺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消费者选购商品的重要参谋。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有的企业不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却把主要力气用在广告宣传上,甚至利用虚假广告,为伪劣商品开路,欺骗广大消费者。因此,规范广告行为,杜绝虚假广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虚假广告的责任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广告作为一种市场营销的工具,已成为商品生产者扩大销售、与其他商品生产者竞争市场的一种手段。然而目前虚假广告却大肆泛滥。虚假广告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打击力度,虚假广告仍然屡禁不止。一方面,我国立法对虚假广告的打击重在广告主,虽然广告经营者、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广告法》施行以来,广电总局、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为净化广告市场。对虚假广告、违法广告进行了多次重拳出击.但消费者投诉问题广告和虚假广告的案例仍呈上升趋势。纵观各种问题广告和虚假广告呈现出以下之怪现状。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市报人》2005,(2):32-32
据报载:为了惩治虚假广告、打击商业欺诈行为,国家工商总局将在全系统开展“打虚假树诚信”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保健食品、药品、医疗等五种虚假广告行为。  相似文献   

9.
有人将不良广告与低俗新闻、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称之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舆论纷纷扰扰,把因明星代言某产品广告出现质量问题,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对消费者人身财产造成伤害所引发的丑闻事件,称之为"广告门"。时下,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成灾,许多明星身陷"广告门"。其中,房地产、医院、药品三类广告可谓重灾区……不良广告的频繁出现大大降低了广告的可信度,导致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危机,而这必将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冲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对于媒体而言,必将对其媒体公信力产生莫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其生存。  相似文献   

10.
当前,虚假医药广告主要是广告宣传活动中违反了《广告法》和《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在广告中出现以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内容,这些药品广告说过了头,用虚构的权威机构或者专家、患者当“托”,在广播、电视、报纸上现身说法,有很大的欺骗性,使广告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相符,欺骗和误导了患者,威胁着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1.
张文婷 《新闻世界》2012,(4):177-178
近年来,媒体播放的虚假广告屡见不鲜,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仅仅是那些非法商家,发布传播这些虚假广告的媒体也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法治不健全和媒体责任意识的淡薄致使媒体在问题曝光后继续播放虚假广告的这类事件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探讨媒体对其播出的虚假广告的责任和事后应当采取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卢晓华 《传媒》2005,(6):13-17
从1979年的1000万元到2004年的1238.61亿元,仅仅20多年的时间,中国广告业便创造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金钱神话。然而广告市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虚假违法违规广告的大肆猖獗,却从另一个侧面暴露出中国广告业的问题与弊病。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2005年4月26日,国家工商总局、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等11部门,在北京召开“全国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第一次部际联席会议”,拉开了全国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的序幕。中国广告业的总体态势如何?虚假违法广告的产生原因及其危害有哪些?应该如何加强监管?传媒业发达国家的广告监管有那些办法?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为了配合国家11部门开展的“全国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本刊特策划推出了此专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媒体发布的虚假广告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合法竞争秩序,对虚假广告的整治,需要明确媒体在虚假广告中的法律责任。当前我国广告媒体法律责任规定中存在不承认个人作为广告发布者的资格,媒体承担责任的过错责任原则和赔偿标准过低的问题,这不利于对虚假广告的遏制。  相似文献   

14.
魏岚 《青年记者》2008,(14):28-29
法国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曾经说:"我们呼吸的空气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广告作为一种高度开放的大众传播行为,在信息时代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广告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繁荣,还有精神层面的影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虚假宣传.如何有效地打击虚假违法广告,规范广告市场和广告行为,从根本上遏制虚假、违法广告行为的进一步蔓延,已成为我们行政执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广告     
《传媒》2007,(6):74-74
2006年我国广告营业额达1573亿元;网络广告整合潮来临;“百度”因发布虚假广告遭起诉;  相似文献   

16.
广告     
《传媒》2005,(12):57-57
我国违法医疗器械广告公告制度正式建立;严重虚假违法广告进一步减少;中国广告主协会在京成立;北京霓虹灯广告十年增七成;MSN看好中国网络广告;男性消费品广告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实践》2011,(4):73-73
国家工商总局、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新闻出版总署等12部门日前联合印发《2011年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入治理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虚假违法广告,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硬加高效加强广告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8.
刘振 《声屏世界》2007,(11):50-51
近来,有关虚假广告的争论可谓是甚嚣尘上。一方面,社会各界对于虚假广告的批评不绝于耳,喊打之声日趋强烈:另一方面,虚假广告却毫不收敛,甚至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状况?按照我国当前的广告运作及监管模式,每一则广告的传播,必须经过以下环节:广告主、代理商(即广告制作者)、监管部门与广告发布者(即媒介)。从根本上说,任何一则虚假广告的诞生都意味着上述某一环节上出现了问题。从理论上说,以上所言的广告传播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虚假广告的产生,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广告发布者即媒介的审查责任缺失是虚假广告得以大肆传播的主要漏洞。  相似文献   

19.
廖艳芳 《大观周刊》2012,(41):353-353
当前,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之风盛行,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危害性和原因分析,并通过一系列的法律规定,提出了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行为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见解,通过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惩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0.
孙文清 《新闻界》2006,(1):106-108
广告是一种承诺.广告承诺有实体承诺和虚拟承诺两种,实体承诺着眼于广告产品、服务的花色、品种、质量、功能、性能等优、特点的诉求,虚拟承诺就是间接的承诺,创意表现时常用虚拟的故事情节或借代物来寓意一种承诺。无论哪种承诺.都必须真实、可信.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但实体承诺过于具体反倒会让消费者觉得不真实,相反,虚拟承诺因其模糊性.越来越显示出广告传播上的优越性。如何认识这种模糊性?虚拟承诺与虚假承诺之间如何界定?在广告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